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动体摄影•动体摄影,必须优先考虑快门速度的选择对被摄体表现的需要。•第一节拍摄动体的器材•一,动体摄影对器材的要求•1,快门•动体摄影,尤其是高速动体摄影,要求相机快门应能达到较高的速度。•镜间快门速度不很高,焦平快门可达高速。•数码相机拍摄动体应注意快门时滞问题。•2,取景器•相机取景器应当明亮,而且通过取景将看到的景物应与自然景物相一致。•单镜头反光相机没有视差,透过取景器看到的是动体的正常运动,追随动体拍摄十分方便。高速动体摄影•3,镜头•短焦距镜头,景深范围长,对焦范围余地大,适合近距离抓派,但距离太近时变形现象严重。•长焦距镜头,能使主体突出,能在较远距离抓拍,适合体育新闻摄影,缺点是景深极短,对焦不易,而且体积较大,视角较小,不易持稳。•二,动体摄影常用的摄影器材及使用方法•1,三脚架或单脚架•动体摄影,尤其是体育新闻摄影,常用长镜头在远距离拍摄,常需要用三脚架或单脚架来帮助保持相机的稳定。在奥运会采访的摄影记者•2,闪光灯连续拍摄动体•具有连续高速自动卷片功能的相机,与具有频闪功能的闪光灯配合使用,可高速连续拍摄,将动作的过程分解记录下来。•3,自动卷片器(马达)•自动卷片器的使用,可以省去拍摄者手动的程序,集中精力于动态的观察和瞬间的抓取。•拍摄高速动体时,采用高速连拍,抓取同一动作的几个瞬间动态,能确保全面地记录动作。•4,高感光度胶片与动体摄影•在现场光线较弱,又不允许用闪光灯的场合(体育比赛),只能采用高速感光片来保证能利用现场光拍摄,并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来抓拍动作。这样也有利于表现现场光线气氛。•第二节动体摄影的拍摄•一,快门的设定•拍摄动体,确定快门速度的依据因素:•1,动体本身的运动速度•基本的原则是:动体运动速度越高,就得用越高的快门速度。•只有根据动体运动的状态和速度来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拍出的图片才会富于个性,不仅能够有效地记录,而且能有效地表现、增强图片的表现力。•2,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距离•由于距离与位移的关系,在拍摄动体时,距离动体越近,快门速度就要越高;反之,则可放慢些快门速度。•距离近,则位移快;距离远,则位移慢的视觉现象,是影响快门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影响为:相距远一倍,开门可慢一级。•3,所用镜头的焦距•快门速度应随镜头焦距的增加而增高。长焦距镜头必须用高速快门。•4,拍摄者和动体间角度的变化•即是动体的运动方向和相机镜头光轴所形成的角度。随角度的增大,快门速度应相应提高。•一般分三种情况:•1)0°角时,动体迎面而来或背向而去,相对位移较慢,可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2)45°角时,位移速度提高,要适当提高快门速度,才能拍到动体的清晰影像。•3)90°角时,人眼感受到的动体位移速度最快,所用的快门速度还要提高,才能抓拍到动体。•具体的影响是:三种角度间各相差1级快门速度,角度增加,快门速度提高。东动体摄影的角度与快门速度的变化关系:1/125秒1/250秒1/500秒•二,动态记录法•动态记录法,是根据动体的运动情况,选择高速快门,凝滞动体的瞬间动态。•要点是仔细观察动态的运动状态,抓取典型的动作和神态,也就是抓取典型瞬间。运动的速度,激烈的气氛,都必须通过典型的动作和动态来表现。•舞台摄影,要了解和研究剧情,掌握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抓住应重点拍摄的场景和动作。还要善于把握视觉效果,抓着典型瞬间,得到良好画面效果。•体育新闻摄影,要了解有关项目的特点、比赛规则、比赛场地特点,尤其是运动员的特点、参赛动作的特点等,是决定能否拍出好效果、抓到典型瞬间的重要一个环节。•“快门提前量”,考虑到拍摄者对动态的反应速度和相机快门的反应速度,应在典型动作发生之前就按动快门,才能拍到典型动作,使其凝滞。•在使用焦平面相机,尤其使用数码相机,应注意快门提前量的问题。•动态记录法的基本原则是选择高速快门。但不是快门越快越好。•动态记录法拍摄的要点:一是焦点的选择;二是瞬间的选择。•焦点选择准确,影像才能清晰;而且焦点选择准确,画面会生动传神,否则将会影响信息量的传递。•第三节动感表现的方法•动感表现法,常采用虚实对比的方法和动静对比的方法来强化动感的表现。•虚实对比的方法,利用人的视觉经验能强化动感的表现,通过快门速度的适当控制来使画面部分清晰、部分模糊,这种方法也叫模糊表现动感法。采用虚实对比的方法和动静对比的方法来强化动感的表现•一,模糊表现法的特点与依据•1,模糊表现法的依据•动体在运动中,其每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或在一个移动的群体中,每一部分运动速度不同。•摄影者根据不同部位运动的差异来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使运动较快的部分变得模糊,而运动慢的部分保持清晰。•2,快门选择•选择快门的依据,应是动体运动速度较慢部位,能凝滞成为清晰的影像即可,快门速度不宜太高,必须使运动快的部位因移动而虚化。•3,动静对比的方法表现运动•拍摄一些移动速度较慢的事物,也可采用慢门拍摄,使移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形成对比,来表现动体的运动。但背景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快门速度为1/60秒快门速度为1/8秒•二,追随法(P162)•拍摄者随着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在行进中按下快门,能拍出主体清晰、背景及相反方向运动的物体被拉成长长虚线、移动模糊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强化了动体移动的速度感。这就是追随法。•采用追随法拍摄,应注意的问题:•1)相机随上身运动而整体运动,移动的方向是沿动体移动的方向。•2)在移动中按下快门,不能因按快门而停止相机的移动。•3)所用快门的速度不宜太高,以1/60秒以下为宜;又不能过低,以免造成主体的模糊。•4)不宜选用单一的背景。背景的景物最好形态各异,颜色富于变化。•5)用光上,宜用侧光或侧逆光,以使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造成三维空间感。•6)如采用手动调焦相机,则需缩小光圈,扩大景深,采用区域对焦法,因移动中难以对焦。•因追随法不能用高速快门,采用长焦距镜头时,可用三脚架帮助相机保持稳定。•根据动体的不同运动方向,追随法的种类:•1)平行追随。动体沿水平方向移动,相机镜头与动体移动方向成90度角,相机随动体移动方向平行追随。•2)纵向追随。动体作纵向运动,相机沿动体移动方向追随。•3)弧型追随。动体作弧型运动。•4)园型追随。动体作园型运动•5)斜向追随。动体作斜向运动。•6)变焦追随。对迎面而来的动体,可利用变焦镜头作变焦追随,即在变焦的同时按下快门,得到“爆炸”效果。变焦追随•三,闪光灯连闪拍摄法•利用闪光灯的高速频闪功能,可以将运动的物体运动中的不同瞬间的动感记录下来,这也是动感表现法的一种。•1931年美国店气工程师埃杰顿发明电子闪光灯,其发光时间不到百万分之一秒,加上特殊装置后即可频闪,可将运动中的人物或物体的多重影像记录在同一画面之中。如今的电子闪光灯也具有频闪功能。
本文标题:第06章动体摄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5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