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drugs)概述: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症,WHO建议: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的个体为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嗜镉细胞瘤、尿毒症等)。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高血压危象。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须注意低钠饮食、控制体重、改变生活方式、心理平衡。减轻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是治疗高血压的目的。药物治疗应合理应用,不同类型选取不同药物治疗,注意治疗个体化。1978年WHO诊断标准:正常血压:140/90mmHg高血压:160/95mmHg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诊断标准:高血压≥140/90mmHg(18.7/12.0kPa)1998年美国高血压预防、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六报告:理想血压:120/80mmHg正常血压:130/85mmHg正常高限:130~139/85~89mmHg高血压:140/90mmHg原发90%继发10%肾A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等靶器官:心、血管、脑、肾等抗高血压药的目的:降血压的同时预防或逆转心血管重构,降低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死亡率高血压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的要求高效、长效、高选择性、多器官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基因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新途径,如转录调节药通过阻抑AngⅡ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血压形成的条件1.形成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血管阻力+循环血量2.调节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素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一、影响血容量的药物:利尿药(氢氯噻嗪)二、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等。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舍平、胍乙啶等。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1-阻断药,哌唑嗪、乌拉地尔等α1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等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剂2.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四、钙通道阻断药五、血管扩张药1.直接扩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2.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吡那地尔)3.其他:吲达帕胺等利尿药:氢氯噻嗪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ACEI(血管紧张素酶I抑制剂):卡托普利AT(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氯沙坦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抗高血压的临床一线用药一、利尿药1.降压机制1.早期: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和血容量2.长期应用①排钠,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的含量,减少Na+-Ca2+交换,减少胞内Ca2+量②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常用的是噻嗪类,单用有抗高血压作用,可使患者血压平均降低约10%左右。2.临床应用一线药:中效利尿药高血压危象和伴肾衰的患者:高效利尿药3.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K+Na+Mg2+(2)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禁用(3)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4)肾素活性氢氯噻嗪【药效学】氢氯噻嗪是作用温和的利尿药,每日12.5-25.0mg/天,可使多数病人达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加大剂量,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特点:临床抗高血压的一线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轻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作用温和、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作用为减轻其他高血压药引起的水钠潴留。常作为抗高血压之基础用药不良反应高尿酸血症:痛风水电解质失衡:低钾缺钾促发两种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增加糖尿病人的血糖——不宜用于有糖尿病、高血脂病人阳痿β受体阻滞剂二、抑制RAAS系统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一)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开博通依那普利(enalapril):悦宁定雷米普利(ramipril):瑞泰赖诺普利(lysinopril):帝益洛培哚普利(perindopril):雅施达(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常用AT1受体阻断药物有:氯沙坦Losartan(科素亚)厄贝沙坦Irbesartan、缬沙坦Valsartan(代文)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抑制药ACE非ACE途径糜蛋白酶(心肺)缓激肽降解产物ACEIAT1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血管收缩、增加交感活性促醛固酮分泌、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抑制药的作用环节血压升高ACEI的药理作用及机制1.抑制整体中RAAS的ATⅡ形成直接作用:血管、肾间接作用: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及醛固酮的分泌2.抑制局部组织RAAS,使局部生成的ATⅡ减少ACE与药物的结合较持久与药物的长期降压疗效有关3.减少缓激肽(bradykinin,BK)的降解促EDHF及NO释放:扩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促PGI2合成:增加扩血管效应优点:各型高血压:降压不伴反射性心率增快长期应用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损害可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增厚、心肌肥大、心室重构),保护心血管能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不易产生耐受临床应用高血压:a单独可控制轻、中度高血压b与利尿剂合用效果好c能减轻心肌肥厚,阻止或逆转心室重构d对伴心衰或糖尿病\肾病患者首选CHF和心肌梗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肾病不良反应低血压:开始剂量过大咳嗽:激肽及前列腺素等的聚积高血钾胎儿:持续应用有致畸作用其他: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受损、血锌降低卡托普利抗高血压机制1.抑制ACE活性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减少②使缓激肽的降解减少缓激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和NO③外周阻力下降,无反射性心率加快,肾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量和冠脉流量保持正常2减少醛固酮的分泌3糖尿病肾病患者:抑制重构,可推迟或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使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临床应用】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2.防治和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动脉硬化3.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损伤4.降压作用与血浆肾素水平密切相关对高肾素型、合并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和动脉硬化者效果尤佳【不良反应】干咳、(缓激肽途径)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缺乏、脱发血钾升高皮疹等禁用孕妇—对胎儿有害,机制不明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二)、AT1受体阻断药AT1:血管平滑肌、心、脑AT2:神经系统在受体水平抑制RAAS与ACEI相比1.选择性强,不影响缓激肽系统2.对ATⅡ拮抗更完全,对ACE途径及糜蛋白酶途径产生的AngⅡ均有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氯沙坦【药理作用】氯沙坦(Losartan)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药,属于二苯咪唑类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EXP-3174与AT1受体相结合,阻断AT1受体,发挥抗高血压作用,并可逆转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临床应用】氯沙坦可单独口服给药,合并应用利尿药,每天25mg,更适合于老年人、肝硬化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双盲法研究,轻度到严重高血压病人,证明氯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能明显增加降压效应。【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没有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早期妊娠期不用氯沙坦,可引起胎儿损伤或死亡。动物乳汁中药物显著增加,也不用于哺乳期患者有效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功能与ACEI比较疗效相当无缓激肽途径之干咳也缺乏ACE途径之No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无胰岛素增敏作用实验证实两者合用效果好三、β受体阻断药优点:各型、各期高血压均可使用,尤其是伴冠心病、焦虑症、心绞痛、高肾素者;降压缓和、持久,不易产生耐受性;不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压机制(-)心脏β1受体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肾脏β1受体肾素分泌减少抑制RAAS(-)中枢β受体外周交感张力(-)突触前膜β受体减低外周交感张力缺点引起脂质代谢紊乱TCGHDL糖耐量下降具ISA作用者对血脂影响更明显有支气管收缩作用普荼洛尔(propranolol)【药理作用】普萘洛尔可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下降15-20%,舒张压下降10-15%。特点:降压作用出现较晚,常需数周时间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25%)个体差异大,用药需个体化作用机制1.降低心输出量2.肾素分泌减少3.阻断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的β受体,使血压下降4.阻断突触前膜的β2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5.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临床应用】轻、中度高血压对肾素活性高和心输出量高的年青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焦虑的患者。【不良反应】诱发、加重哮喘心脏抑制(禁用于严重左心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心动过缓)反跳现象:长期因应禁止突然停药血脂代谢异常(高脂血症)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metoprolol阿替洛尔atenolol作用优于普萘洛尔低剂量时主要作用于心脏,对支气管影响较小拉贝洛尔(α1、β受体阻断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静脉注射可用于高血压危象仍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α1)头皮刺麻感为此药的特殊反应四、钙拮抗药抑制心脏血管扩张BP机制:1、阻断钙通道,降低细胞(血管)内钙含量2、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的耗氧,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3、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优点:降压时不减少肾血流量;有肾脏保护作用可预防和延缓心血管重构;与传统扩血管药相比,不易致水钠潴留不引起脂质和糖代谢异常,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缺点:短效制剂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扩血管反应常用药第一代:硝苯地平(稳定性差)第二代:尼群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尼卡地平(稳定性好,高度血管选择性)第三代:氨氯地平、普尼地平(+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硝苯吡啶)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输量增加、肾素活性增加,不宜用于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病人。有报告短效制剂加重心肌缺血。【药动学】口服后30-60分钟见效,在肝脏氧化代谢肝功能降低者半衰期延长【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呕吐、眩晕、潮红、心悸、乏力等,发生率约10%,可能由于其扩张血管引起特点:正常人:影响较小,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明显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肾素活性增加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踝部水肿等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拮抗药,半衰期长,作用平缓,不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扩血管作用主要表现在外周动脉及冠状动脉,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对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可缓慢扩张肾动脉,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能减轻或逆转左室肥厚,适用于治疗高血压。五.其它抗高血压药物(一)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clonidine)1.降压作用机制:A.激动延髓腹外侧核吻侧端的Ⅰ1咪唑啉受体,降低外周交感张力,降低BPB.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的α2受体及其相邻的咪唑啉受体,引起负反馈而减少NE的释放C.刺激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D.激动中枢α2受体,引起镇静等副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动额叶皮层的和蓝斑核中的α2受体而产生的抑制效应作用特点:A.中等偏强B.不减少肾血流量2.其他作用抑制胃肠分泌和运动临床应用较少单独使用,主要用于其它高血压药无效的中重度高血压,尤其伴溃疡者及肾性高血压戒毒,可消除戒断症状1、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倦怠便秘等2、长期应用可乐定可引起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合用利尿剂可减轻水钠潴留反应3、停药反应(反跳):心悸、出汗、BP突然升高等交
本文标题:药理学抗高血压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