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情景导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是宋人王安石笔下的村居景象。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村庄是传承历史、风俗和文化记忆的载体,乡村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居是文化吗?为什么要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味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吧!目标定位1.了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生活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2.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重点)3.理解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重点、难点)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_________、无处不在。2.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_____的色彩。无时不在特有【生活一点通】近年来,山东各市依托自身特色,量身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山东省十佳城市文化品牌中,既有“天下泉城”“孔孟之乡”“中华泰山”这些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城市名片,也有“帆船之都”“水上运动之都”“中国牡丹之都”这些独具特色与活力的城市形象。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_____、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及其产品。2.两方面内容:经济政治精神活动意识形态部分_______、人生观、_______等非意识形态部分_________和技术、语言和_____等世界观价值观自然科学文字3.三方面特点:(1)文化是_________特有的现象,是人类_________的产物。(2)每个人的_________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________、接受_______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开__________。人类社会社会实践文化素养文化活动文化知识教育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生活一点通】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14年2月25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赣水流韵辉耀千载——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160余件(组)精美文物向我们展示了赣鄱大地璀璨瑰丽的历史风貌,反映了古代江西璀璨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1)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_____、教育、_____、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_____、传播、_____、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道德科学生产学习2.文化的社会作用:(1)本质:是一种_____________。(2)作用途径: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___,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___________的历史中。社会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民族和国家【生活一点通】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沉思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命题:“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认为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莎士比亚提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些论断无不表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思考辨析】1.判断正误:(1)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具有共性。()提示:此观点错误。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但文化之间也有共性。(2)文化指的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品。()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题中观点缩小了文化的外延。××(3)人们到外地旅游可以感受各地不同的文化,那些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环境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4)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示:此观点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5)(2012·安徽文综T8·题肢④)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能将这种影响作用当作决定作用。×2.问题思考:(1)人们只是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吗?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这强调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同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人们在获得和享用文化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2)辨析: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如物质力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巨大。提示: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是正确的,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文化“万花筒”探究问题1提示:(1)如舞蹈、杂技等。(2)欣赏方式有看电视、看电影、参加音乐会、网上点播等。(3)不赞同。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内容,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能把文化等同于艺术。探究问题2提示:(1)①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通常有文艺晚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开学典礼,表彰大会,普法教育活动,专家报告会等。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有文艺演出、社区普法教育宣传、社区歌会等。②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是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文化素养等。(2)赞同。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其中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视听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探究问题3提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文化现象,可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文化现象综合描述。自己参加这些文化活动,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道德境界,提高综合素质。二、文化是什么探究问题4提示: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工业革命、人类登月。探究问题5提示:透视个人行为,可以体会其文化修养。西装革履的男青年道德境界低,稚气未脱的学生道德境界高。因此,学生更有“文化”。三、文化的力量探究问题6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告别了黑暗中的摸索阶段,有了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探究导引】在学习“文化是什么”这一课题过程中,关于什么是文化的问题,某地高一(1)班几位同学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并展开了辩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甲同学:从人类发展历程看,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因此这既是政治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乙同学: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这些自然的因素也是文化。丙同学:我们在学习知识、观看演出等文化活动中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一个人的文化是后天学习得到的。丁同学:我们今天了解前人的文化,都是通过书籍、文物古迹等实现的,文化指的就是这些静态的成果。思考:(1)你赞同哪些同学的观点?为什么?(2)你不赞同哪些同学的观点?为什么?提示:(1)我赞同丙同学的观点。丙同学认识到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2)我不赞同甲、乙、丁同学的观点。甲同学虽然正确说明了文化的起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没有看到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因此混淆了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乙同学虽然认识到文化具有区域性,但把纯粹自然的东西当作文化是错误的;丁同学虽然看到了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把文化等同于这些物质载体是错误的,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要点归纳】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我们今天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外延性质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形式静态: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2.从四个方面理解文化的特点(1)从实质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区别于经济和政治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同于物质力量。(2)从主体看: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3)从个人素养形成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其形成有两大途径,一是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二是社会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从载体看: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不能把这些物质载体作为文化本身。【对话名师】注意两个“≠”(1)文化≠文明。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同时既包括精神文明成果,也包括物质文明成果、政治文明成果,因此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而文化的变迁则相对缓慢。二者有交集,但不能简单等同。(2)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不仅包括受教育程度,而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受教育程度高不代表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素养就高。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以及个人感悟的共同作用。【典例训练1】(2013·海南单科)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点拨】选C。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要根据材料选出相关的特点。题肢具体分析结论①精神文化是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不能以产生的时间作为依据排除②悬棺岩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的场景,表明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入选③精神文化的价值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排除④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通过悬棺岩画反映出来,表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入选【变式训练1】自“人猿相揖别”之后,出现了“只几个石头磨过”到“铜铁炉中翻火焰”的巨大变化,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产品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文化的生产【思路点拨】选A。材料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观点不全面;C与题意不符;D把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文化的生产混为一谈。【生活零距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思考:诗人以诗抒情,借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属于文化吗?诗人的这种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吗?提示: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诗人的这种感受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这种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二、文化的力量【探究导引】文艺复兴,一场划时代的文化盛宴掀起了整个欧洲的进步,而后波及了全球,这充分彰显了文化的力量。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时候,“铁血宰相”俾斯麦说过一句话,普鲁士在战场上的胜利,早就在小学的课桌上已经被决定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他有句名言是:“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3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