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丰富的网络资源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能利用丰富的图形、图像、声音、语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协同作用,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拓宽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和视野,为学习语文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一、利用网络资源,再现课文情境课文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演示作品中的形象。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利用网络设备播放视频《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把课文描写的场景与视频中出现的景象进行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这样就对理解课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大量世界各国的名蝶,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播放一段介绍桂林蝴蝶泉的视频,让姿态各异的蝴蝶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动态和静态的蝴蝶形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美丽壮观的景象。二、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文本空白小学课文篇幅都不长,大多节选自名篇名著,其中隐藏着许多空白。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快捷这一特点,适当进行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补充时代背景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能从文本了解到的仅仅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对周瑜为什么为难诸葛亮以及诸葛亮怎么会到东吴等恩怨纠葛充满疑惑。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上网点击有关《三国演义》的网站,弄清楚“草船借箭”的背景,观看“草船借箭”的电视片断,从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作感性、全面的认识。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淀古典文学的素养。(二)补充作者资料《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以深沉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瘫痪后,母亲对自己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关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作者史铁生青年时期因一场重病致终身瘫痪,在他人生最辉煌的岁月遭此打击,其思想上的波动是可想而知的,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他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在语言文字背后表达的那种无奈与痛苦,教师可从网上下载史铁生的生平资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读课文,学生带着对作者的同情与敬意去读课文,一定会更入情入境。(三)补充人文典故《赤壁之战》一文中蕴含着不少著名的典故,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曹操败走华容道”,这都是学生所不知道的。从网上阅读这些典故,可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四)补充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荷花》一文,在学生反复诵读“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后,可以适时点击网上关于荷花的各种图片,体会荷花的姿态之美以及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再描述各种不同形态的荷花。网上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了仿说仿写的训练。(五)弥补教材的不足教材的一些内容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与现实生活脱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教材中滞后的一面,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卢沟桥》一课时,学生对于“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句话很难理解。我就让学生观看《风雨卢沟桥》的视频影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课文作铺垫。接着又让学生观看历史记录片《七七事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意义。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除了直接利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这种拓展可以通过开展一种以学习资源为依托的主题化学习活动——综合实践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如《翠鸟》一课主要从翠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来介绍翠鸟。学习这课后,可组织学生以“认识翠鸟”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以“翠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特点”为单位分成三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同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本组探究的结果以电子作品或探究小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四、把光盘、影片作为教材的配套资源进行开发影视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优化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有些年代久远,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材内容,那些需要烘托战争氛围、体现英雄形象的内容,可以摒弃传统的教法,代之以光盘或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影片。如《冀中的地道战》、《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黄继光》等课文都是革命影片,反映了炮火连天的战地,震撼人心的场面。然而,由于教材所反映的时代渐远,教材内容又不够生动活泼,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就显得枯燥说教。试想,苍白的语言,干涩的插图,生硬的情节,简单的说教,这样“讲”出来的黄继光和小雨来怎能比电影画面中的英雄形象更高大、生动、鲜活?这样“读”出来的枪林弹雨怎能比音响中的战场更真实、更激烈、更刺激?很显然,如果我们换一种载体,相同的教材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更快捷有效的教学效果。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学生对这个故事并不熟悉,故事发生的年代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远,教师可以把这个故事的片断根据课文的内容播放出来,学生在边学课文的同时边看VCD,不知不觉就被老师带进了教材。所以,语文教材除了使用传统的教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光盘作为载体,让电影也成为一种新的教材。五、利用网络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收集、整理知识,把一些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发现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扩充知识容量,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在新奇、轻松的网络环境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资源进入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标题: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1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