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胎儿期:精卵细胞结合到小儿出生前胚胎期:最初8周,细胞分裂,器官分化孕8周后,胎儿体格迅速生长(一)胎儿期从受孕至胎儿娩出时期。约280天(40周)1、胎儿特点胎儿的生长发育迅速,主要依靠母体生存。母体的健康、营养、情绪等密切相关胎儿期保健应以孕母的保健为重点2、胎儿期保健胎儿期保健预防先天畸形疾病①预防孕期感染: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因为孕头3个月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V)可→死胎、流产、先天畸形。②注意孕期用药、禁止烟酒,避免接触放射线。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脱离母体,机体进行生理调节和适应时期新生儿期(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至生后满28天。新生儿的特点新生儿离开母体后经历巨大变化,但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差。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第1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新生儿的保健重点在生后1周内。(二)新生儿期的保健:保暖、喂养、防感染1、保暖室温22℃~24℃,湿度55%~65%防硬肿症,防烫伤2、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尽早喂养、按需喂养3、注意卫生、预防疾病洗手,防交叉感染,按时免疫接种原始反射生后随大脑皮层的发育,3~4月龄婴儿的原始神经反射应逐渐消退。如3~4月龄额叶的发育使婴儿的握持反射逐渐消失。新生儿未能引出原始神经或3~4月龄后特有的原始反射尚未消退,提示婴儿的神经发育异常或颅内疾病1.拥抱反射(MOROREFLEX)托住新生儿颈肩部使身体上部离开检查台面(或床),然后突然改变体位,使新生儿头向下10~15°,似落下;新生儿受到惊吓状,出现双手握拳、双臂先外展后内收的拥抱姿势.2.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手指或母亲乳头触及新生儿面颊时,新生儿头也会转向同侧,似“觅食”。2~3周后习惯哺乳母亲乳头触及面颊后,婴儿不再出现觅食动作,直接吸吮为觅食反射。3.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与觅食反射动作同时出现。乳头或手指触及新生儿面颊或口唇,新生儿出现吸吮动作为吸吮反射4.握持反射(GRASPINGREFLEX)即手指或笔从桡侧触及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地抓住不放,甚至可使整个身体悬挂为握持反射5.踏步反射两于托住新生儿腋下使新生儿身体直立稍前倾,足背触及检查台边时,新生儿可出现交替地伸腿动作为踏步反射6.颈紧张反射新生儿仰卧位时,将头转向一侧,则通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臂外展,前臂屈曲向后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包括新生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较高能量和各类营养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免疫功能不完善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计划免疫(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特点: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腹泻和营养紊乱--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和佝偻病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按时免疫接种1、烫伤2、外伤3、窒息4、呛奶5、环境污染6、饮食安全7、防耳朵损伤婴儿的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护理: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体格生长较婴儿期减慢智能迅速发育意外事故(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特点:社会接触增多,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智能发育突出,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免疫功能不健全——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培养小儿良好的生活习惯:1、饮食习惯2、睡眠习惯3、大小便4、盥洗(四)幼儿期的保健1、开发智能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品德教育:爱劳动、互助、与人分享等2、预防疾病和意外异物吸入、烫伤、中毒等3、防治常见的心理疾病发脾气、违拗(五)学龄前期3周岁到入学前。特点:可塑性大——学前教育易免疫性疾病,易发生各种意外保健:1.重视学前教育:品德和智力发展2.预防疾病和意外:1~2次体检/年,预防接种,防意外3.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吮拇指、咬指甲(六)学龄期从6、7岁到青春期开始之前。特点:认知和心理-社会发展迅速,是接受文化教育、增长知识的关键阶段。保健:1.重视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2.预防疾病和意外预防近视、龋齿、骨骼畸形、寄生虫、溺水等。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体格加速生长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智能飞跃发展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七)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至18、20岁。特点体格及生殖系统发育迅速,常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等问题保健重点1.充足的营养2.注意生理、心理健康、性教育。第2节生长发育概念:生长:指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可测出其量的增加。“量”的改变;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为质的变化。“质”的改变。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从胎儿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2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而后回缩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一、生长发育规律: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营养因素应营养素供给比例适当避免长期营养不良、营养过多(三)睡眠(四)锻炼(五)精神因素一、体格生长发育1、体重出生(3kg)→1岁(3*出生体重)→2岁(4*出生体重)体重计算公式:–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3kg)+月龄×0.7(kg)–7~12月体重(kg)=6+月龄×0.25(kg)–2~12岁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意义及测量:正常体重为:±10%是判断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15%为营养不良>10%为超重>20%为营养过度(肥胖)站式(3岁)坐式(1-3岁)准备:晨起、空腹排尿、便,脱衣盘式(婴儿)测量:体重2、身高身高(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出生(约50cm)1→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7→12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1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1岁(75cm)→2岁(85cm)2~7岁身长=年龄×7+75(cm)2~12身长=年龄×7+70(cm)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比例1/41/8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出生:约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①头围过小:头小畸形、脑发育不良②头围过大:脑积水3、头围的增长4、囱门:额骨冠状缝额缝人字缝枕骨顶骨失状缝前囟后囟颅骨发育•后囟:2—4个月闭合•前囟:1~1.5岁闭合额骨顶骨临床意义: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脑积水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高热等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与胸廓的发育。出生:胸围头围1~2cm,约32cm1岁:胸围=头围1岁~青春前期:头围=胸围+岁数-15、胸围:6、牙齿的发育乳牙:20颗①4~10个月(约6个月)出牙②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③2-2.5岁出齐④2岁内牙齿数:月龄-(4~6)恒牙:28~32颗出牙时的反应低热、流涎、烦躁等反应三、小儿感觉、运动、语言的的发育1、感觉:2、运动:一般规律:(1)由上到下(2)由近到远(3)由粗到细(4)由不协调到协调(5)由正面动作到反面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3、语言的发育智能提高训练1、大动作能力训练2、精细动作训练3、言语能力训练4、认知能力训练5、情绪与社交能力训练婴儿游泳主要内容:什么是婴儿游泳婴儿游泳的好处婴儿游泳的条件婴儿游泳的操作流程婴儿游泳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婴儿游泳“婴儿游泳”是指12个月内的婴儿在专门安全措施保护下,由专业人员一对一的专门操作和看护,在新生儿出生当天(出生当天至28天为新生儿)即可进行的一项特定的、阶段性的人类水中早期健康活动。婴儿游泳的好处神经系统婴儿游泳,能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婴儿潜能,为提高儿童智商情商打下良好基础◆消化系统新生儿游泳,能够促使胎便早排出,生理性黄疸早消退,营养早吸收,生理性体重下降早恢复。婴儿游泳,运动量大,婴儿体力消耗大,宝宝营养摄入增加,胃肠蠕动增加,宝宝体重增加优于同龄婴儿◆呼吸系统婴儿游泳,为宝宝提供一个自然、安全的运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胸廓发育和肺活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同龄婴儿◆循环系统婴儿游泳,使全身肌肉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水对外周静脉的压迫,有效促进了血液的循环,提高了宝宝的心脏功能。◆肌肉、骨骼系统新生儿游泳,能够使婴儿在宫内蜷曲已久的肌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发育,促进宝宝身高增长,使宝宝体格健壮婴儿游泳的条件婴儿自身条件:(1)足月正常分娩剖宫产儿,顺产儿(产后当天—12个月)(2)32周—36周分娩的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在1800—2500g,住院期间无须特殊外置者)特别注意凡有以下症状的不能游泳:(1)新生儿阿普卡(Apgar)评分低于8分者(阿普卡是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一种评价)(2)患有婴幼儿疾病需接受治疗者。(3)小于34周的早产儿、体重低于2000g的低体重儿.外界条件:温度:室温须确保28℃以上,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水温控制在38℃左右,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水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水质的要求:自来水水深的要求:30—40厘米时间:婴儿游泳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具体情况视宝宝的体质和月份而定,以宝宝在水中游得快乐而又不疲劳为原则;一、蛋白质互补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例如:大米缺乏赖氨酸,大豆富含丰富的赖氨酸但色氨酸相对不足,玉米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大豆、玉米、大米单独食用时,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分别为57、60、57,但三者按20%、40%、40%的比例混合食用时,其蛋白生物价可提高到73与牛肉的蛋白生物价相当。从而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也可避免多吃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胆固醇、脂肪摄入过多等。二、蛋白质互补的作用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同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通过将不同种类的食物相互搭配,可提高限制氨基酸的模式,由此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混合要好;2、搭配种类愈多愈好;3、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约4小时,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三、蛋白互补的原则体内必不可少的物质——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一、防治便秘:膳食纤维体积大,可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其中的水份不容易被吸收。另一方面,膳食纤维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直接吸收纤维中的水份,使大便变软,产生通便作用。二、利于减肥:一般肥胖人大都与食物中热能摄入增加或体力活动减少有关。而提高膳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可使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这两种癌的发生主要与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和肠壁长期接触有关。增加膳食中纤维含量,使致癌物质浓度相对降低,加上膳食纤维有刺激肠蠕动作用,致癌物质
本文标题: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0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