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美术冀美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学画中国画(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情分析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作为初中美术学科中的中国画教学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采用降低学习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时得到乐趣,唤起七年级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其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给他们搭建一座通往解决中国画笔墨技术的桥梁。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2、竹子的绘画步骤。教学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2、竹叶的浓淡变化。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虚心有节——竹一、导入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活动2【讲授】新授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1、竹竿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2、竹枝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3、竹叶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4、绘画步骤的演示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活动3【练习】练习三、学生练习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教师巡回指导活动4【作业】作业展评四、作业展评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活动5【作业】小结小结: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
本文标题:初中美术冀美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学画中国画(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6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