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精华八----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
精华八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例题1】一篇例文讲透文学作品所有考点(一)小铁锤张中杰①“呯!”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寒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⑩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哟,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11)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12)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13)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14)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5)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16)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熊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17)“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18)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19)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20)“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21)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1.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小铁锤”的含意。(4分)【考点一:理解标题、分析标题、拟写标题】标题“小铁锤”,表面意思是指老家的铁匠邻居赠送给“你”,后来“你”又送给“儿子”的小巧玲珑的铁锤;深层意思是指“你”和“儿子”经受了磨炼之后,都实现了自我蜕变。寓意人生需要经历捶打和磨砺才能成功。2.(真题)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3分)【考点二:明确记叙顺序,分析人称作用】①借对打铁过程的描写,说明杂铁块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最终成器的道理。②交代小铁锤的来历和它在“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③为下文写“你”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及儿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每点1分)3.认真揣摩文章,指出文章的线索。(2分)【考点三:理清文章线索】明线:儿子去部队锻炼成长的经历。暗线:母亲对儿子的情感变化。4.(真题)“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考点四:概括内容,梳理情节】①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吃苦耐劳。②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孝顺谦和。③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④入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有成。(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5.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考点五:分析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在文学作品的叙事过程中,第二人称的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用第二人称有这样几个好处:①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②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③让读者一看就立马有一种和作者直接对话的感觉,读起来更为亲切,同时也会有设身处地的感觉。6.体会第(15)段画线的句子“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中加点词“力透纸背”的表达效果。(4分)【考点六:品析词语的作用】“力透纸背”本是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画线句子属细节描写。通过对儿子回信的字迹的描写,表现了儿子的变化,突出了儿子做事认真的态度,同时“力透纸背”也体现出人物意志坚定的精神力量。7.(真题)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考点七:句段的理解和赏析】过度的呵护不利于孩子成长;过多的管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8.“儿子”和“你”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试概括二人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5分)【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儿子”:入伍前青春叛逆,不思进取,学习平平;入伍后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你”:在儿子入伍前溺爱他,对他的教育无能为力;在儿子入伍后,担心、关心儿子,但为了儿子的成长,还是不断鼓励儿子并寄去小铁锤,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9.第(11)段“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试着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考点九:品析修辞方法】拟人。表达效果:赋予“杂铁”“铁锤”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杂铁经受捶打锻炼而坚强不屈,暗示必须经受磨砺与考验才能蜕变成长的道理。10.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找出来试着体会其妙处。(6分)【考点十:鉴赏表现手法】示例一:对比、反衬,如第②段叙述儿子的叛逆行为,不求上进,处处与家人对着干与第(16)~(18)段写儿子追求上进、关心父母形成对比,表现儿子经过部队锻炼而成长成熟。儿子前后的表现反衬出部队锤炼人、培养人的作用。示例二:照应,①前面叙述儿子在炊事班做饭,后来叙述儿子回家后用在部队学习的厨艺为父母做丰盛的晚餐。前后相互照应,表现儿子学以致用,孝顺父母。②前面叙述舅舅吓唬教育儿子也没有效果,后面叙述儿子送舅舅去医院,并悉心照料。前后相互照应,表现了儿子的变化之大,前后判若两人,突出部队对人的锻炼。11.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考点十一: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是心理描写。作用:通过对“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你”对儿子的关心与深深的担忧,也从侧面体现出“你”对儿子深深的爱。12.探究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4分)【考点十二:概括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观点】①孩子需要在锤炼磨砺中成长。②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会反思,学会鼓励,与孩子共成长。13.(真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考点十三:拓展探究】示例一:“你”是主人公。①小说用大量文字描写“你”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展现出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你”对儿子深沉的爱,塑造了一个“当代母亲”的典型形象。②“你”见证了儿子由叛逆、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你”承受煎熬,学会反思,学会鼓励,实现了自我蜕变,引发读者对母爱的思考。示例二:“儿子”是主人公。①小说用大量笔墨叙写“儿子”的变化,展现了“儿子”的成长经历和蜕变过程,塑造了一个经过磨砺快速成长的独生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②小说通过“儿子”从青春叛逆到懂事明理的蜕变故事,表现了孩子需要在锤炼磨砺中成长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独生子女成长问题的思考。示例三“你”和“儿子”都是主人公。①“你”与“儿子”关系的转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和“儿子”都在“小铁锤”的激励和鼓舞中获得成长,表现了当代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需要经受磨砺才能成长的主题。②“你”和“儿子”之间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观点明确,得1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例题2】一篇例文讲透说明文所有考点(二)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
本文标题:精华八----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3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