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我国产业园区分布及物流运作模式剖析
我国产业园区分布及物流运作模式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汪鸣2009年1月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1、产业园区的类型•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依托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具有积聚特征和规模效应的相关产业。•在国家、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其它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七大类开发区。•由于开发区发展产业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特别是后期发展中在招商引资上具有较为明确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导向性,加上开发过程中,政府在发展产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各类开发区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形态上成为重要的产业园区。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2、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1)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至今,我国共批准设立国家级开发区54个。开发区由东而西,遍布全国(含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投资区、海南洋浦开发区)(其中:沿海地区32个,中部9个,西部13个;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但物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将特区的模式延伸到全国,中国对外开放呈现从沿海到中西部梯次发展的态势,成为实现“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从而构建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分布示意图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十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51%,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2007年,国家级开发区总GDP达12696亿元,增长25.48%,比全国增幅高14.0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9200亿元,增长24.1%;实现税收收入2037亿元,增长29.73%,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以上。•国家级开发区已经成为各地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经济指标在所在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占天津市的18.7%、苏州工业园区GDP占苏州市的14.7%,不少地区把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提升为决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截至2007年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共吸引外商投资企业2.42万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兴办项目1470个。此外,台商在一些国家级开发区投资较为集中,促进了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重点区域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目前,国家级开发区聚集了一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海洋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形成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2007年底,国家级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用地面积约880平方公里,国家级开发区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改变了荒郊的旧面貌,一批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聚集效应突出的城市新功能区和开放型综合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国家级开发区的探索实践,被视为宝贵的“中国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肯定、重视与借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投资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聚集、各类人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级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对比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2)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环境,通过实施包括减免税等方面与高科技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完善服务体系,创建产业聚集优势,吸引和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化环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自1988年国家批准实施火炬计划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高速度的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目前,国家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分布示意图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3)国家级保税区•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展国际贸易和保税业务的区域,类似于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区内允许外商投资经营国际贸易,发展保税仓储、加工出口等业务。目前,15个保税区已全部启动运营,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新型连接点。•在保税区中,保税港区成为后来居上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港口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园区。国务院批准,我国目前有: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等第七个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港区被称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区域,是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试验区。国家级保税区地理分布示意图钦州.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国家赋予保税港区的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在区位、功能和政策上具有优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沿海港口城市经历了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到保税港区的演进。“功能的整合和政策的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保税港区就叠加了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是保税区的高级形态,拥有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以及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功能,是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重要支撑。从2005年6月上海洋山设立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区至今,七个国家级保税港区相继设立,可以清晰地看出沿海地区开放布局充分考虑了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如果说上海、天津、大连、海南这四个保税港区的设立是“各自为战”,那么今年宁波、钦州、厦门保税港区的设立则有“协同作战”的意味。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设立,使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上海洋山和宁波梅山两个保税港区。目前宁波港已经与上海港形成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共建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又使该地区的竞争力更加提升。两个保税港区将实现宁波港和上海港在功能上、体制政策上协同发展,使上海洋山和宁波-舟山港形成双轮驱动效应和双保险机制,提升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国际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和服务带动力。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与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形成环北部湾地区两个保税港区,二者的协同发展,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设立对做强做大海峡西岸港口群,将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枢纽港,推动对台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拓展海西效应,推进“三通”直航,扩大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将产生直接影响。厦门港到高雄港仅165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高雄港是台湾货运进出口的主要中转港与集散中心,实行自由贸易港区运作,融制造、仓储、物流为一体。专家称,以厦门海沧港与高雄港的航程距离、国际航线走向和相近的地理位置,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可积极对接高雄港的自由贸易港区政策,实行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海关监管模式,提升厦门港口的综合竞争力。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正在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经济功能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将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天津港及大连港都是腹地依赖型港口,建设具有自由港区性质的国际枢纽港,不但能争夺国际中转货源,而且能带动华北、东北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拉动腹地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虽然七个保税港区已遍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保税港区的布局似仍未完成,目前青岛、深圳、广州、张家港等港口城市也在争取设立保税港区。另外保税港区的设立不仅限于沿海,沿江港口城市也有可能设立保税港区,比如重庆就正在申请设立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目前重庆已经是全国首批7个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城市之一,正在积极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有望成为内陆地区首个设立保税港区的沿江港口城市。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4)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沿边开放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自1992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对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睦邻友好关系、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地理分布示意图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5)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促进加工贸易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将加工贸易从分散型向相对集中型管理转变,给企业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鼓励扩大外贸出口。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由海关监管的出口加工区。为有利于运作,国家将出口加工区设在已建成的开发区内,并选择若干地区进行试点。首批批准进行试点的有15个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地理分布示意图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6)其它国家级开发区共42个,除12个旅游度假区外,其他为相关工业、保税产业及物流园区。(7)省级开发区北京(16)浙江(100)四川(38)黑龙江(29)上海(26)安徽(84)贵州(13)陕西(19)天津(25)江西(88)云南(15)福建(63)山西(22)重庆(34)宁夏(15)西藏(0)辽宁(42)内蒙古(37)甘肃(33)湖北(60)吉林(35)湖南(43)山东(156)河南(23)河北(46)青海(3)新疆(11)江苏(107)广东(69)广西(24)海南(5)共1281个一、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二、产业园区的管理与运作模式•1、管理体制•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还拥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因此,其机构和人员编制比行政区管理体制要精简得多。大部分开发区在建设初期采取这种模式。•二是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开发区和行政区的管理职能合一,或者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内设机构基本保持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职能。•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制。在这种模式中,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开发区。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但不能像大部分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投资补偿,公共基础设施成本靠工业和商业用地开发收入来补偿。二、产业园区的管理与运作模式•2、开发模式•(1)政企分离的开发模式•开发区管委会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如,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完全的政企分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不直接从事开发区的开发经营,中新合资开发公司负责开发经营。开发区管委会将获准开发的土地转让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开发后进行招商转让或出租。这种体制的机构精干、权责明确,在进行大规模成片开发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2)政企合一的开发模式•这一体制的特点是开发区管
本文标题:我国产业园区分布及物流运作模式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