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S2061+路基、路面及排水说明--施工图8.28 (修复的)
省道206和县乌江至太阳河段改建工程第三篇路基路面第1页共29页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S3-1路基、路面及排水说明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TD33-2012)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九项》(JT/T513~521-2004)7、《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_E20-2011)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15、《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1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79-2002)1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9、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2.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专家意见:1、补充软土路基处理设计方案的控制标准,且与太阳河至沈巷段统一。回复:和县乌江至太阳河段均为新建线,太阳河至沈巷段为旧路改扩建项目,存在差异沉降。考虑到工程造价、处理工艺灯,本项目按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规定的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小于等于0.30m,涵洞通道处小于等于0.20m,桥台与路堤相邻处小于等于0.10m标准控制。专家意见:2、建议根据地勘资料进一步优化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回复:已根据地勘报告优化软土路基处理方案,遵循“安全、经济、施工工艺”原则,对处理路段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施工工艺。对于一般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对于结构物衔接处采用CFG桩进行软基处理。专家意见:3、补充土源的调查和勘察相关资料,优化路基取弃土方案。回复:本项目沿线均为水网密集平原区,取土较为困难,取土场设在和县西埠镇,已有露头,对取土坑采用地质调查、手土钻以及挖探等方法进行综合勘察,布设手土钻2个10米,及挖探坑1个2.5米。根据不同地貌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取土场挖探取土进行重型击实、CBR试验,取样试验共7组。专家意见:4、建议路基清表、浸水路基在常水位以下采用透水性材料(碎石、山皮石)回填。回复:本项目沿线均为水网密集平原区,地下水较为丰富,特殊路基全线分布,在水塘、沟渠等浸水路段,为保障施工机械的顺利进场及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先围堰、排水、清淤、回填掺灰土,使整个场地(或某一工作区段)处在相对水平的面上。专家意见:5、建议构造物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并应明确原地面压实度达不到90%时的处置方案,取消台背处设置的高强土工格室。回复:构造物台背回填在常水位以下采用碎石回填,常水位以上采用掺灰土回填。全线均为特殊路基,在台后回填之前,先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完全满足沉降、压实度等技术标准后回填。专家意见:6、原则同意推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建议:结合交通量的预测结果,累计轴载,计算确定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回复:已经根据工可报告最新预测交通量,采用HPDS2011软件,进行计算,确定路面各结构层厚度专家意见:7、路基、路面排水方案设计基本合理。优化中分带防、排水设计。建议下阶1省道206和县乌江至太阳河段改建工程第三篇路基路面第2页共29页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S3-1段结合城镇规划补充穿越集镇段排水设计。回复:对于中央分隔带防、排水设计2cm水泥砂浆+土沥青已优化为防水土工布。本段主要为一级公路新建线,除终点处全线均未穿越城镇,终点处顺接顺接S206市政道路,本设计中与市政路交叉路段均已做市政排水设计。3.施工标段划分及工程概况为了便于工程实施及管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均衡考虑各标段工程量,将本项目土建工程划分为4标段,见表3-1。表3-1标段划分一览表标段号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路线主要构造物情况备注长度(km)互通(座)桥梁(m)土方特殊路基长度(m)沥青路面(m2)(万m3)LJ-01K0+000K4+6004600120421.84396LJ-02K4+600K9+400480084823.93952LJ-03K9+400K15+3625962.1176639.55896.117LM-01K0+000K15+36215362.1172864934.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4.1路基设计原则一般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应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等,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后进行,确保路基的强度和整体性,满足高等级公路各项功能要求。(2)在一般路基设计过程中,采用新设计理念下的边坡形式,在满足填方路基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贴近自然的流线型路基横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3)路基设计方案应尽可能减少征地、拆迁。(4)应本着少占农田、保证质量、节约投资的原则。(5)边坡坡面防护以保证边坡稳定为前提,以固土为本,以绿色为主。路基防护工程应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来源,选用经济、合理、而又美观实用的工程措施,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植草面积,减少圬工体积。(6)从工程措施与生态保护两方面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减少路基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使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4.2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路基采用整体式路基,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设计宽度为24.5m,其中:行车道宽2×2×3.75m,硬路肩宽2×2.5m(含右侧路缘带),中间带宽3m(中央分隔带宽2.0m,路缘带宽2×0.5m),土路肩宽2×0.75m。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详见下图:图4-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4.3加宽本标段主线不设加宽。4.4路拱横坡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横坡采用2%,土路肩横坡采用4%。4.5护坡道为了保证路基边坡以及坡脚的稳定,在填方边坡坡脚外的原地面上设置护坡道,宽1.0m,设置向外倾斜3%,以利于排水,并采用排水,并采用植草防护。4.6中央分隔带形式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高出路面0.2m,宽2.0m,中央分隔带内回填种植土,并按一定间距栽植灌木或长绿乔木以起到绿化及防眩作用。4.7超高方式整体式路基超高旋转轴为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先将外侧车道绕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2省道206和县乌江至太阳河段改建工程第三篇路基路面第3页共29页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S3-1外边缘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一同绕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外边缘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超高过渡采用线性渐变方式。4.8公路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0m。5.路基设计(含特殊路基)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路基设计高程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路基设计高主要受路面结构层厚度、沿线软土路基、桥梁涵洞设计水位、地下水位等因素控制,在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路基填挖高度。对于低填、浅挖路段边坡,坡脚、坡顶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曲线过渡,在设计中边坡防护尽量采用生态防护,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设计应本着质量可靠、安全经济、工艺成熟、审慎创新、环保美观、综合设计的原则。贯穿路基设计以详实的水文、地形和地质勘察数据为依据,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思路,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点,在保证路基工程具有足够强度、稳定、耐久的质量基础上,通过平纵优化、土石方平衡以及路基填挖的综合比较,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地、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5.1干湿类型划分及回弹模量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地下水位和填筑材料情况,确定新建路基顶面基床的回弹模量Eo≥40.0MPa。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经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需采用翻晒补压、调整掺灰量等处理。5.2路基设计高度降低填方路基高度不仅节省工程量,节约占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沿线水网密集,地势低洼,沿线均分布有软土,能减少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保障路堤安全与稳定。经分析计算,本项目在保证距路床顶面处于中湿状态时路堤最小填土高度为1.5米,一般路段均在6米以下,受桥梁构造物限制局部填土高度达8米。路基高度设计原则:路基设计高主要受桥涵构造物、洪水位、路面结构层厚度等各类因素影响,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在洪水位+壅水高+0.5m安全高度以上。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5.3路基填料要求本项目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土源较为缺乏,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值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泥炭、淤泥、有机土、强膨胀土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由于透水性差,干时坚硬,不易挖掘,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黏性和膨胀性,毛细现象很显著,进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不宜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必要时,可采取掺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对这些黏性土进行砂化处理,改善土质提高其强度。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强度高,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为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应采用大功率重型振动压实机具,严格控制施工最佳含水量,使填料强度及路基压实度满足规范的要求。表5-1填方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0~308≥961030~805≥961080~1504≥9415>1503≥93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961030~805≥9610注: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051)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5.4原地表地基土处理及路基填料要求一般路段路堤基底处理: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表层含草皮、树枝的表土层,清除地表土厚度按30cm计,填前压实地表沉降按10cm计,共计40cm,然后进行回填、夯实,地基处理。地基表面必须碾压密实,要求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边坡等部位绿化用土或者取土坑复垦。本项目地处长江中下游,沿线灌溉水塘、水渠密集,排水清淤量较大。对常年蓄水且深度加大的水塘并有水流冲刷的路段设置浸水护坡,确保路基安全。路基侵占沟、塘时,须对原沟、塘进行排水。对沟塘全占用路段,先排水、晾晒,再填筑掺灰土,使整个场地(或某一工作区段)处在相对水平的面上,当基底达到机械承载力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对于局部占用水塘路段,先排水、晾晒,然后采用掺灰土换填,当基底达到机械承载力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此路段按浸水路基设计,全坡面防护至常水位上0.5m。对于水塘面积较大或排水困3省道206和县乌江至太阳河段改建工程第三篇路基路面第4页共29页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S3-1难时需先进行围堰、排水、晾晒,然后填掺灰土,当基底达到机械承载力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结构物台背回填、特殊路段换填处理,常水位以下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在常水位以上采用掺灰土进行处治。填方路床处理,80cm路床应采用满足路床填料要求的材料进行回填,考虑项目取土场土质较差,需掺灰后才能满足路用要求,本次设计采用石灰进行改良,要求改良后的胀缩总率应不超过0.7%,CBR值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路线地质提供实验数据,本项目上路床填料掺灰量为7%,下路床掺灰量为5%。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
本文标题:S2061+路基、路面及排水说明--施工图8.28 (修复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