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自主梳理命题视角剖析即时达标训练基础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1)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动物的性外激素。光、声、温度、化学③行为信息:_____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例如:蜜蜂的舞蹈。2.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动物繁衍种间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自身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3.基础:_________调节。4.组成(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____越单纯,_________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________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负反馈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成分营养结构抵抗力(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______________的能力。②规律: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恢复到原状干扰物质、能量思考感悟为什么人工纯种林易发生虫灾,而天然林不易发生虫灾?【提示】人工纯种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高频考点突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类别内涵传递形式实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动物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记路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等昆虫的舞蹈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易误警示】①物理信息有明显的光、声、电、磁等物理载体,行为信息重在行为,较特殊。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种子在适宜光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答案:C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比较【易误警示】(1)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2)生物圈中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根本原因。(3)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多选)()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解析:选AC。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实验专题探究观察类实验——观察的方法及指标1.常用的观察方法(1)直接观察法:用肉眼观察。如用肉眼观察“生长素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现象。(2)间接观察法:借助于仪器(如显微镜、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借助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实验现象。2.观察指标是指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示或反映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被研究者或仪器感知的特征或现象标志。常用的观察指标:(1)颜色变化。如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其细胞液颜色变深。(2)体积变化。如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培养瓶中气体体积增加。(3)数量变化。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最适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扦插枝条生根数量最多。(4)物质行为的变化。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没有排列在细胞中央。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较低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命题视角剖析紧扣教材重点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鸟类鸣叫、萤火虫发光、昆虫发出的声音、植物开花都是物理信息,而非行为信息,都有明显的物理载体,如声、光、色、味等。例1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植物开花属于化学信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个方面:关键点(1)明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发生的范围。(2)准确区分三种信息的传递形式。【尝试解答】__B__【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判断原因分析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能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能来自于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B项正确动物的特殊行为一般是一种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信息C项错误植物开花是通过花的颜色、花的气味传递的一种物理信息,以吸引传粉的昆虫等生物,属于物理信息D项错误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一种双向传递,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洞察高考热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3)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例2(2009年高考福建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尝试解答】__D__【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其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破坏后越难以恢复,故恢复力稳定性越差,所以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每种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选项正确。突破易错疑点对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概念及实例辨析不清自我挑战(2011年杭州第一次质检)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尝试解答】__B__【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解题方法指导(7)——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题型归类在生物计算题中,比较常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有以下几类:类型一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最值1.荠菜受精卵至少经过多少次有丝分裂,可形成16个细胞组成的球状胚体()A.4B.5C.6D.7解析:选B。此题易错选A。由于受精卵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基细胞和一个顶细胞,一个顶细胞经多次有丝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因此含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实际上从顶细胞开始进行了4次有丝分裂,从受精卵开始则经历了5次有丝分裂。类型二细胞分裂中的最值2.某二倍体植物每个种皮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在其生活史中一个细胞内最多可含______条染色体,最少可含______条染色体。一个细胞核中最多可含______条染色体。解析:种皮是由珠被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所以每个种皮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而使染色体加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减半。因此该生物生活史中,一个细胞内最多可含24条染色体(如胚乳细胞),最少可含4条染色体(如配子细胞)。而在胚乳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含3个染色体组,因此其细胞核中最多含12条染色体。答案:24412类型三遗传学中的最值3.分析一个DNA分子,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为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占该链碱基总数的多少()A.20%B.30%C.40%D.70%解析:选C。由于DNA分子中腺嘌呤比例为30%,所以A+T=60%,G+C=40%。G、C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为20%,要使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只需使这20%(整个DNA)的G全部位于该链,因此其比例为40%。类型四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最值4.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E生物种群含有总能量5.8×109kJ,B生物种群含有总能量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生物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A.2.0×108B.2.32×108C.4.2×107D.2.26×108解析:选A。要想使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只需E→C→A或E→D→A,能量传递时按最高效率20%传递。但图中涉及E→B,其如何传递时才能保证A获得最大能量呢?事实上,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江苏专用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5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