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1-**区2010—2012年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征求意见稿)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和《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城区学校大班化严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快速发展。从2010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区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一)学校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2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106所(其中中心小学6所,城区小学4所,村总校96所;另外村级以下教学点47个)。教职工2896人,教学班1180个,在校学生48684人,其中普通高中2697人,职业学校800人,初中15243人,小学30708人、幼儿园6449人。(二)学校校舍及用地状况全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59528平方米,其中高中28094平方米,初中138502平方米(职业学校),小学19293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305920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85.1%;砖木结构53608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14.9%。全区中小学现有危房面积246049平方米,其中高中17230平方米,初中81323平方米,小学147496平方米。高中、初中、小学危房率分别为7%、33%和60%。全区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10.4平方米、8.83平方米、6.4平方米。按标准化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园用地严重不足。全区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235691平方米。(三)教师住房情况我区现有在职教职工2896人,现有教师住房35154平方米,其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面积为9773平方米,中学教师的住房面积为25381平-2-方米。全区平均每位教职工住房面积为12.41平方米。如果按小学解决50%、初中解决60%的教职工住房,按每位教职工35平方米进行测算,全区需建设面积为35420.64平方米的教师住房。建议在城区规划建设教师新村,进一步解决城区教职工住宿问题。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十五”期间,我区共撤并了不合理、办学规模过小的教学点84个,其中初中校点5个(太安初中、罗田初中、**三中、**二中、**二中),小学校点79个(**镇5个、**镇6个、**镇25个、**镇14个、**镇8个、**镇21个)。我区教学点由原有的126个中小学不合理、细小的校点调整为目前的47个(后有5个边远山区村小学教学点恢复)。教育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以来,我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玉-北-福”一体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城务工人口增多,城乡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城乡差别大的状况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陆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结合陆川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积极而稳妥地进行布局调整。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3-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到2015年**城区重点建设1所寄宿制高中、人口密大镇所在地重点建设1—2所寄宿制初中(中学寄宿率达到85%),每个镇重点建设1—2所寄宿制小学(寄宿率达到50%)、1所镇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到“十二五”期末,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配置齐全、食宿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彻底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学前教育实现建设1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每个镇建设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1)高中阶段高中全部集中城区办学,全部高中办成独立高中,全区办成容纳0.5万高中生的办学规模。建议我区普通高中整体上划玉林市统筹建设,以满足我区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2)初中阶段中学相对集中,重点办好镇所在地的初中,扩大办学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初中。同时,加强对保留的薄弱初中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全区将办成容纳1.5万初中生的办学规模,其中城区能容纳0.5万初中生。(3)小学阶段办好镇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一般约为2公里左右。农村小学低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为宜。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基本建设投入,校舍如系D类危房的要及时予以拆除。原则上100人以下的教学点将撤并到村总校(每所村校最多只能留一个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撤并校点的村校将规划建设寄宿制小学解决撤并后的学生上学难问题。全区将办成容纳2.5万小学生的办学规-4-模,其中城区能容纳0.5万小学生。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规划要与全区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小区规划与配套学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与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根据我区人口分布情况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学校,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所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并校点。4、确保普及、提高效益的原则。要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既要积极进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又要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撤并的学校主要是办学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危房率高的学校。防止因过急、过快、过度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的发生。5、坚持标准、内涵发展的原则。布局调整的学校规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平均班客、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建设标准,在确保学校建设达标和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节约的建设方案,避免大拆大建,严禁建设豪华学校。要科学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高边坡地段、泥石流沟口、不稳定斜坡、矿山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将学校建在交通便利的安全地带。要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建设生态校园。6、加强管理,严防浪费的原则。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又要严格防止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确需调整的学校,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应主要用于举办学-5-前教育、成人教育等机构,对原产权不明确的闲置校舍,有关部门应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学校补办有关校舍产权手续,并免交契税、土地登记费和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对因中小学布局调整需异地新、扩建校舍的,允许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进行置换。确实闲置的校园校舍,应由区教育局统一处置,处置所得应用于当地发展义务教育。(三)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我区布局调整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基本消除大班化现象。合并部分镇初中、撤并部分分散且布局不合理的村级教学点、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和调整后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是校点布局调整中的主要任务。具体目标规划:1、城区中小学规划高中规划现有独立高中2所(**高中、**高中);由于高中向城市集中,**高中将容纳高中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15000平方米,征地4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3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22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400万元,征地480万元。初中规划现有城区初中3所(**一中、二中、四中)。布局调整将对**一中撤并,纳入**四中,城区将容纳初中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65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总需资金1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9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00万元。小学规划现有城区小学3所(**小学、**小学、青岭小学、围福小学)。布局调整将改扩建枥木小学、围福小学、青岭小学,在福西新城新建一所小学,全区将容纳小学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6500平方米,征地3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1800万元。教师培训中心规划需新建一所教师培训中心,占地20亩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校舍能同时承担开展500人以上的培训。2、镇初中规划现有镇初中12所,布局调整将撤并1所镇初中(**一中),全区镇初中将保留11所,镇初中能容纳初中生1.5万。需新建校舍65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总需资金1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9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00万元。3、镇小学规划-6-镇中心小学加大对全区6所镇中心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后镇中心小学能容纳小学生1.2万。镇村级小学全区现有村级小学100所。布局调整将保留100所小学,镇村级小学预计在校学生1.8万。全区建成70所村级寄宿制小学。镇村级小学的下属教学点全区现有村级小学的下属教学点47个。布局调整将撤并17个教学点,保留30个教学点,教学点预计在校学生0.5万。需新建校舍150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万元,其中校舍投入13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50万元。布局调整的工作任务:1、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规划一要组织编制本镇(本校)学校布局规划。要
本文标题: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2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