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1.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的实践活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社会历史,不仅超越了神学目的论的历史观,而且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历史观。(1)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它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且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2)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4)实践创造了社会关系。A.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过程。通过生产活动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在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Summary: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只有深刻理解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才能把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5)实践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人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人们能否够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满足于认识世界,而是要实现从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化,从真理向价值的转化,而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诉诸人的实践活动。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统一于实践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1)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A.“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B.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2)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A.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总是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活动,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客体的矛盾运动过程。3.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A.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B.马克思主义“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只是提供研究社会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要求我们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4.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民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Summary:因此,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社会的方法,就是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的一致性,始终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判断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实践是理论的基础(1)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动力。(2)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永远不能离开实践。正是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理论的发展。2.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理论是否正确的问题,理论本身不能回答,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思维和存在能否统一,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3.实践是理论的归宿。A.理论是为了解决实践的问题而产生,因此,理论必须回归于实践。B.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才能实现其价值。2、理论是实践的指南(1)理论为实践活动提供方法。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们只有把这些观点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观点到方法的转化,从而发挥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2)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预见作用。理论的特点不仅是总结过去,而且是面向未来。历史作为过去的确定性的存在,恰恰成为理论反思的对象,而对历史的反思,又成为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理论正是在反思历史中,实现了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前瞻和预见,从而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3、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都是主观主义.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既看重实践活动的意义,也看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其中的关键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提升我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在思想上防止死板和僵化,在实践中避免盲目性。4.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一个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认知和行动的关系,使主观符合客观,使思想贴近现实,使认知指向行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决策,努力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1、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认识事物(1)客观地观察事物。(2)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必须做到观察的客观性。只要我们“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的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认识事物的全面性。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必须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要做到客观地观察事物,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事物,避免以偏慨全,防止片面性。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当然,我们主张全面地认识事物,并不是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4)把握事物的规律性。A.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B.承认事物规律的客观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承认事物的客观条件。2、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客观实际,才能为形成正确的思想。(2)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A.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任何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调查研究。B.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要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C.调查研究仍然是研究社会的重要途径。当代社会,调查研究仍然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依然是认识和研究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2)实事求是和科学实践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实践的观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才能使理论转化为实践,使理想转化为现实。(3)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4)只有提高主体能力,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不断提升主体能力,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才能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实现人的目的。可见,坚持实事求是,决不是否定人的作用,而是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党的思想路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路线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文标题:1.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0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