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序言一、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一)主要目标1.事业发展目标2.服务产业目标3.改革创新目标4.基础能力目标(二)总体思路(三)指导原则1.坚持问题入手,突破关键环节2.坚持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相统一3.坚持整体规划,切实突出重点4.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二、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一)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1.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2.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3.继续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二)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同步推进计划4.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5.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6.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推进计划7.积极推进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8.加快西藏和新疆南疆四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9.扶持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学校建设10.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四)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11.加快推进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12.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五)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13.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1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六)校长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15.健全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16.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7.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题培训18.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行政领导者专题研讨(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19.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20.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建设创新试点21.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22.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23.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九)中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计划24.落实《职业教育法》,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25.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机制26.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十)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27.加快推进成人技能培训28.加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建设三、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一)合理分工、明确任务(二)分类指导、分别实施(三)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四)强化评估、确保落实(五)研究政策、提供保障序言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职业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最大目标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大有希望的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并反复强调要有具体措施,确立目标,分步实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改革措施,使职业教育质量、规模、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发挥更大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和技术环境正在发生生大变化,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的历史过程,新一轮的国家能力竞争已见端倪。为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优先发展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全面部署。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工业化进程一刻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样迫切需要培养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在近年来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基础上,又高瞻远瞩地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既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中央对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期望,更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促进民生改善、建设小康社会、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为切实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其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生产技术革新、民生改善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与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为:鄙薄职业技能和体力劳动的观念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事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支撑,决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保障机制欠缺,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数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此发展。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整体规划,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一)主要目标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中国特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1.事业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校均达到1800人以上,办学效益明显提高,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培养2000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东西部、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能力显著增强。——面向全社会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超过1.2亿人次,累计完成4亿人次的培训任务,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生师比达到20比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5%;兼职教师比例提高到25%;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得以实施,师德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达到国际水平,50%的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相关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2.服务产业目标——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物流等国家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整合、重组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500万支撑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培养200万基础性技能型人才。——对接先进制造成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按照企业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提高虚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培养500万技能型人才。——根据现在农业发展要求,扶持农业职业学校发展,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办好涉农专业点,多种形式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培养400万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跟踪现代服务业调整、升级与发展趋势,应对职业岗位特别是新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高标准安排课程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培养400万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和综合素养的人才。3.改革创新目标——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基本形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全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促进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行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的效果显著增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形成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以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评价教师、以贡献评价学校,多方参与、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支持学生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与变通教育相互沟通的体系框架。——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局面。4.基础能力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达到国家制定的办学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图书和仪器设备总值逐年提高,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支持建成1000个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一流、人员配套齐全、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国家重点产业升级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为基础,相关政策制度、执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相配套,依法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行政规章、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等为主体,以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度为基础保障,支撑中等职业教育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框架。、(二)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以教产全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三)指导原则1.坚持问题入手,突破关键环节着力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