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和初中生
第一节概述一、生理发展身体的发展•身高相对平稳期,性别差异不明显•体重同上神经系统的发展•脑重小学期末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层额叶增大(与高级心理机能相关)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神经系统机能①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②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③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④第二信号系统占据主导地位⑤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广义、狭义学校学习的特点①学习要越过直接经验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③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④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小学生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③学校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里倾向性。发展趋势:短近的、狭隘的→远大的、自觉的具体的→抽象的不稳定的→稳定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学习动机基本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四种学习动机:P129)•学习兴趣指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并能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直接兴趣:指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间接兴趣:由对学习结果感到需要引起的。兴趣的发展特点:①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②无分化→有初步的分化。③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实施和经验较为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初步发展。④小学生低年级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此类学习活动兴趣逐渐下降。⑤小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变化:课内→课外;童话故事→科普读物;读物中的事实、情节→读物中的人物、思想等。小学生兴趣内容的发展:P130•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待作业和学业分数上。认识、情感、行为学习态度:(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要求都能服从,中年级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化,只对那些教学好、公正、风趣并对儿童有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表现出偏爱。(2)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的儿童没有很强的作业意识,不能对作业表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二年级以后才逐渐地建立起较稳固的作业意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3)对评分的态度——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很重视自己的分数,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也能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好分数看成是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良好表现。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和想象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感觉•颜色视觉①视觉感受性的发展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小学生的颜色辨别力迅速提升总体来说,视觉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视觉绝对感受性的发展小学阶段颜色感受性的发展女生高于男生②颜色偏好•听觉①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有所提升②对发音的细微差别的区分能力提高③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明显增强知觉•知觉发展的特点①知觉的有异性、目的性明显发展(知觉的选择、知觉的持续性)①知觉的分析和综合水平提高•空间知觉形状知觉的发展P134方位知觉的发展(三阶段)①阶段1(5-7岁)固定化的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②阶段2(7-9岁)初步的、具体的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③阶段3(9-11岁)能比较概括的、灵活的掌握左右概念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时间知觉的发展较迟。①时间估计能力的发展②时间标尺的利用③时间单位的认识观察的发展•观察发展的四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③认识“因果联系”阶段④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观察品质的发展精确性、目的性、顺序行、判断力二、记忆力的发展记忆力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三年级)②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③抽象记忆在迅速的发展(概念、公式等)短时记忆容量显著增加,且学会使用组块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元记忆知识①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②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③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元记忆体验指伴随在记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既有“舌尖现象”的体验。元记忆监控指主体在进行记忆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思维•思维发展的特点(关键年龄期:四年级,10-11岁)①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②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行。③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不平衡性(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对象方面)。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和“质变”。•概念的发展概念发展的阶段:①直观形象概括水平(7-8岁)②想象—抽象概括水平(8-10岁)③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10-12岁)数概念(认数、数序与序列、数的组成三个维度)①7-8岁阶段(P143)②9-10岁阶段③11-12岁阶段字词概念①字词概念发展的五个水平:1、错误的定义2、概念的重复3、功用性定义或具体形象的描述4、接近本质的定义或做具体的解释5、本质的定义①由直观特征—具体形象特征—初步揭示字词概念的一般特征—接近本质的特征—揭示本质的特征②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判断低年级以实然判断为主;二年级开始出现盖然判断。推理①直接推理指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小学生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四、五年纪为思维发展加速期。小学生掌握三种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步的。特称判断成绩高于全称判断成绩;肯定判断的成绩高于否定判断的成绩。②间接推理指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一二年级,可以运用演绎推理,但其解释是建立在表面上的一致性的基础之上。三四年级,可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运用演绎推理时,其解释与所根据的事实之间要存在某些相似,否则感到困难,期演绎推理不够完善。四年级小学生可以自觉的运动演绎推理来解释用“抽象—言语”方式所提出的课题,但这些推理带有单独推理的性质,还未与其他推理联系成逻辑性的线索。想象•想象发展的特点①有意性迅速增长。有意想象在三、四年纪开始逐渐占主要地位。②内容逐渐符合客观事实。③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④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幻想的发展特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①由直观性和虚构性向抽象性和现实性发展②由笼统性和肤浅性向分化性和深刻性发展③由易变性向稳定性发展④由非社会性向社会性发展四、言语的发展口头语言•一年级,口头语言以对话占据主导地位•二、三年级,独白言语开始发展•四、五年级小学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书面语言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过程——书面语言的掌握要有一定的顺序,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过程。•识字量的发展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由于知识经验少,知觉不够精细,儿童分辨多音字、近音字和同音字时经常感到困难。•阅读能力的发展三阶段: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默读能力的发展①三年级开始,可以默读已学过的材料。②三年级默读开始发展,五年级达到顶峰,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③默读主要指标是复述和理解。•写作的发展是书面言语的高级阶段。小学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第一是准备阶段,也就是口述阶段。小学生从口头造句、看图讲话开始。②第二阶段,过渡阶段。一是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东西;二是从阅读的书面言语过渡,即模仿阅读过的材料,练习写成文字。①第三那阶段,独立写作阶段。•内部言语的发展三阶段:①出生思维阶段②过度阶段③无声思维阶段五、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分化也日趋精细•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情感由外倾性向内倾性转化情感发展的内容•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道德感发展的特点:①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以社会反应为依据体验自己的情感;中年级学生以一定的道德行为标准为依据;而高年级学生则以内化了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②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三年级。③具有不平衡性。④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德行为的特点:①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接受各种社会强化,亲社会行为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②攻击行为(欺负行为)总体上我国小学生欺负与受欺负问题的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直接言语欺负发生率最高(女生),其次是身体欺负(男生)。•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的发展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上,此阶段学习兴趣的发展有如下趋势:①从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内容和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②从笼统的、不分化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的兴趣③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知识和因果关系的兴趣④阅读兴趣从课内到课外,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物⑤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兴趣美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对形体塑像欣赏、声音音乐欣赏作业进行研究发现:①低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很好的欣赏动物塑像,但对人体造型欣赏还处于发展过程中。②小学高年级与中学生一样,认为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更能引人入胜,产生没的愉悦体验。六、意志的发展意志是人们自觉的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如下:①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②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③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气质婴幼儿期形成,小学阶段变化不大性格•小学生性格发展总趋势:①性格发展水平逐渐提高②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相对稳定;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影响因素:①家庭教育方式②学校教育③社会传统文化④父母和教师的期望二、社会性发展同伴关系•同伴团体的特点①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②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③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④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同伴团体的种类:有组织的团体;自发的团体班集体的发展:二年级明确有集体意识自发团体的发展:亲社会团体;非社会团体;反社会团体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①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②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③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④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⑤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①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到品质特征的认识的转变②从简单到复杂,即从问题的单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的认识③从呆板的思维发展到灵活的思维④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系发展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⑤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⑥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发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想。•对权威的认知达蒙(Damon)儿童权威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在此阶段的后期,虽可以作上述区分,但只重视服从权威的实际效果。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认为权威是与权力相联系的,不服从就会有不好的结果。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并认为拥有权威的人是具有特殊经验及领导才能的人。•对友谊的认知:①在儿童早期只根据表面的行
本文标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和初中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1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