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传热学固体表面黑度的测定三级项目
传热学三级项目固体表面黑度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实验目的•实验装置与设备•实验原理与步骤•注意事项及说明•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心得体会实验目的1、巩固辐射换热理论。2、掌握用真空辐射法测定固体表面的黑度的实验方法。3、分析固体表面黑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及设备实验设备由黑度测定仪本体及三个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分别为1、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器、电流表、电压表、调压器、稳压集成块。2、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真空保持阀、真空表、大气阀以及密封装置。3、热电偶测温系统:包括外壳及试件上的热电偶、数显温度表。本体是由圆柱管的试件及外壳组成。试件外径为φ25.2mm,管长269mm。外壳内径为φ99.2mm,管长269mm。本实验装置的外壳内表面黑度取ε2=0.6。具体测量原理及装置参见下图实验原理当一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空腔内,且空腔内不存在吸收热辐射的介质(如空气),彼此以辐射换热方式进行热交换,其辐射换热量由下式计算:•F1——试件外表面积(),由D1=0.0252m,L1=L2=0.269m可知;•F2——外壳内表面积(),由D2=0.0992m可知;•C0——黑体辐射系数,C0=5.67W/;•T1、T2——分别为试件外表面和外壳内表面的绝对温度,K;•ε1、ε2——分别为试件外表面和外壳内表面的黑度。当F1、F2为已知,由实验测得Q12、T1、T2,根据式(1)试件外表面黑度ε1可由下式算出:为了研究试件表面黑度ε1随温度T1的变化关系,必须测量不同温度下的黑度值,从而画出ε1=f(T1)曲线。实验步骤1、将所用的仪表及测量仪器按图连接好,经指导老师同意,开启电源。2、开启真空泵,打开真空保持阀,使系统中形成真空。观察真空表,系统中形成真空后可以关闭真空泵。开启加热电源,调整调压旋钮,将电压调到预设初值。3、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表,待温度基本不再变化时记录第一组温度及电加热器的电流电压。4、改变加热器的电压,待各点温度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重复第3项,记录不同温度下的各组数据。5、打开通大气阀,使空腔内通大气散热。然后换另一种表面材料的试件重新测量,重复步骤1-4。注意事项及说明1、停泵前必须先关闭真空阀;2、真空阀只能在开真空泵后打开,否则真空泵内的油会被抽走过程展示图片及数据采集★图片及数据采集U/VI/AT1/℃T2/℃160.225224U/VI/AT1/℃T2/℃180.246227U/VI/AT1/℃T2/℃200.287029U/VI/AT1/℃T2/℃220.327530U/VI/AT1/℃T2/℃240.368533U/VI/AT1/℃T2/℃260.488434U/VI/AT1/℃T2/℃280.5210439U/VI/AT1/℃T2/℃300.5611443U/VI/AT1/℃T2/℃320.6012446U/VI/AT1/℃T2/℃340.6213249★数据处理材料U/AI/AT1/℃T2/℃ε1普通160.2252241.0097180.2462270.9185200.2870290.9773220.3275301.1087240.3685331.1082260.4884341.8391280.52104391.3865300.56114431.3749320.60124461.3463340.62132491.3208三维模拟图00.20.40.60.811.21.41.61.82020406080100120140系列1★实验分析数据分析理论上实验测试的试件表面黑度在试验温度范围内50℃—130℃内随温度上升且呈波动状变化。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本身由于精密程度的限制及测量原理的约束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2.环境温度会对实验测量产生一些影响。3.实验数据是分配在一天中用两台仪器测得有所差异,可能引起一些误差。4.真空条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会造成测量误差5.本实验ε2的取值实际上是在变化的,为方便计算取ε2=0.6,此处存在误差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掌握了新型的思维方法,认识了解了不同固体表面黑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黑度是衡量物体表面辐射换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了解掌握这一知识很有必要,学有所用乐在其中,在此小组成员十分感谢老师的辛勤和耐心的指导。汇报完毕,谢谢!
本文标题:传热学固体表面黑度的测定三级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7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