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神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古家军博士如今,人们收入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可痛苦总量似乎没有减少,人们的幸福度似乎也没有明显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对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到底需要什么呢?社会现象之一社会现象之二许多组织中的管理者,因为许多人缺乏足够的责任心、进取心而苦恼,可是,许多管理者自己也是在痛苦中工作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在痛苦中能够做好工作吗?管理批判工作痛苦,下岗更痛苦!钱少痛苦,钱多了也买不到幸福。幸福在哪里?人们怎样活着才会幸福呢?社会现象之三社会现象之四组织领导人痛苦,自身命运难以自决,部下又是那样难以摆布:永远叫喊不公平,永远认为干的多拿的少,永远是拿多少也觉得少,企业管理还有法搞吗?领导人是天生的冤大头吗?组织中的人们都在自己算自己的账,都自以为算得精明,可收获到的却是痛苦;辛苦算计,常常得不偿失。人的幸福在哪里呢?社会现象之五社会现象之六如今社会,有钱的人多,幸福的人少。要求别人的多,检计自己的少!自己正确的时候多,别人错误的时候多!这都是什么逻辑?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木桶底洞效应一只木桶,由许多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拼成。人们常说,这木桶盛水的容量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这就是著名的“短板效应”。人也如此,优点促进了成功,而弱点又决定了最后的失败!倘若木桶底上有一个洞,那么,不管桶中有多少水,迟早也会漏光的!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有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品质出了偏差,就如同木桶底上的洞。那么,他的一切成功和财富,就如同桶中的水,最终都将失去,不管他曾经多么成功!管理错误八论1.管理,只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一朵浪花!2.今天的管理思想与理论绝对不是管理文明的终点,而只是进程中的一个阶段!3.要真正地把管理当作科学对待,就必须直白地、毫不留情地揭示她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对科学的钟爱!4.当我们发现自己所坚持的原理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已经迈入了科学进步的门槛。一论管理过去的管理,强调理性,忽视感情;强调把感情从工作中剔除;强调人是组织中的一个零件。可是,人是有感情的啊!不管何时何地,人的出现都是携带感情同时出现的。人因为感情不畅,感到工作枯燥和无聊。人因为生存需要,不得不接受管理的要求。错误的管理将把人变成感情变态的动物。二论管理过去的管理,强调工作与生活分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完后,才是生活!通过工作获得生存资源,才可以过上好生活。于是,工作成了生活的手段,是为生活所迫而为之。于是,工作成了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生活的前提。而一些人因为神经惯,变成了工作机器,没有了生活,这些人被标榜为“优秀和先进”。这样的工作会给人带来什么?这样的工作本身会让人喜欢吗?人们不喜欢工作、不得已而工作,会干好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使用生活的准则理解工作,工作与生活才能统一。三论管理过去的管理,把精英者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精英者们,用自己的聪明强制着比较“弱智”的人们。精英者,是管理别人的,其他人是被管理的。管理的教科书中充斥着教人管理别人的知识。可为什么有了那么多的管理实践及科学探索,管理还是无法让人们喜欢被管理呢?人可以被别人管理吗?人可以被引导,人可以不得已被强制,但人不会永远地接受强制和作为他人意志体现并强加给自己的管理。这就是人性,是任何科学都必须尊重的基础,即使精英人物也不能违背这一点。四论管理过去的管理,注重制度,把制度提升到了管理的核心位置。精英者们制定了制度,强制人们执行;并运用手中掌控的资源把那些执行好的标记成为优秀分子。可是,他们也困惑:为什么制度很难执行?明明是对大家好的,可人们为什么不接受?制度是什么?是集体的契约。如今,它变成了那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们强加给人们的一种“善意”。而人的特点告诉我们,凡是“强加的”,都会遇到本能的抵抗。制度的出路在于,回归“集体契约”的本质。五论管理管理一直强调组织的科层,这是严格分工的结果。可是,严格的分工带来了协调的困难,而没有分工又是不可能的。严格的科层一直被认为是效率的基础,可也正是科层削弱了效率。原因当然是对人“去人格化”的结果,人被变成一群奴隶时,欺上瞒下就是必然的了。分工与合作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工所造成的缝隙必须通过人的自觉和制度的焊接来填充。六论管理过去的管理,也强调激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激励。可把大家的成果装在自己腰包里,再掏出一部分作为施舍,有谁买账?况且人们想要的总比给予的多。外界给予的激励会让人满意吗?在理论上是没有可能的!激励之门,是被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心锁信的,打开这扇的钥匙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管理,也最多是提醒人们和帮助人们用那把钥匙开门。七论管理过去的管理,也注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提到了以人为本。可精神需求的满足是由管理者们自己给予的,是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就很难说了。以人为本,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以谁的本为准呢?以人为本,是目的还是手段?掩耳盗铃,这是千古的骗术!让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让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不仅仅是启动工作过程的动力,也是人们诠释工作意义的密码。八论管理过去的管理,只讲怎么管理别人;管理者似乎只知道检查别人的错误;错误似乎永远是部下的。管理者似乎从来只知道处罚别人!有谁、有多少人主动申请过给自己的处罚呢?管理者永远正确,这就导致了部下的绝望。不管怎么干,错误是自己的,成绩是上级的。不管怎么干,总会有错误,总能挑出错误。在这样的管理中,管理者的“成就感”是突出的,可还有谁愿意跟他一起干呢?有多少人对不断证明自己愚昧无知有瘾呢?我们不是要否定一切,因为任何时候那样做都是错误的!我们只是想告诉人们:糖是甜蜜的,可光吃糖,人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死掉的!也许人想吃的是一盘菜:有盐,菜,油,胡椒,大葱,等等。管理的这盘菜怎么做呢????第一章精神管理体系的推导精神的作用任何外界刺激,都会经过我们的精神进行意义识别,然后,决定我们采取的相应行动。人世间,什么力量可以在人一无所有时能够让人起死回生?唯有精神!人世间,什么力量可以在人一切时能够让感受到幸福?唯有精神!理论源头的创新管理的理论,需要的不再是修修补补。管理的思想,需要的是彻底的检讨。管理的创新,要遵循“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管理的进步,需要在自我否定中完成。管理的希望,在于理论家用科学精神替代虚荣。管理的出路,在于承担起解救万民痛苦的使命!精神的概念界定我们所说的精神,是由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够对我们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和刺激进行筛选、识别、选择、分析和判断的一套意识系统,它决定着我们采取行动的行为模式。精神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如同一种特殊的物质流、能量流,与我们肉眼可识别的物质世界进行着相互作用!精神管理的概念界定精神管理,就是根据人的行为受精神决定这一规律,从人的精神开始,通过破解精神的错误逻辑,建立健康的、积极的精神体系,使人们在快乐和主动中完成现实中的各种行为,实现自我的进步、提高和发展,并从中得到快乐与幸福的管理工程。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和不断优化对自身的精神健康建设,并帮助部下建立健康的精神体系,同时指导其行为技能,最终,形成对健康精神的自我强化,让每个人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七大理论前提1.物质与精神的哲学关系2.哲学上人的主体性3.人的社会性本能4.管理的本源5.历史的扭曲与现实需求的呼唤6.组织特性的要求7.理论的使命一、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了精神,新的物质又将与精神一同去创造新的物质,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相互循环作用的基本规律。人的现实感觉是由精神诠释的,而不是对物质刺激的简单机械反应,尽管物质很重要。物质对人生命的意义是由人的精神来判别的,而不是由物质单独决定的!二、人的主体性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过自主意识对外部世界进行系统改造的高级动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能力改变自己,不断地优化行为水平,这是许多其它动物做不到的。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的意识和趋向,不管正确与否,每个人都会坚持。这种坚持的愿望不会轻易地因外界的强制而改变。但人会在某个时刻因为特殊的目的而变通,这种变通只是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迂回。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其他人不能强制,而只能引导;引导中,不是为了别人或者集体,而是为每一个人自己。人的主体性决定了:管理,第一是自我管理;管理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管理。三、人的社会性本能低级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和追求快乐!人的本能与低级动物的本能不同,人的本能是社会性的。社会性本能使得人有责任感、情义和使命,人们可以在获得某种意义中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社会性本能使得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特殊情况例外),能够把一切物质当成某种意义的象征来追求,而不再是物质本身。当舍弃物质利益可以满足人对某种社会意义的追求时,人将舍弃利益而追求意义。这就是人的快乐与幸福的特性!工作本身的意义和快乐,就是对人行为的最有力、最恒久的强化。四、管理的本源追溯管理的本源,我们发现:管理是集体中众人对少数人的委托。由管理的本源,自然推导出管理的责任就是服务,服务于众人的进步,帮助人们找到工作的意义和快乐。管理的本质决定了管理者要以满足别人的利益为目的;在满足别人的同时,管理者获得自我的满足。管理和管理者的使命也就是造就英雄,成就英雄般的事业。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就必须理解人的精神规律,把物质视为精神意义的象征,满足人们的社会性本能的需求。五、历史的扭曲与现实需求的呼唤在管理的历史中,作为服务者的管理者,把服务的责任变成了奴役别人的权力,管理者成了强制者、统治者和奴隶主。在压迫就有反抗,强制化的管理已经遭遇到了私下的强力反抗。受传统理论毒害的管理者,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变本加厉,或者巧言令色,或者变换花样,依然继续重复着过去的错误。管理为什么在给予了人们那么多资源的同时,没有获得感恩呢?管理为什么越做越累?为什么人走茶凉?为什么人们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思想是错误的,因此行动也就是错误的和没有前途的。这不是由哪一个强力人物的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本性所注定的一种局面。六、组织特性的要求组织,天生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组织天生要求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协调的行动,否则,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可是,千变万化的人的思想、无数人各不相同的想法如何统一呢?答案不单纯是在现实的利益分配上,而是在人的追求的本源上,在对利益意义的诠释上,在各种需求差异背后的同类项上。如果组织能够让人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管理,在社会性本能上形成共识,在工作技能上不断提高,组织才能不断走向成功。组织法人,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法人人格,否则,一个精神病人的命运就是注定了的。七、理论的使命任何理论,必须能够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获得承认,才能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理论不能充分反映一点,因此注定要让位于新的理论。任何理论,必须是一种先进文化的标志,腐朽没落的理论因为只是理论家自我欣赏的玩物或者统治者一厢情愿的“御用科学”,所以不会被百姓接受。任何理论的先进与否,就在于她能否理解民众这苦,解百姓之难,并帮助人们摆脱痛苦,走向健康的发展。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愿望,是民众自己的心声,也是科学思想的本质。理论的建设,必须体谅民众之苦,必须能够解除民众之苦,必须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和健康的发展。管理思想的主流理论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和徘徊之后,应当有一个质的飞跃了。理论家的使命解剖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本性放弃一再坚持的虚荣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尊第二章精神管理的方略精神体系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企业精神的建设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如果一个领导人或者管理者,只认为经济效益是主要的,而精神是一种虚无,那他实在是忽略了“精神是生产力的母亲”这一核心规律,这只能说是对现代文明的无知。没有科学的方略,就不可能有目标的达成!反思自己1.你可能很忙,可只有点到穴道上,才会有突出的成效!2.做事辛苦是肯定的,可如果总是辛苦,肯定是方法错了!3.不管获得多少名利,如果你自己感到痛苦不堪
本文标题:精神管理及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7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