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革命的新道路(1927-1937)革命的新道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派的主张共产党的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汪精卫蒋介石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1.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形式上统一中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东北降下原北京政府的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其独裁统治:(1)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与北洋旧军阀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打着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旗号(2)独裁统治的表现(简单运用1)(按简答题理解)1928年《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及其中央机构垄断代行政权(借训政搞独裁)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第一,建立了庞大的军队第二,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第三,大力推行保甲制度第四,厉行文化专制主义例: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具体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央造币厂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官僚资本(识记2):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控制金融: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四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银行)二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商业投机、垄断工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1)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2)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任的中国青年党;张俊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等。(08.10单选/09.4多选)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开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这是邓小平作的八七会议的记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探索开始的标志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内容:(1)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2)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功绩:(1)在危难时刻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2)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周恩来(二)探索的体现1.实践探索----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是朱德在起义时用的驳壳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第二,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第三,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起义发动。●特点: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镰刀斧头旗帜首次使用);第二,有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起义领导人毛泽东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秋收起义宣传口号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三湾改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2)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意义: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入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地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张太雷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一度成立苏维埃政府,最终失败)叶剑英广州起义中死难烈士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年12月11—13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理论探索:(四篇著作)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毛泽东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色政权理论的内容)在上述两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简单运用2)(作选择题理解)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作依托)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中心内容主要形式基本依托保证保证依托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动力动力(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识记1)(按照选择题理解)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0年1月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就在实际上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4)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哲学根据。●是实践中升华的正确理论。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蒋介石的恐慌•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前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二)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1.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土地革命(1)内涵:所谓“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两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不符合实际。“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1931年2月,毛泽东强调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本文标题: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