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试析我国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试析我国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公民”一词,按照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的解释把公民定义为“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根据这一定义,“公民”的概念相对于“国民”,系指一国之民全体而言,公民包括未成年人和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在内,因此公民教育也就是全民教育。与公民有关的道德教育,不仅是全民的道德教育,而且是与公民作为法定政治权利和义务主体相关的道德教育。1我国当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1)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要求: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发展的最高境界,而进行道德教育则是超越人的本质,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2)现实意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而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则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目标,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公民道德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一些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是一项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群众性、长期性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也不断呈现。对此我们必须而客观的分析和对待。既看到当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其不利因素。2.1有利条件(1)制度条件和阶级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人民获得了平等的的社会地位,人民的范围空前扩大,实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平等,从而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和空前广泛的阶级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高瞻远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成就,并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断提出和丰富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2001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公民的道德建设的意义、指导原则、指导方针和主要内容,这为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树起了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新的理解和概括。它的提出不仅针对当前公民道德缺失的状况,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而且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对当前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P(3)历史继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特征,也使中国民族形成了特有的道德品格和道德习惯,也为当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改革开放的社会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广泛,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开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尤其重要的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先进成果。这对于开拓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视野,转换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思路,寻求更适合于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不少学者介绍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辩证分析,努力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经验,从而指导和启示我们更好的进行公民道德教育。2.2不利因素(1)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复杂性:道德定义、道德标准的多元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演变。比如:道德可以有道德、不道德和非道德之说,而突破了原来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说法。道德教育领域的多元性: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之间沟通和联系越来越迅速,联系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使网络道德问题提上日程,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这就拓展了公民道德教育的领域和视野。道德教育要求的迅速性和道德建设实际进行的滞后性的矛盾:从理论上说,这是意识形态的滞后性在公民道德教育领域的表现。当某一阶段提出新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策略后可能还未及实施,然而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使得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使道德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2)我国人口多,分布广,且人民的道德水平高低不等,差别较大:由于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道德的定义和内涵有所差别,因此制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时不能搞整齐划一的“一刀切”。(3)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教育和充实,导致了道德滑坡等:一方面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也难免流入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一些封建落后的陈规陋习又沉渣泛起,加大了道德教育的困难程度。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3当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3.1当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原则(1)坚持公民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一是科学理论指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小平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把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坚持公民道德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学习和利用传统社会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3)坚持公民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原则: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先进经验,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的进行。3.2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1)应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既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共同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是关键。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的任务就是要普及道德知识,培育道德良知、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广大公民加强道德修养。现阶段,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职业良心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力,坚持行为引导与舆论引导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具体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教育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6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Q(2)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重点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融为一体,与集体主义、振兴民族相得益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就必须充分运用爱国主义精神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和凝聚功能,强化理想信念和基本规范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良知,铸造强大的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弘扬美德、凝聚人心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领导干部自觉率先遵循和践行职业良心,为广大民众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好榜样;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爱岗敬业,提高职业良知;强化公民“知耻”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合作力:重视家庭的道德启蒙教育,加强学校的道德系统教育,推进社会的道德实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公民”一词,按照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的解释把公民定义为“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根据这一定义,“公民”的概念相对于“国民”,系指一国辑症憨绽贰
本文标题:试析我国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3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