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墨子》有感墨子其实很平民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的周王朝政府信誉严重缺失,权威性已经不在。周王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看到周王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诸侯们便争先恐后地抢占各自的地盘,割据一方,虎视眈眈。为了争土地,甚至互相残杀。社会阶层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逐渐没落,新的地主和新的商人成为“新贵”,纷纷要求政治上的地位。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义”,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人了。”墨子一听话说得很客气,就感觉到惠王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墨子非常有原则性。墨子所有观点的核心或者说宗旨就是为“最大多数人”造“最大的幸福”。战争对大多数人没有好处,所以必须反对。攻伐是不利于天下,且违背了“义”的原则;而非攻则有利于天下,且又合乎“义”的原则。那么,墨子回家干什么呢?除了讲学,还自己琢磨造“飞机”。我们知道,墨子是个熟练的手工艺人,抽根烟的功夫,他就能削好三寸之木,然后很快制成一个载六百斤重的车轴。墨子的木工技术可以和鲁班媲美。《鸿书》记载说:“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墨子·鲁问》也说:“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天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不知道为什么,韩非子一口咬定造“飞机”(木鸢)这桩伟大的创举墨子也干成过。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墨子看到鸢(鹰)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鸢,飞了三天掉下来了。他的一个弟子拍马屁说:“老师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让木头的老鹰飞起来。”墨子谦虚地说:“我差得太远了。我的木鹰,造了三年,三天就坏了。”墨子生活节俭,粗茶淡饭,穿着很朴实。有一次,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同,但作为都一样。我以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事实折服了公孟子。墨子强调非攻。墨子救郑的故事说,鲁阳文君准备攻打郑国,墨子听到消息立即劝阻。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这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墨子说:“郑国人残杀其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而你又要进攻郑国,说是顺天之意,这好比邻人惩罚他的坏儿子,你也举棍跟着打,说是顺其父之意,这不是十分荒谬吗?”鲁阳文君遂停止侵郑。电影《墨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守为攻,不攻无功。惟有《墨攻》,屡见奇功。这部影片上影后,很多人看了都不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特别是对于革离的矛盾性格。一方面认为自己在帮助弱小的梁为正义而战,另一方面革离对于由于战争而造成生命的痛苦深深自责,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墨家思想原本提倡的就是“非攻”,既然如此,电影的名字却叫《墨攻》,是否违背了墨家的思想呢?原来,影片是改编自日本的漫画《墨子攻略》,而漫画却是根据日本作家酒见贤一的历史小说《墨攻》创作而来。不过将“墨子攻略”简化成“墨攻”极易产生歧义,使得观众在中文的理解上有所偏差。为了诸侯之间不再打仗,墨子甘愿奉献自己,颇有宗教家的热忱。他看到弱者被强者欺负,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实践他非攻的主张,他将弟子们组织起来,组成一支维护和平的十字军,参与各类济弱的行动。既有学说,又有自己的军队(墨家军);既是理论家又是实干家。墨子还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和军事战略家,墨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不同,就在于它有着更加严密的组织程序和纪律要求,弟子们平日里学习谈辩、说书、从事三科,战时则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淮南子泰族篇说:“墨字弟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由此可见,墨家军个个勇敢,视死如归,为了大我不惜牺牲小我。看来,墨子训练士兵也有一套。这里面有训练方法,但肯定也有墨子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精神的感召。墨子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墨守”之名流传至今。墨子把墨者训练成一个严格的军事组织。墨子以功利主义来救世,所以很重视成本核算。在他看来,战争只是极少数野心家获利,绝大部分人损失很大,家破人亡的无法统计。所以必须起来反对战争,要坚定不移地反对战争。但这个反对,是反对侵略性的战争——因为它没有义可言;但一旦战争爆发,被迫处于防守地位的一方,墨子是支持的,因为这是奋起自卫。墨子尽管生在战国时期这个乱世,他依然算个长寿的人。史书记载,墨子大约活了八九十岁,如果有人写一本墨子的养生术,那一定很有价值,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太少了。《墨子》的理论,非但“尚天”(崇拜天),而且也尚鬼。墨子创立的墨学,当时被世人称为显学。《墨子》一书原有七十一篇,流传至尽的有十五卷五十三篇。墨子的文章甚至朴实到没有多少文采。这就是墨子,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孙诒让说他“质而不华,务申其意,而不驰骋其辞。”(《墨子间诂》)有一次,楚王问墨家弟子田鸠:墨子是大学者,可是他的言论却没有什么文彩,这是为什么?田鸠说:墨翟的言论,是宣传先王之道,论述圣人之言,要把他们明白的告诉人们,假如巧饰其辞,人们就会留意于他的文辞,而忘掉思想上的作用。在今人看来,也许墨子的知名度没有孔子那么大,那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来的后果。在墨子所在的那个时代,可不是这样哦。那时候,墨子经常出国,每到一个国家,接待他的可都是当时的国家元首。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拿墨子与基督比较,认为他们都强调了“兼爱”。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家不少,但多数哲学家所谈的内容都涉及兵法、阴阳、道、形势、天人合一、仁等等,很少有直接谈“爱”的哲学家,只有墨子谈“爱”,而且是孟子所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那种爱。而“爱”在那个你争我抢、“杀人盈城”的恐怖时代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这正是墨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墨子的基本精神在“救世”,为了天下太平,他劳心苦思,摩顶放踵,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诸主张。他提倡创造精神和奋斗意识。孟子曾经感叹“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一直粗茶淡饭,他奉行知行合一,就连逍遥的庄子都表扬他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难怪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说,墨子是个小基督。他在《墨子之论理学》中感慨地说:“以全世界论理学一大祖师,而二千年来,莫或知之,莫或述之”。历史如果是由思想的辩论来决定的话,那么墨子必定不逊于孔子。我喜欢墨子,要是生在春秋,花高价也要到墨家学校去念书。墨家生活的时代是典型的乱世,天下兵灾四起,大国攻伐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每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踏实,缺医少药,公共安全、工作压力、贫富差距等问题哪一样都足以让人焦虑、烦恼,加上杀戮和交攻随时可能发生……这个时候,有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坚定不移地站在援助小国的立场上,以工程师的技艺,以科学家的聪明,以军事家的高超,发明了守城的武器,提出防御战术,总结出“守围城之法”,还组建自己的小队伍。这个人就是墨子。《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家军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平日里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高尚事。墨子的心中有一个乌托邦,他发誓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使人人都“兼相爱,交相利”。他们以为同为人类,皆宜兼而爱之,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差别。为此墨子还自称兼士,称儒家的爱人为别士。所以说,墨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说他整天为什么而忙?为钱吗?当然不是。楚惠王封地五百里的厚禄,都被他拒绝,理由是他的“仁义学说不被采用,不滞留于朝廷。现在我的观点未被应用,所以我决定回鲁国去”。钱财不是他的目标。公尚过见到墨子,说明越王的意图。墨子问:“你看越王能听我的话吗?”公尚过说:“恐怕不一定。”墨子说:“如果越王能听我的话,用我的道理,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样待遇就行,何必要分封的特殊待遇呢?越王不听我的话,而只要我接受分封,这不是让我出卖义吗?同样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于是,拒绝了越国的分封。为官位吗?他想做官的话,不少人可能会抢着给他位置。墨子与宋国之君同宗,由平民成为“北方圣贤之人”后,各国诸侯对墨子评价很高,纷纷请他为官,博取爱士的美名。那么他到底为了什么?在今天看来,墨子是不是很天真?墨子就是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人。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不少人都有这一面,比如孔子有时候也很天真可爱。其实真正的大师都有很率真的一面。比如说爱因斯坦吧,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位老天真“乱糟糟的胡子,满头蓬乱的白发,尤其是下班时边走边拿雨伞在普林斯顿大学铁篱围墙上一格一格划过的可笑动作”,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幽默亲和的邻家老翁。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一代巨擘,和他身上的这种天真和单纯、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的劲头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是天真?就是像天一样真。天上有什么?有云彩,有星星,有月亮,有我们的梦想。“天真”是一个很无邪的词。一个天真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肯定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肯定能突破内心的小烦恼,更关注于个人之外的天空和大地。今天我们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和谐不仅仅是从低矮的小平房搬进小区的楼房,买了宽大舒适的沙发,在院内和自家窗台上种上花花草草,把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接过来安享晚年,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也不仅仅是邻居之间搞了一个“邻里节”从此更加和睦相处;这些充其量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甚至人的自身也需要和谐,也就是要自我调整心态,将其调整到最佳、最幸福的状态。而天真的人内心就容易满足、和谐,因为有理想。“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诗,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无法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去看看墨子的模样或者听听他爱人家的课,我们只能根据史书的记载,去设想了。我常常会设想墨子天真的样子,微笑着和弟子辩论,倔强地和公输盘比手艺,四处演讲、奔走,全是公益性质的,劝说天下人兼爱……多么可爱的老人啊。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墨子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辩论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么地天真、好玩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今天的《百家讲坛》,如果有,让他和孟子PK,估计会吵起来的吧?因为天真,所以快乐。因为大爱,所以幸福。天真是童心、是境界,更是大德。天才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心无旁骛的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仅在于他的学养,更在于他与众不同的天真。墨子其实很天真说起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是儒家文化,很少有人想到墨家。最近大家对墨子的兴致突然提高,这有赖于刘德华和范冰冰主演的《墨攻》。遗憾的是,那部电影却改编自日本人的漫画。其实,墨子在那个时代绝对是个“明星”。有个例子可以作为佐证:墨子被囚之后,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墨家弟子义愤填膺,积极营救墨子,采取各种措施:一是当面论理,要求放人;二是大造舆论;三是组织武装力量,万不得已的话就采取相应措施,于此同时,各国纷纷派人劝说释放墨子。迫于内外压力,宋逼不得已,释放墨子。可见,墨子的影响力非同小可,有时候,连国王都要找他问政。有一次,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学习,一个喜好将财物分给人家,谁可以作为太子?”墨子答道:“这还不能知道,二子也许是为着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的。钓鱼的人躬着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我希望主君能以志功为辩,把他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谁为太子。”还是看一下墨子的简历吧。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孔子是鲁国人,他们也勉强算是老乡了吧。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死后大约11年,墨子出世。墨子做过较长时间的手工工匠,其技术与当时的鲁班齐名。墨子很爱读书思考,逐渐参预政治活动。那个时候,儒学正昌盛,是当时最时髦的门派。墨子既然出生年代在孔子之后,曾为孔门弟子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淮南子曾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根据淮南子的分析,墨子不满意儒家提倡礼乐,也不满意儒家搞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还有什么厚葬久丧之类,认为那些东西劳民伤财,让大家身
本文标题:读《墨子》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5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