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党的诞生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基本概况时间:1914年6月至1918年底。参战国:同盟国(以德、奥、意为首)与协约国(以英、法、俄为首)两大军事集团。性质: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协约国取胜。•(二)战后世界的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亚、非、拉美人民逐步觉醒,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帝国主义形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的所谓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最大的变化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二、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评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09.4单选)1917,《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陈独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提倡白话文、新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和形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两个方面的革命。(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及其后的一些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哲学上有唯心主义之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列宁苏维埃政府两次对华宣言,表示欲取消沙皇时代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参与,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李大钊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不久,李大钊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于1918年7月—11月发表三篇著名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I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二、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时代背景直接导火线发展阶段评价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的时代条件☆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会址——凡尔赛宫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强烈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⑴学生游行示威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大专院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接着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2)工人阶级参战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工人罢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北洋政府让步: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第一,北洋军阀政府被迫于6月10日释放捕去的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章宗祥:驻日公使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的通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三,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方式口号主力中心时间第二阶段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6月6日—7月初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罢课罢课,罢工,罢市被捕释放,罢免,拒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结果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城楼前学生愤怒冲向赵家楼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口号游行队伍在向天安门行进★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评价(历史特点及意义)——与辛亥革命局限性对应(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最早信仰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即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识记1)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李大钊)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等)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首先,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杨匏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再次,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表现:(著作、社团、刊物)一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其中,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二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等。)三是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可归纳为(理论、实际、群众)六字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诞生的标志党诞生历史特点及意义党成立初期所开展的工作党早期组织党早期组织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1920年8月组建的,成员有李达、李汉俊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起组织1920年秋到1921年春,武汉、济南、广州、长沙等地的党支部先后建立起来。同一时期,日本、法国留学生中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简表上海陈独秀、李汉俊、李达1920.8北京李大钊、张国焘1920.10武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1920秋长沙毛泽东、何淑衡1920秋广州谭平山、陈公博1920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1921春巴黎周恩来1921春东京周佛海1921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劈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
本文标题: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