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三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学习与记忆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他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节省量=(OL-RL)/OL×100%OL为初始遍数,RL为重学遍数。巴特利特和再现实验他不认同艾宾浩斯的研究,认为他把实验完全限制在人为的环境中,缺乏现实意义。他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a.重复再现: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作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b.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所再现的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进行再现,而被试3又在被试2再现的基础上进行回忆,这样以此进行,得到一条“记忆链”,然后观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怎样被扭曲的,这些扭曲信息的出现是记忆功能不断完善的表现。在系列再现过程中,记忆变化存在以下几种趋势:a.精心组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着整体图形逐渐变形,无关的材料被添加到了新图形中,另一种方式是某些细节被简单地夸张了。b.简单化:对于奇特、不熟悉而不易形容的特征,组织成为可认可的形式。c.命名:言语符号能影响图形的再现。d.细节的保存:当一些细节从整体图像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存在时,往往就能保持不变。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进行了关于记忆内容变化和遗忘曲线的研究。方法基本和国外的相同。二学习的早期研究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一个原本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此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后,就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这时的反应成了条件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着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行为都很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如果是正面的,那么今后就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称之为“强化”;若结果是负面的,则在今后就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称为“惩罚”。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回忆法a.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可以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数量来进行测量。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的快,而且错误少一些,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困难的多。b.对偶联合回忆——又分为检测法和预期法。检测法是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以检验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预期法是首先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要求被试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然后再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c.自由回忆——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可能多地记住,让被试进行回忆,但不需要回忆呈现的顺序,只要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但同样也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再认法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以此来考查先前学习过地材料是否能够被正确地觉察出来。主要有两类测验:a.二择一是否再认测验。猜测的可能性较大。b.迫选再认测验,是一种多项选择测验。降低了猜测地可能性。第二节记忆的类型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依据信息在系统内存储的时间来划分的。感觉记忆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地瞬间映像,保持时间仅有0.5~3秒钟,又称为瞬时记忆。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地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地信息。斯珀林的部分报告法。短时记忆是指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地记忆,它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其容量有限,为5~9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其记忆痕迹最长可以保持一生。短时记忆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长时记忆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图尔文依据所存储信息的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接受和存储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语义记忆接受和存储各种知识。佩威奥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存储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它构成了非言语思维的标准方式;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存储言语信息,具有听觉-运动性质。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格拉夫和沙赫特按照记忆的意识性标准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内隐记忆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个体差异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b.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学习阶段用听觉方式呈现,测试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别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没有影响。c.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义的并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过程,是无意识的和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三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将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前瞻记忆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四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按照提取的准确性,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真实记忆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五元记忆和客体记忆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把记忆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客体记忆包括前面所讲述的各种记忆类型,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元记忆是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它反映了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第三节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一内隐记忆的提出启动效应的研究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可以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完全相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通常有词的确认和词干或词段补笔等。刚开始用在意识与记忆的关系研究上。遗忘症的研究研究发现:在遗忘症病人身上,和外显指导语相关联的记忆任务受到了破坏,而和内隐指导语相关联的启动任务并未受影响,这暗示了内隐记忆作为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存在。二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多重记忆系统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有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子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内隐与外显记忆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的系统。它可以很好的解释遗忘症患者的记忆分离现象,但其划分记忆系统的标准不清楚。迁移适当加工理论由勒迪格等提出,它认为记忆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记忆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反映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它认为记忆测验可以分为两种加工过程:概念驱动过程和材料驱动过程。概念驱动过程主要通过对刺激项目意义和语义信息的加工来完成测验,它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外显记忆就是这样。材料驱动过程主要依赖对刺激项目表面特征和知觉特征的分析来完成测验,它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内隐记忆就是这样。这个理论对正常被试在直接和间接测验间的许多分离现象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但是对健忘症患者在要求概念驱动的间接测验中也表现的很好却不能解释。三内隐记忆的实验方法分离逻辑的方法学含义分离逻辑的核心就是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别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可测量的指标,达到区分的目的。直接测验,就是在指导语上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情并把它们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如自由回忆、再认测验等。——外显记忆间接测验,就是在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内隐记忆从方法学上分析任务分离的逻辑,就是假设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相同。任务分离中的间接测验a.词干补笔b.知觉辨认——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在速示条件下(30毫秒)对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或者用模糊字辨认。从任务分离到加工分离程序第四节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一内隐学习的特征a.自动性——会自动地发生,无须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被内隐地习得的规则知识,往往意识不到,不可言说。b.抽象性——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c.理解性——指通过它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d.抗干扰性——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雷伯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强健性,不易受到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年龄和IQ独立性;平均性,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小;过程普遍性,内部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e.三高特征——杨治良通过研究得出内隐学习具有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a.从现象学上来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需要意志努力;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易变;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层刺激的影响。b.从实验操作上来区分,分别对应于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c.从神经生理学上区分,外显学习更多地激活右半球区域,而内隐学习更多地激活与抽象过程联系的左半球区域。d.从学习机制上区分,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个方面。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联系a.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被试所学的语法规则比较复杂,难以外显发现,甚至不能被外显发现时,简单的鼓励言语只会激发起被试有意识的规则发现心理,而这种心理会阻碍学习者的内隐学习;若熟识语法规则者直接演示其语法结构,且举例说明,那么这种指导就会促进内隐学习。b.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内隐训练和外显训练有相互促进的作用。c.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权衡是指内隐和外显的贡献大小此消批彼长,两者之间会存在某种平衡状态。这种协变的关系使得它们在某些时候(两者水平都较低的时候)相互促进,某些时候(一方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相互竞争。三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特点: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够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序列学习范式a.序列反应时任务b.矩阵扫描任务c.序列预测任务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要求被试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控制,被试必须要通过改变两辆车之间的始发间隔时间和停车费来控制每辆车的乘车人数和空的车位数。有两个公式。外显知识由一系列选择题测定,操作系统的能力由尝试错误次数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被试操作系统的能力在逐渐改善,但回答选择题的能力却没有改善。信号检测范式在内容上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首先让被试记忆一个字母串,进行三次减3运算,然后呈现A,则回忆出整个字母串,呈现B则回答心算的数字答案,呈现正确答案。但是并没有说明哪个是信号,哪个是噪音。四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
本文标题:第八章-记忆与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9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