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名词解释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2、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10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国家安全的考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英勇抗击美军入侵。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参军参战,捐钱捐物,发展生产,一切为了前线。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抗美援朝的意义……3、“三反”“五反”运动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关制度的不完善,在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中滋长着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现象。这不仅给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严重地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腐蚀了少数干部,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运动高潮期间,一些地区和单位曾发生逼供性的现象,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建国初期,为了牟取暴利,向国家机构内部派遣代理人,大肆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活动,严重地腐蚀了干部,破坏了抗美援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并很快掀起了高潮。195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五反”运动的报告。)“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五反”运动的胜利,巩固了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4、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冬到1953年春,中共领导下的,分批进行的,改革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运动。土改的总路线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大体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等级成分、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这几个阶段。到1953年春,土改在全国基本完成。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5、统购统销建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为了缓解严峻的粮食购销形势,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决议2是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和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刘少奇、陈云、周恩来、聂荣臻等分别就土改、财经、外交与统战、军事等问题作了报告。七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上制定的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所确定的任务,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和稳步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一项外交原则。1953年12月,在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并被写进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后来又分别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完善。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的另一个总要成果,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全面建立国家机构。9月28日,大会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国度状态,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1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1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1950年2月14日于莫斯科签订。条约共有6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与行动;双方对有关3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条约于同年4月11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30年。该条约的签定,是对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的资金和援助,更是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11、“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这一方针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但是随着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没有得到认真贯彻。12、反右派斗争1957年6月,因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进行全面复查,将错划的予以改正。13.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会上对如何估计国内形势问题产生了两种意见分歧,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强调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是不会错的,并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缺点错误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随后,会议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14、七千人大会指中共中央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了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七千余人,故得名。这次会议主要总结了建国十二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1958年以来的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会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书面报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讲了话。会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对刘少奇的书面报告提出修正意见,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第二阶段,毛泽东作了讲话,强调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代表们对此进行了广泛地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团结。会议还统一了对当时经济形势的认识。七千人大会虽未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转折。15、西楼会议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于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楼举行,即“西楼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会议的中心是讨论1962年的国家财政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等问题。会议指出,我们的财政经济困难是十分严重的,我国经济处在非常时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业和日用品的生产,稳定市场,制止通货膨胀,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在近两三年内,并以农业为基础,迅速调整1962年的年度计划。西楼会议是我们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实事求是地估计了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的困难形势,确定了实行经济调整的原则和具体设想。通过这次会议和会后的工作,党内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了一致,并且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使“八字方针”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6、四清运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教运动也称为“四清”运动。其前期,在城镇是开展“五反”,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进行“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分工;其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四清”运动。又称“大四清。四清运动对于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多种性质的问题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不少基层干部遭到错误的处理和打击。四清运动,实际上为“文革”的发动作了准备。17、《五一六通知》即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通知》罗列了《二月提纲》的所谓十大罪状,逐条批判。《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通知》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本文标题:中国史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5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