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精品课件】国际物流完整版ppt
第一章国际物流引论第一节国际物流概念一、国际物流的含义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就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二、国际物流的发展第1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没有将国际运输放到主要地位第2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超过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受到重视。第3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物流国际化趋势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第4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三、国际物流的分类1.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进口物流、出口物流2.根据货物流动关税区域分类不同国家间的物流,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物流3.根据跨国运送货物的特征分类国际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捐助(救助)物资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废弃物物流等。四、国际物流的特点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2.物流系统范围广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支持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第二节国际物流的形成一、国际物流形成的原因1.经济增长2.供应链思想3.区域化4.技术5.解除管制二、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1.完成周期长短不同2.作业复杂程度不同3.联盟的重要性不同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第一节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一、一般要素1.劳动者要素2.资金要素3.物的要素二、功能要素运输、储存、包装、商品检验、物流信息等三、支撑要素体制、制度;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四、物质基础要素1.物流设施2.物流设备3.物流工具4.信息技术及网络5.组织管理第二节国际物流节点一、口岸1.口岸的概念口岸是由国家指定的针对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2.口岸的分类(1)按批准开放的权限划分一类口岸、二类口岸(2)按出入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划分港口口岸、陆地口岸、航空口岸二、港口1.港口的特点(1)港口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2)港口往往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3)港口往往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2.港口的功能运输功能工业功能商业功能物流功能3.港口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避风港(2)按地理位置分:海港、河口港、河港、湖港4.世界主要港口(根据2006年排名)(1)世界货物吞吐量较大的港口上海、新加坡、香港、深圳、釜山、高雄、鹿特丹、洛杉矶、汉堡、迪拜(2)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新加坡(2480万TEU)香港(2323.4万TEU)上海(2171万TEU)深圳(1847万标TEU)釜山(1203万TEU)高雄(977万TEU)5.我国港口2006年中国前十位集装箱港口排名依次为: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连云港港、中山港。相关资料:2006年中国前十位集装箱港口排名正式亮相,依次为: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连云港港、中山港。数据显示:上海港和深圳港以超越其它港逾千万箱的记录,继续遥遥领先;紧随之后的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凭借又好又快发展的实力,在“第二梯队”中继续领跑;广州港首次以百万箱增量和首屈一指的增长速度,超过天津港跻身第五名,天津港暂时屈居第六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厦门港和大连港,稳稳保持着排名第七、第八;而连云港港自2004年首次进入十大港之列后,去年表现勇猛,首次超过中山港升至第九名,其进取之势锐不可当。上海港全球夺冠为期不远2006年12月,在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正式启用之际,上海港当年集装箱吞吐量也一举突2000万标准箱的大关,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2000万级”大港之一。这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东方大港日渐成熟的标志。地位决定话语权。现在世界三大主干集装箱班轮航线中,有两大航线跟上海有关,即跨太平洋航线和欧亚航线。这两大航线也是目前国际最主要航线,运量占到三大航线总运量的70%以上。上海港跨太平洋航线和欧亚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去年预计将占到全港总箱量的44%。世界强港,吞吐量并非唯一指标,但只有在一定量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广泛的集运效应。目前,上海港利用江海转运的有利区位,形成了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格局,编织起了贯通全国南北60多个港口、有20多家航运公司加盟的内贸集装箱水运网,确立了上海港内贸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放眼全球,上海港仅去年就新增国际航线30条,航班密度达到每月2173班次,其中国际航班978条,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而3年前,上海港每月航班密度才有1490班。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港工人率先发明了抓斗技术,使得码头作业从人工时代走进机械时代。如今,上海港又开始攀登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峰。目前,全港电子邮件系统,每天光传送数据就在500兆以上;码头现场的中央控制室通过无线终端可以对各类装卸机械实时控制,以前在码头上编制装船配载计划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20分钟,甚至装船前把货箱送到都能赶上班次,就像发快件那样便捷;我国唯一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无人堆场也于去年9月在上海港正式投入生产运行,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拥有一年72万标箱的自动堆存能力。随着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4个泊位和210万的集装箱吞吐能力,2007年上海港将向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发起有力冲击。广州港增幅居十大港口之首2006年,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60万标箱,年增幅达到40.94%,居十大港口之首,首次超过保持多年增幅之冠的宁波港。据广州港介绍,去年是该港有史以来码头投产数量最多的一年,马士基、中远、中海等世界知名集团先后与该港合作,参与港口的建设和经营,全年新增码头泊位2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个,有力地推动了广州港从内河港向海港的飞跃作为广州港龙头企业的广州港集团公司,2006年提出了打造“世界级综合性港口经营人”的愿景,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抓好货源组织,抓好临港工业企业和重点客户的组货工作,科学组织生产,想方设法提高单船效率。同时,成功引进了马士基、达飞等6家船公司,新开辟内贸航线11条,新增外贸航线6条。2006年广州港集团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6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60多万标箱,增幅达51.1%。“两深工程”重塑厦门港近年来,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2005年达到334.3万标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一跃成为全国集装箱干线港,在全国和全球排名分别为第7位和第23位。2006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四百万标箱,从而跻身全球二十强之列。厦门港的航道原来只有12米深、250米宽,能满足第三代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港的要求,但是第五、六代集装箱船舶只能乘潮进出,航道水深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厦门港船舶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厦门港为此加快了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的“两深工程”建设步伐。2005年6月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圆满竣工,使厦门港主航道达到了14米深、300米宽,可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通航和10万吨级油轮乘潮进出港的要求,改善了厦门港的通航条件,大大缩短了大型船舶进出港的时间。2006年1到11月份厦门港完成投资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72%,目前,厦门港已拥有深水泊位33个,全港已构建起通达美洲、欧洲、地中海、大洋洲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全球航运网络。而于2007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嵩屿港区一期工程会为厦门港每年增加18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未来五年,厦门港将全面实施“两深工程”,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推进海沧、嵩屿、招银港区1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建设,港口靠泊和吞吐能力再上新台阶。到2010年,计划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新增综合货物吞吐能力1亿吨,其中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820万标箱。据权威人士说,届时,厦门港可与目前处于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5位之列的高雄港比肩,台湾海峡两岸将形成“双子港”格局,一个海峡大经济版块也将由此在世界航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出夺目的光芒。2006年,中国的集装箱港口发展的特点: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步伐加快,适应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不断增加的需求;中国已跻身全球港口大国行列,中国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带来了世界码头格局的变化;中国内贸集装箱运量出现大幅度攀升,码头、船舶均呈大型化发展趋势;港口功能向内陆延伸,异地通关极大地方便了内陆省份进出口贸易企业;港口经营者向国际码头经营商发展开始走向国际舞台6.港口货物作业(1)货物装卸(2)理货计量(3)堆存仓储(4)驳运、搬移(5)装卸集装箱(6)货物运输处理(7)单证处理和交接(8)货运信息服务7.港口费用(1)港口作业费:货物装卸费、货物保管费、货物驳运费、拖轮费、机械使用费、堆场使用服务费、船舶清舱洗舱服务费、船舶引水费、开关舱费等(2)港口规费:船舶港务费、货物港务费、港口建设费等三、保税仓库四、保税区五、出口加工区第二章国际物流航线与港口第一节船舶概况一、船舶构造船壳——即船的外壳,是将多块钢板铆钉或电焊结合而成的,包括龙骨翼板、弯曲外板及上舷外板三部分。船架——指为支撑船壳所用各种材料的总称,分为纵材和横材两部分。纵材包括龙骨、底骨和边骨;横材包括肋骨、船梁和舱壁甲板——是铺在船梁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大型船甲板数可多至六、七层,其作用是加固船体结构和便于分层配载及装货。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用途空间,包括船首舱、船尾舱、货舱、机器舱和锅炉舱等。船面建筑——船面建筑是指主甲板上面的建筑,供船员工作起居及存放船具,它包括船首房、船尾房及船桥。二、船舶种类货物运输船舶按照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干货船和油槽船两大类:(一)干货船根据所装货物及船舶结构、设备不同,可分为:1.杂货船杂货船一般是指定期航行于货运繁忙的航线,以装运零星杂货为主的船舶。这种船航行速度较快,船上配有足够的起吊设备,船舶构造中有多层甲板把船舱分隔成多层货柜,以适应装载不同货物的需要。2.干散货船散货船是用以装载无包装的大宗货物的船舶。依所装货物的种类不同,又可分为粮谷船、煤船和矿砂船。这种船大都为单甲板,舱内不设支柱,但设有隔板,用以防止在风浪中运行的舱内货物错位。3.冷藏船冷藏船是专门用于装载冷冻易腐货物的船舶。船上设有冷藏系统,能调节多种温度以适应各舱货物对不同温度的需要。4、木材船木材船是专门用以装载木材或原木的船舶。这种船舱口大,舱内无梁柱及其它妨碍装卸的设备。船舱及甲板上均可装载木材。为防甲板上的木材被海浪冲出舷外,在船舷两侧一般设置不低于一米的舷墙。5.集装箱船集装箱船可分为部分集装箱船、全集装箱船和可变换集装箱船三种:(1)部分集装箱船仅以船的中央部位作为集装箱的专用舱位,其他舱位仍装普通杂货。(2)全集装箱船指专门用以装运集袋箱的船舶。它与一般杂货船不同,其货舱内有格栅式货架,装有垂直导轨,便于集装箱沿导轨放下,四角有格栅制约,可防倾倒。集装箱船的舱内可堆放三至九层集装箱,甲板上还可堆放三至四层。(3)可变换集装箱船其货舱内装载集装箱的结构为可拆装式的。因此,它既可装运集装箱,必要时也可装运普通杂货。集装箱船航速较快,大多数船舶本身没有起吊设备,需要依靠码头上的起吊设备进行装卸。这种集装箱船也称为吊上吊下船。6.滚装船滚装船主要用来运送汽车和集装箱。这种船本身无须装卸设备,一般在船侧或船的首、尾有开口斜坡连接码头,装卸货物时,或者是汽车,或者是集装箱(装在拖车上的)直接开进或开出船舱。这种船的优点是不依赖码头上的装卸设备,装卸速度快,可加速船舶周转。7.载驳船又称子母船。是指在大船上搭载驳船,驳船内装载货物的船舶。载驳船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港口水深限制,不需要占用码头泊位,装卸货物均在锚地进行,装卸效率高。(二)油槽船1.油轮油轮主要装运液态石油类货物。它的特点是机舱都设在船尾
本文标题:【精品课件】国际物流完整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7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