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质量监督、检查及控制措施
质量监督、检查及控制措施一、测量放线1.测量放线应由参加接桩的测量技术人员主持。2.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RTK等各种测量工具齐备完好,并经授权的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使用期内。3.对线路定测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4.根据设计测定的管道中心线并按图纸的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变壁桩、转角桩、穿越标志桩,确保全部标记正确。5.对于测量资料及平、断面图已标明的地下构筑物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标志。在标志上应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等。6.测量放线中应对测量控制桩进行全过程保护。7.质量检查人员应控制并确保施工作业带范围符合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二、施工作业带清理及便道修筑1.应确保施工作业带与标桩的路线完全一致。2.施工作业带通过灌溉、排水渠时应采用预埋涵管等过水设施,不妨碍农业生产。3.施工作业带与公路连通的施工便道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报监理批准后实施。4.施工便道应平坦并具有足够的承压强度,宽度一般为6m,特殊地段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准。5.施工作业带清理之后要恢复管道中心线标志桩,并注明变壁厚管的位置、转角的角度、防腐层变化、特殊地段的起止点等。三、防腐管运输与保管1.在防腐管运输前应编制防腐管及设备和管件运输方案,报监理批准后实施。2.在中转站应进行防腐管的验收和交接,验收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对有损伤的管子做出记录并加以标识,决不允许不合格管材进入施工现场。3.应保证运管车具有足够的长度、载重吨位和良好的越野性能,以满足防腐管的拉运。防腐管运输时,应采用如下保护防腐层的措施:在拉管车底部和车帮处加垫橡胶板;每根防腐管两端及中间分别包敷橡胶圈;在捆绑绳与管子的接触处加垫橡胶板。4.防腐管装卸时使用专用吊具,吊具与管子的接触面应设有保护橡胶板等软质保护层。5.管子吊装过程中要平稳,轻起轻放,以防止损伤管子或防腐层。6.防腐管装车时应确保装车层数不超过2层。7.在崎岖路段行车时,司机应放慢车速,以减少垂直振动可能带来的对管子的损伤。8.堆管场地应平整、压实,管子不允许与地面接触,管子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为0.2m。干线防腐管堆放层数不准超过3层,在堆放时应把同一规格、型号、防腐等级的管子放在一起。9.管垛支撑应以管子的中部对称布置,管端距端部支撑的距离为1.2~1.8m,管垛支撑4道,管垛支撑采用砂袋或填充软质物的纺织袋。任何形式的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小于0.5m。管子在堆放时,管层之间应用草袋隔开,以确保防腐层不受损坏。四、冷弯管弯制1.冷弯管制作参数应经试验确定,外观尺寸、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经检测合格方能组织生产。冷弯管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2.对冷弯管的防腐层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应平滑、无暗泡、麻点、皱折、裂纹和可见漏点。使用电火花检漏仪逐根进行针孔检查,无漏点为合格。3.每根冷弯管均进行标记,其标记的格式和位置应符合有关的规定。4.冷弯管坡口应用管帽予以保护,运输中不得脱落。5.冷弯管出厂应带有冷弯管的生产报告及产品检验报告。生产报告及产品检验报告等资料应注意妥善保存。五、布管1.布管前检查防腐层质量、管子的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不合格的管子应标记隔离并报上级部门进一步证实。2.布管时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应准确区分各种管子的规格类型、壁厚、防腐层类型等。不同壁厚、防腐等级的分界点与设计图纸要求的分界点不应超过12m。3.布管应在施工作业带组装一侧进行。管底加软支撑,管底距地面高度0.5~0.7m,管子距沟边的距离应大于1.0m,土质为潮湿软土距离应大于1.5m。4.布管时,相邻两管口应以锯齿形摆放,布管间距应与管长基本一致,每15~20根管核对一次距离,过疏或过密时应注意及时调整。5.在坡地布管,应确保管子的稳定性,支撑墩厚度应加大,管子应摆放平整,坡度大于15°时,应停止布管,待组装时随用随布。6.布管过程中,应轻起轻放,注意保护管口和防腐层不受损坏。防腐管不得在地上拖、拉。吊运过程不得碰撞起吊设备及周围物体。7.遇有河流、山地时,采取措施使布管与组装保持尽可能短的时间。六、管沟开挖1.测量并标出管道的走向,确保标高符合图纸要求。2.开挖前对地下设施进行勘测,确保开挖时不损坏地下设施。3.在管沟开挖前,应按规范和设计图纸以及现场的土质情况确定管沟的边坡比。4.管沟开挖时,专职质量检查员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管沟(如坡比、挖深等)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5.在管沟开挖时,应确保挖出的土石方放在施工便道的另一侧,距沟边不小于1m,严禁将弃土堆在施工作业带上。6.管沟的沟壁应没有外露的石头或其他有可能对管子防腐层有损伤的东西。曲线段管沟应保证圆滑过渡、无凹凸和折线。7.管沟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沟底应平整,沟内无塌方、石头、硬质土块和其他杂物。8.如遇岩石和硬质土层,管沟沟底应超挖0.2m,以满足细土回填的深度;沟壁残留的尖锐棱角应人工拆除。9.石方地段采用爆破作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10.遇有地下障碍物时,障碍物两侧3m以内应人工开挖。重要设施应征得其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在其监督下开挖管沟。七、管口组对1.沟下管道组对前应根据测量角度准备好弯头、弯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安装。2.对口前用自制海绵清管器将管内石块、土块等杂物清除干净。3.管口内外表面应被清理干净露出母材本色,清理宽度符合规范要求。4.应对管口的椭圆度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应采用业主允许的方法进行矫正。5.检查防腐层的外在质量,如果不合格应进行标记。6.应按顺序登记每根防腐管的原始编号。7.对口时应核对钢管类型、壁厚,必须要与现场要求相符合。除连死口和弯头外,管口组对使用内对口器。8.对口时,起吊管子的吊具不得损坏防腐层。9.组对时应控制错边量、螺旋焊缝或直焊缝错开量以及对口间隙,使其符合规定要求。10.应保证焊接工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尤其在沟下组焊连头时。八、管道焊接1.针对管道焊接的特点,确定管口预热、焊接操作、焊接环境为三个需要重点控制和采取特殊措施的质量控制点。2.开工前,所有焊工必须通过焊工考试,取得上岗证获得相应的焊工资格后,方能上岗操作。3.所有焊接设备应能满足焊接工艺要求。焊接施工前,要对焊接设备上的所有计量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在检定期内,若超过检定期要及时进行校验。4.焊条、焊丝、保护气体在保管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并避免损坏包装,包装开启后应保护其不致变质。药皮焊条应避免受潮。凡有损坏或变质应摒弃不用。5.检查对口间隙、错边量及直焊缝或螺旋焊缝错开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6.管材预热时,采用规范规定的加热方式,预热宽度为坡口两侧各50mm,预热温度应为100~200℃,用数字测温仪测量均匀圆周上的8点,以控制预热温度。预热时注意应不要损坏管子的防腐层。7.使用内对口器时,根焊焊完后方可撤离,若使用外对口器,则根焊至少焊完50%后才能撤离。8.当出现不适合焊接的天气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报现场监理批准后才能施焊。9.应检查并确保所有焊口均被标记,以保证对所有焊缝均能记录并可追踪,标记的格式和位置符合业主要求或规范规定,不允许使用金属冲模标记。10.焊道表面应成型良好,管口和焊道表面应无飞溅、裂纹、焊疤、气孔和夹渣等缺陷。九、现场防腐补口、补伤1.对补口补伤的工序进行分析,确定喷砂除锈、管口加热、热收缩套安装、电火花检漏为四个需要重点控制和采取特殊措施的质量控制点。2.现场补口补伤人员要经防腐施工培训,并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方能进行现场补口补伤作业。3.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各项质量指标及要求,同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4.补口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热收缩带储存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按照制造商的推荐作法进行,还应防止沙土等物的污染。5.除锈所用的砂子应颗粒均匀,除锈等级应为Sa2.5级,应特别注意管口6点钟位置的铁锈应除尽。6.加热温度应符合要求,并应用数字测温仪对钢管表面的顶、侧、底四个点的温度进行测温,四点温差不得大于±5℃,加热温度达到要求后,才可刷底漆,禁止钢管未达到规定的预热温度就进行补口作业。7.按规定要求安装热收缩带,检查热收缩带的轴向搭接和周向搭接宽度,应符合标准规定。8.补口的外观质量,应平整无气泡、皱折、烧焦和炭化等缺陷;用电火花检漏仪对每一个补口进行针孔检查,检漏电压应符合设计和规范求;按照标准规定对补口进行粘结力抽查。9.任何检查出的损伤或有漏点的区域均应使用防水笔做出标记,标记的位置应不影响补伤的粘结力。10.直径小于30mm损伤可用补伤片直接进行补伤;直径大于30mm损伤可在清理加热后,将损伤处切成圆形边缘,并小于45°坡角,然后填上填料,再贴上补伤片烘烤、碾压,使其平整,然后用两层结构热收缩带包覆。十、管道下沟与回填1.质量检查员下沟前验证管沟深度、宽度符合图纸要求。沟内不得有塌方和积水,不得有石块、冻土和树枝等硬物。石方段或碎石段内管沟沟底和沟壁应平直无突出硬物。2.石方段管沟应按设计要求回填细土,细土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mm,回填原土石方时,石头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3.管道下沟前须经电火花检漏仪检漏,检漏合格的管子方可下沟,否则应进行补伤,直至合格。4.下沟时吊管机数量应满足施工要求,应保证起吊时能保护管道不碰撞沟壁或损伤防腐层。起吊点距环焊缝的距离应大于2m,起吊高度应以1m为宜。5.管道下沟后,要对管顶标高进行复测,在竖向曲线段要对曲线的始点、中点和终点进行测量,并按业主或监理的规定填写测量成果表、管道工程隐蔽检查记录。6.对设计要求稳管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稳管处理。管道下沟后,管道应与沟底表面贴实且放到管沟中心位置,严禁出现管底悬空,回填后管顶覆土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浅埋。7.地下水位较高时,如沟内积水无法完全排除,应采取保证管道埋深的稳管措施。8.对回填后可能遭受洪水冲刷或浸泡的管沟,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分层压实回填、引流或压砂袋等防冲刷和防管道漂浮的措施。9.管线下沟后应立即回填,对农田地段应先回填生土,后填耕作熟土。回填材料不得有大石块、结冰的土块和树木等硬物。10.管道回填后,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地面检漏。管道下沟作业必须有监理代表在场才能施工,隐蔽工程必须经工现场代表检查。十一、管道穿越1.公路、铁路、河流穿越管段安装前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单独试试压。2.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了解各处的穿越标高、位置,穿越段内的土质和水文情况。3.顶管作业a.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用测量仪放出穿越轴线,操作坑和接管坑的位置尺寸。质量检查员应确保这些尺寸准确。b.顶管作业坑的选择应合适,应设置在图纸给定的套管长度的外侧,应选择穿越处场地宽阔的一侧,一般位于地面标高较低的一侧。c.作业坑应用经纬仪测量中心线及基底面高程,误差控制在±20mm之内。在基底面上铺设导轨,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采用相应的排水设施。d.顶管工作开始后应连续施工,不应中途停止。套管安装完成后,拆除机具,进行主管穿越准备。e.在套管中安装的管道应已检漏且无漏点,所有焊口均应按要求经无损检测合格,且压力测试合格。f.绝缘支撑安装牢固,套管两端密封良好。4.小型河流穿越a.管沟开挖时,其坡比应符合要求,管沟宽度埋深应符合图纸规定的深度和宽度。b.穿越时可采用围堰导流的方法施工,对于季节性河流可采用直接开挖方法,但在操作时均不应阻止河水流动。c.管子下沟前应确保无漏点,所有焊口均应符合要求。d.穿越完成后,按业主的要求进行河床恢复并清除工业废弃物。e.穿越时所有记录都应及时完成。十二、清管、测径、试压、干燥1、清管、测径a.清管使用的介质应为空气。b.应检查、试验接收、发射机是否正常。工作正常后,将清管器装入发球筒内,此时再测试接收、发射机工作情况,并确定清管器的位置。c.检查接收机的设置情况,监视清管器是否发出,并按规定要求进行跟踪。d.当清管器距收球筒1Km处时,发球端应降低排量,使清管器缓慢进入收球
本文标题:质量监督、检查及控制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