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理学复习总结07版
药理学复习总结Pharmacology07海第1页(抗风湿药)保泰松置换(抗凝药)双香豆素→出血磺胺药置换胆红素→核黄疸血浆蛋白量、质↓→易中毒给药间隔时间≈1个t1/2(过短例外)停药后消除时间≈5个t1/2多次给药达Css时间≈4-5个t1/2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静脉注射后全部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生物利用度=100%第1章绪言&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理学总论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又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和规律,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药物浓度差、膜面积、药物分子的通透系数(脂溶度)、细胞膜厚度等。2、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首关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或首关效应3、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影响因素:(1)、血浆蛋白结合率(2)、药物组织亲和力(3)、器官血流量硫喷妥钠脑(血流大)脂肪再分布(4)、体液pH(5)、体内屏障4、代谢(机体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即生物转化)5、排泄肾排泄、胆汁排泄、其它(胃:吗啡;肺:酒精)三、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消除动力学(多数药物)(first-ordereliminationkinetics)特点:①、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②、t1/2恒定;(不随药物血浓度和用药剂量变化)③、5个t1/2后药物基本(97%)消除;④、每隔t1/2定量给药,5个t1/2后达稳定浓度CSS。2、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过量)(zero-ordereliminationkinetics)特点:①恒量消除;(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②t1/2不固定——与初始给药浓度成正比,药物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③当血药浓度降低至转运饱和能力以下时,可再由零级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苯妥英钠、华法林、水杨酸钠及乙醇等。四、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及药-时曲线1、药-时曲线: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曲线下面积(AUC),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2、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意义: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A)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C0)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Vd=A(体内药物总量)/C0。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进入全身血循环内药物药量或速度的百分率。F=A/D100%绝对F=口服AUC/静脉注射AUC100%相对F=试药AUC/标准药AUC100%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作用&药理效应:比较:前者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后者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使机体反应的表现。2、特异性&选择性——药物作用特异性强,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详见Page28)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受体,但其药理效应选择性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影响。3、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前者: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后者: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药理学复习总结Pharmacology07海第2页遗传基因突变可引起所编码的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和功能的异常,成为产生药物效应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4、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1.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发生例:阿托品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急性、慢性、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属慢性毒性范畴)3.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将至阈浓度以下是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反跳,例:Clonidine5.变态反应:一类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剂无效;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6.特异质反应:不是免疫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例,药理性拮抗剂救治可能有效。例:琥珀胆碱[P29]。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简称量-效关系。指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2、量-效曲线: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3、量反应(gradedresponse):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Emax);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效能(efficacy):即最大效应(Emax)。量反应时,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效应强度(potency):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取50%)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强度越大。4、质反应(quantalresponseorall-or-noneresponse):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常以阳性反应率为纵坐标。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且效应为死亡时的药物剂量。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TI=LD50/ED50,一般情况下,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可靠安全系数:CSF=LD1/ED99安全范围:ED95~TD5间距三、药物与受体1、亲和力:KD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单位为摩尔。意义是当50%的受体与药物结合时所需要的药物浓度,其值与亲和力成反比亲和力指数:pD2=(-lgKD),其值与亲和力成正比。pD2越大,亲和力越强。2、内在活性α: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α=0~100%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与受体的调节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刺激受体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分为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分为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拮抗参数pA2:表示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强度,其含义:当激动剂与拮抗剂合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剂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剂时激动剂所产生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剂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pA2越大,拮抗作用越强。3、脱敏&超敏: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剂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若受体脱敏或超敏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则分别称为下调与上调。4、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Ⅰ药物方面的因素①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②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Ⅱ机体方面的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遗传异常;④.特异质反应;⑤.病理情况;⑥.心理因素:安慰剂(placebo);⑦.时间因素:时辰药理学⑧.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耐药性(drug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为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停药综合征药理学复习总结Pharmacology07海第3页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概述——传出神经按递质的不同分为两类: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包括运动神经、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肾上腺髓质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控制——释放乙酰胆碱,其被作用后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1、递质学说的发展——1877由著名德国生理学家杜.雷蒙(DuBois-reymond)提出;1920第一次通过OttoLoewi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证实了神经化学递质的存在。2、传出神经递质作用的消失:Ach主要依靠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解,水解原料可再利用。NA:①摄取-1(uptake1):依赖神经末稍的摄取。主要由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摄取后可再利用。为贮存型摄取;②摄取-2(uptake2):由非神经组织如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主要由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MAO破坏,摄取后不可再利用,是代谢型摄取。3、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命名与分型):1、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s)1)毒蕈碱(muscarine)型胆碱受体/M受体GGG---蛋蛋蛋白白白耦耦耦联联联受受受体体体分布: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如心脏、平滑肌、腺体等亚型:M1→自主神经节、M2→心脏、M3→平滑肌、血管内皮和腺体M样作用:心脏抑制、血管扩张、瞳孔缩小、内脏(支气管、胃肠道、胆道、膀胱)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腺体分泌↑2)烟碱(nicotine)型胆碱受体/N受体配配配体体体门门门控控控离离离子子子通通通道道道型型型受受受体体体分布:N1受体→自主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受体→神经肌肉接头N样作用:植物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2、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s)1)α受体GGG---蛋蛋蛋白白白耦耦耦联联联受受受体体体α1→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皮肤、粘膜、内脏血管以及虹膜辐射肌等处,兴奋时血管收缩、瞳孔扩大α2→突触前膜(负反馈);后膜(血管平滑肌收缩)2)β受体GGG---蛋蛋蛋白白白耦耦耦联联联受受受体体体β1→心脏:兴奋β2→支气管:松弛;骨骼肌血管:扩张三、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为拟似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多数器官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双重支配,且这两类神经兴奋时的效应又多为拮抗效应,因此,占优势的神经显现作用.(P57,表5-6)。如当两类神经同时兴奋时,则常表现为心率减慢。四、药物作用及其分类1、药物作用1、直接作用于受体——激动药(agonist)阻断药(blocker)/拮抗药(antagonist)2、促进或抑制介质释放——麻黄碱和间羟胺可促进NA释放;氨甲酰胆碱促进Ach释放;可乐定、碳酸锂抑制NA释放;3、影响再摄取和储存——利血平拟似药拮抗药(一)胆碱受体激动药(一)胆碱受体阻断药1.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M受体阻断药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1)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3.N受体激动药(烟碱/尼古丁)(2)M1受体阻断药(哌仓西平)(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3)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铵)(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4)M3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1.α受体激动药(二)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1)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三)肾上腺素受体阻
本文标题:药理学复习总结07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