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学导论-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第十四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第二节社会控制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做出过贡献的西方思想家•1、约翰·洛克(JohnLocke)•英国政治思想家,也是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被认为是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2、约翰·密尔顿(JohnMilton)•英国诗人和思想家约翰·密尔顿被认为是提出“新闻自由”(FreedomofPress)伟大口号的第一人。•1644年,他向英国国会提交了一篇演说词“阿里奥帕吉蒂卡”(AREOPAGITICA),它得名于古希腊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斯的一篇演说,抨击出版检查制度,争取言论自由,后印成《论出版自由》一书。•他认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然而真理都已经亲自上阵……让她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从密尔顿的观点出发,形成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Theopenmarketplaceofideas)和真理的“自我修正”(Self-righting)。•3、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他对自由与权力的讨论。•孟德斯鸠认为,对自由最大的侵害是统治者滥用权力。他意味深长地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说也奇怪,就是品德本身也是需要界限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那么如何防止滥用权力?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从孟德斯鸠的权力制衡理论出发,美国发展出三权分立以及媒介作为“第四种权力”对立法、行政、司法进行监督的政治制度。•4、卢梭(JeanJacquesRousseun)•卢梭也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地位很有意思。在保守主义者眼中,卢梭的学说过分追求自由民主;二战以后,自由主义阵营却视之为“极权主义”的始作俑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主张个人把自己的天然权利和自由交上去,形成“公意”(publicopinion),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但是,“公意”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行使的,抽象的权力也许可能是高尚的、公正的、无私的,而现世的权力必然是偏私的、压迫性的,或者说是罪恶的。这也正是英国哲人罗素出语惊人——“希特勒是卢梭的直接结果”的根本原因。•5、约翰·密尔(JohnMile)•从功利主义立场论述自由的思想家首推英国哲人密尔。密尔是近代自由主义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全面论述自由主义原则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自由主义之圣”。•他的《论自由》一书是个人主义的宣言。密尔本人也是继密尔顿之后论新闻自由的重要人物。他关于言论与思想自由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窒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既然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掌握国家和社会权力的人便不应该把不同意见排拒在外。•6、托马斯·杰弗逊(ThomasJefferson)•在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新闻体制确立过程中,贡献最大者莫过于托马斯.杰弗逊——《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第三、第四任总统。如果说杰弗逊之前的欧洲思想家、哲学家们将自由主义的新闻思想和理念变成一套落在纸面上的理论,那么杰弗逊则是将这些纸面上的理论落实在实践中的伟大的身体力行者。他不但力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而且以总统的权力来确保自由主义新闻体制的确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民意是我国政府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就是保持这一权利;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他在第二次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应该倒台;联邦政府的真正力量在于愿意接受公众的批评,并且有能力承受批评。“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的内涵•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在理论方面所做的开拓为新闻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英国、法国、美国这样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由从思想观念的确立到获得法律的保护和制度的认可经历了两三个世纪。从总体上说,各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由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英国终于在1695年废除特许制和出版物事先审查制,取得出版自由的胜利。•法国在1814年,德国(普鲁士)于1850年,俄国于1905年先后取消报刊的事先检查制。第一阶段,争取出版自由•特许制废除以后,人们便要求评论和批评政治的自由。政府则以征收“知识税”的方式限制报纸和人民的表达自由,同时以煽动诽谤罪等压制不利于政府的新闻和言论。•经过斗争,英国于1792年制定了进步的福克斯诽谤法案(Fox’sLibelAct),1832年通过改革法案,1861年废除“知识税”,从而使表达自由得到较大程度的畅通。第二阶段,争取言论自由•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各国都以法律的形式公布了保障新闻自由的条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和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剥夺言论和出版自由。”第三阶段,争取新闻自由资产阶级初期对新闻自由采取的措施•一、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二、取消报刊事先检查制,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三、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新闻自由的涵义是什么?•西方的新闻自由,包括下面四种含义:(1)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民有知的权利和知的自由;应向人民提供事实和信息;(2)人是有理性的,能够辨别真伪是非,应当让人民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上发表和接触各种思想,人民能够凭借理性在真实和虚假的各种意见之间作出判断与选择;真理也可以在各种思想的公开竞争中自我校正,最终战胜谬误,为人民所接受。(3)新闻事业应成为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按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的市场上参与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的程度。(4)新闻自由是通过“观念的自由市场”寻求真理、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好办法。通过不受政府干涉而自由发行的报刊,人民可以了解关于国家事务的全部情况,监督政府的行动,防止政府损害人民的利益。•国际新闻学会(InternationalPressInstitute)于1951年提出衡量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采访自由(FreeAccesstotheNews)•传递自由(FreeTransmissionofNews)•出版自由(FreePublicationofNewspaper)•批评自由(FreeExpressionofViews)•概括说来,新闻自由就是新闻媒介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国际新闻学会给新闻自由下的定义是:“自由接近新闻,自由传播新闻,自由发行报纸,自由表达意见。”•现在的新闻自由内涵已远远超越了这个定义。美国新闻学者对新闻自由所下的定义是:“新闻摆脱政府、政党、社会、经济等压力,以服务公众为前提,在民主政治的法律保护下,享有言论、采访、传递、阅读、收听及发表的自由,叫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2)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1)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依靠资本家钱袋的自由。(2)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垄断报团相互竞争、兼并的自由。(3)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以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自由。(4)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受资产阶级全面控制的自由。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自由。(4)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处在发展过程的自由,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社会控制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第一种是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第二种是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第三种是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第四种是媒体的自律。•当然,世界上任何国家,对新闻媒介最具威摄的社会控制来自公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新闻媒介的管理采取法律形式。•新闻法规(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方式。其持点是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通用。●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例如《少年法》、《保密法》〉等等,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中采用,中国目前也是如此。•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新闻自由,这是资产阶级在和封建王朝作斗争并取得胜利以后的一个伟大成果,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尽管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对新闻自由赋予不同的具体含义,但新闻自由总是任何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价值;保护新闻自由总是现代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条文。•当谈论新闻法规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保护新闻自由,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最大、最主要的一条新闻法规:正因为有新闻自由,才需要有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规定;而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一定意义上也是保护真正的新闻自由。•为了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有多有少,执行过程也有宽有严;但国家安全法、诽谤法、隐私法和青少年法却是大多数国家所共同的。国家安全法•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尽管表达上有所不同,但这是各国新闻法规不可或缺的条文。•这包括:不得煽动以武力及其他手段推翻合法政府,破坏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煽动宗教、民族对立,等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的新闻媒介严禁公开传播下列文字和图像。•禁止公开传播一切诽谤和煽动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字和图像(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禁止公开传播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文字和图像(宪法第一章第四条)。•禁止公开传播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以及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都是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二百五十条);•禁止泄露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关于新闻诽谤•新闻诽谤是各国涉及面最广、案情最为复杂,也是令新闻界、司法界最头脑的案件。“不准使用新闻媒介诽谤他人”是任何国家新闻法规必备的条文。但一涉及到具体案件,是否构成诽谤罪,是轻微伤害还是严重伤害,那就变得非常复杂,有时官司一打几个月甚至拖上一年半载。•什么是诽谤?各国法律的解释各有不同。•美国法律研究会编辑的《法律的重述
本文标题:新闻学导论-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