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澍及其作品简介徐朕0272016004贺佳勇0272016013■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公民获得者■1985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1988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1988至1995浙江美术学院工作■2000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城市设计方向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王澍个人简介王澍认为,中国是当今最全球化的国家,也是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破坏得最彻底的国家,物质和精神上都破坏殆尽。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将中国的城市变成欧美城市的郊区状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各个时期的建筑都被取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单一化。在全球化时代和社会文化转型期,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判断都很混乱,所以要不从陷入混乱,要不从混乱中走出来找清方向。因此,他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作为城市复兴的试验田,通过回收旧材料与新材料一起混合建造,保留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保存了历史,唤醒了人们对记忆的珍视,让活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它的成功给中国城市复兴带来了很大的启示。3南宋御街4南宋御街5宁波博物馆王澍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时,《纽约时报》在报道该新闻时,所配发的图片是王澍代表作之———宁波博物馆。王澍——宁波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设计类别:博物馆设计时间:2003年—2005年施工时间:2006年—2008年11月用地面积:4.33公顷造价:2.5亿人民币宁波博物馆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宁波博物馆——造型与外部形象“当王澍着手设计这座建筑时,他想到了巍峨的群山。他无法为这座城市设计什么,因为这里还不存在城市。因此他想做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最后他决定设计一座山”由于场地的处于城乡之间,加上王澍向自然学习的理念,所以他垂直的山的概念在宁波延绵的低矮丘陵前诞生。宁波博物馆——造型与形式利用江南水乡的细部元素,高墙、深院、坡顶、小窗宁波博物馆——造型与形式立面材质的配合使墙面从不同距离观看都能有明朗的形象和丰富的表情。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必死;而如果传统一旦死亡,我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外墙。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宁波博物馆所在地,曾有30多个传统村落。但当王澍要设计博物馆时,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拆除了,取代它们的是模仿西方的“小曼哈顿”的商业区建设。在王澍眼里,那里“变成了一片几乎没有回忆的城市”,而他所要做的,则是“唤醒记忆”。从被拆掉的村落里,王澍找回600多万块废砖瓦片。这些超过80种不同尺寸、来自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成了建造博物馆的原材料。相当于把宁波历史砌进了博物馆。而按照宁波民间传统建造工艺的定义,王澍所采用的正是濒临失传的“瓦爿墙”技艺。瓦爿墙里,有着古老宁波的诗情画意。宁波博物馆在很多当地人眼里,成了一座回忆之城。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瓦爿墙的面积是1.2万平方米左右,约占整个博物馆外墙的一半。立面外墙面整体垂直中又各具微妙倾斜.其中垂直处采用瓦爿墙,倾斜处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全长144米,最高处达24米,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瓦。这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两种材料的使用巧妙而富有变化,这构成了宁波历史博物馆给人们的主要意向。而个人感觉这更是王澍一种戏谑的表现手法。主要有青砖、龙骨砖、瓦,甚至还有打碎的缸片。年代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期的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青砖的数量最多,他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有部分甚至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刻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成了外墙的“装饰图案”。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它利用毛竹板随意开裂后的肌理效果,留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除此之外,吊顶的构造也颇有新意,金属件固定的混凝土条,随意交错排列,有一种竹条编制的吊顶的错觉。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17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合院都不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种上一棵树。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在于尺度。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境的“中国”品质。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荒凉,有别于日本式园林的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这一点,在王澍不乏诗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读到。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场馆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领衔设计,建筑风格兼顾了传统江南水乡的特色和现代建筑理念。21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22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5.1万根钢索以网状肌理寓意互联网。整体呈现江南古老建筑与现代网络相融共生的和美场景,也和整个乌镇形成富有生机的时代对话。23整个中心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场馆分为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览中心三个功能区块。其中占地4000平方米的主会场可容纳3000名嘉宾记者参会,另有十余个大大小小的会场,用于举办互联网大会各分论坛。24走进会展中心,像是进入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古拙的外立面让这座现代化建筑完美地融入了江南风景,而一些古建筑的上的木结构、青石砖等元素,也点缀其中。252627
本文标题:王澍 及其作品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0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