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情况介绍
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情况介绍2017年7月《条例》修订后疫苗管理的主导思想•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依据新《条例》,梳理现有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体系•借势加大管理力度,杜绝管理链条上的漏洞•不盲目执行政策,确立适合北京的管理模式01基本框架保持不变02充分利用现有框架03微调《条例》修订后第二类疫苗管理的基本原则四个不变体制A中心内部体制不变流程B配送流程不变原则C疫苗选择原则不变保障D冷链物流保障体制不变第二类疫苗加入到第一类疫苗招标采购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框架第一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反应补偿成功引入商业化保险机制推动第二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反应补偿商业化当前主要特征•全市保守估计98%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市---区---门诊统一供货,全封闭式体系•货源、冷链有保障•全市实施统一配送,全部由财政出资•资源调配可及性好1、北京市总面积1641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2、辖16个区,包括147个街道办事处、144个建制镇、38个建制乡。3、全市常住人口总数2172.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2%。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基本情况门诊建设:分级设置,科学管理•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免疫预防门诊513个,其中AAA级门43个、AA级124个、A级314个、达标门诊52个。取消了村级接种。新形势下预防接种门诊如何管理?•北京市免疫预防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开展十年,通过全市各级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免疫预防门诊得到了快速发展,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并初步完成了规范化建设。•随着人民群众预防接种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化管理的逐步普及,免疫预防门诊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保证未来继续向规范、智能、人性化的目标迈进,促进北京市免疫规划工作的整体提高。修订现有的管理文件•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17版)•北京市常规预防接种门诊级别认定办法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减政放权,严格规范。一、预防接种门诊种类根据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内容,主要分为六类:1、常规预防接种门诊为辖区内儿童和成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门诊,负责完成辖区内免疫规划疫苗(第一类疫苗)的接种任务,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并承担辖区传染病监测管理及其他常规免疫预防工作。2、产科接种单位:为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内出生的新生儿提供卡介苗和首剂乙肝疫苗接种服务的门诊。3、卡介苗接种门诊:为儿童提供卡介苗补种服务的接种门诊。一、预防接种门诊种类4、狂犬疫苗接种门诊:为有机会接触狂犬病病毒的高危人群、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者提供伤口处置、狂犬疫苗和狂犬被动免疫制剂的接种服务的接种门诊。5、成人接种门诊:为成人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接种门诊。6、其他预防接种门诊:各区卫生计生委设立的不能归为上述五种类型的接种门诊。二、接种门诊设置原则各区卫生计生委按照辖区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依法依规指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以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接种门诊。1、常规门诊:原则上各街道(乡、镇)至少设置1家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区卫生计生委要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适当增减门诊数量并明确门诊的服务区域。常规门诊开展应急接种或群体性接种活动时,经区卫生计生委批准,可在接种对象聚集的单位或地区设立临时接种点,但不得跨行政区域设立。二、接种门诊设置原则2、产科接种单位: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应设置产科接种单位。可设置在产房或新生儿室,应配备专用接种台。总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米,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行医执业证书,参与接种前必须参加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并考核通过。3、卡介苗接种门诊:原则上各区无需单独设置,如有必要应设在区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医疗机构内。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或专区、配备专用冰箱,并设立明显标识。卡介苗接种人员除持有相关行医执业证书,需接受市、区结控所组织的技术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从事卡介苗接种。二、接种门诊设置原则4、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各区至少设置1家狂犬疫苗接种门诊。门诊应设在区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医疗机构内,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医生和护士,实行24小时接诊。5、成人接种门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申请设立成人接种门诊。门诊配置标准参照常规预防接种门诊达标及以上级别执行,接种范围限定于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仅能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6、其他预防接种门诊:由区卫生计生委根据辖区特殊接种需求,在指定医疗机构或临时场所设立固定接种门诊或临时接种门诊。(一)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分为达标、A、AA、AAA四个级别。1、房屋配置•预防接种门诊原则上应设在地上三层以内,三层以上须配备电梯。•必须远离所属医院传染病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感染性门诊。•门诊总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级别越高相应面积越大。•门诊必须设有候种观察室、预诊登记室、接种与冷链室、门诊办公室,各室和各接种台必须有醒目标志。•门诊必须配有电脑实行计算机管理,有条件的应配备数字化门诊系统。(一)常规预防接种门诊2、人员配置•门诊免疫服务人员数量不低于2人(包括兼职人员),级别越高所需工作人员越多。常规门诊日人均接种数每超过25针次,必须增加1名免疫服务人员。•免疫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行医执业证书,包括医师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或助理护士执业证书等,服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免疫规划业务培训。三、接种门诊基本条件设置接种门诊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资格,定期参加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三、接种门诊基本条件3、符合《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17版)》。并通过区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现场验收和定期考核。为现役军人提供接种服务的部队医疗机构由部队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技术认证和考核。4、建立并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制度,确保疫苗与冷链使用与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等工作规范、安全。免疫接种服务基本要求•根据责任区域和服务范围所对应的接种对象数量,合理安排常规接种门诊周期。一般情况下,城镇地区实行按日(每周≥3天)预防接种,农村地区实行日、周(每周1-2天)预防接种。城市地区和流动人口聚集乡的免疫接种最大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城镇地区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不超过10公里。如超过标准,应由乡街道级门诊适当设置免疫服务站。预防接种门诊应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接种对象,对接种对象及时建立接种卡与接种证,完成辖区内儿童的免疫规划相关统计。北京市的“三查七对”•北京市与国家要求不一致•北京市的要求:三查是“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卡、接种禁忌”。七对是“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疫苗名称、接种剂次、接种剂量、接种部位”,•国家的要求:•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有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四、接种门诊的申报流程•拟开展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向区卫生计生委提出接种门诊的申请;区卫生计生委根据辖区传染病防控需求、结合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确定是否同意申请。•申请被受理后,区卫生计生委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技术专家对门诊的资质进行验收审核;验收合格后,由区卫生计生委登记备案并颁发相应的标牌,接种门诊方可开展预防接种服务。五、监督与管理1、区卫生计生委应加强辖区接种门诊管理,定期组织对预防接种门诊的考核,对未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市民投诉集中等情况的门诊,责令其限期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区卫生计生委应撤销其接种门诊资格并及时公示,同时安排好门诊取消后的预防接种替代工作。区卫生计生委对考核合格的接种门诊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2、区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发现预防接种门诊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六、信息公示•市、区卫生计生委应每年通过网站、12320热线等公共平台公示接种门诊信息,相关信息变动时要及时更新,以便接受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首都特色的免疫规划工作体系(一)免疫程序覆盖人群范围广泛,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最多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程序只要求覆盖到0-6岁的儿童,而北京市的免疫规划程序一直延续到大学一年级的人群,是全国率先推进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和接种疫苗种类较多的省市。从2007年开始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及在校中校中小学生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首都特色的免疫规划工作体系(二)流动人口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权利,获得更多的免疫服务•北京市于1994年开始关注外来儿童免疫接种问题,十多年来流动人口比本市人群享有更多的免疫服务和同样的免费政策。•已连续18年每年开展流动儿童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连续14年对来京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接种麻疹、流脑疫苗,累计接种流脑疫苗和麻疹疫苗近600万人次,有效的保护了这一人群的健康。首都特色的免疫规划工作体系(三)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保护人群健康•目前北京市每年常规免疫接种约1000万人次,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100%•为了保证免疫规划疫苗在目标人群中的高接种率北京市每年在全市16个区县开展2次对一般乡街、4次对流动儿童聚居地乡街的常规查漏补种工作。常规查漏补种每年调查约1900万户次。2015年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首都特色的免疫规划工作体系•北京市从《条例》实施后每年开展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全市开展查验接种证的托幼机构、学校覆盖率达100%,以托幼园所或学校为单位,入学儿童查验率100%,补证率99%以上,漏种学生得到了及时补种。通过这一措施,减少了学校学生免疫空白,保障了学校的正常学习秩序。预防接种信息化,健康保障便捷化•2006年由市政府出资800万在全市建设免疫规划信息网络,2008年4月25日全市570家预防接种门诊实现了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计算机联网。•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相关传染病信息、监测信息基本实现电子化记录与传输,•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儿童异地接种服务的提升。严密监测疫苗流向,强化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体系建设切实保护受种者权益•北京市从80年代开始收集接种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2003年建立数据库对个案信息进行管理。北京市现行的AEFI监测系统自2005年启用以来,不断完善、更新,特别是2008年实行网络直报以后,AEFI报告率及监测质量逐年上升。•通过AEFI监测北京市能够基本掌握全市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北京市及时调整免疫策略、更换疫苗品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8年12月《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实施后,北京市及各区县按照办法的要求,成立了市级和区县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需要进行诊断的AEFI病例进行调查诊断。保障了受种者的权益。AEFI处置和异常反应补偿机制为疫苗接种保驾护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交流分析赔偿补偿分类报告调查鉴定诊断《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AEFI报告流程①死亡②严重残疾③群体性AEFI④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报出发现AEFI后24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接到报告48小时内调查核实后或调查3日内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各级CDC、ADR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卫生药品行政部门监管县级卫生\药品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药品行政部门国家卫生药品行政部门报告单位报告人县级CDC、ADR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市级CDC、ADR国家CDC、ADRAEFI监测系统完善的疾病监控体系、科学制定免疫策略•全市建立完善系统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及时有效的处理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各级疾控系统全面实施疫苗效果评估•
本文标题:预防接种门诊管理情况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8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