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3[1].11《过秦论》课件8(新人教必修3)
过秦论贾谊读准字音春秋形势解读贾谊写作背景全文思路结构内容一段词语二、三段词语二、三段合作讨论四、五段分析课堂练习正字正音合从缔交(zòng)赢粮而景(yǐng)从(cóng)因利乘便(chéng)万乘之势(shèng)宁越(nìng)乐毅(yuè)翟景(zhái)墨翟(dí)召滑(shào)蒙恬(tián)逡巡(qūnxún)鉏耰棘矜(yōuqín)铦铩(xiānshā)度德量力(duó)内立法度(dù)鞭笞(chì)七庙隳(huī)返回春秋形势1、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鼎足而立)2、秦国变法兴盛,六国合纵抗秦。(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继续返回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返回①②③④⑥⑤返回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一、词类活用现象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1、名词作状语像……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对外。2、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二、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三、特殊句式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定语后置句)返回二、三段重点文言知识1、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1)以致天下之士()(2)不爱珍器()(3)于是六国之士……()(4)流血漂橹()(5)秦人开关延敌()(6)制其弊()(7)因河为池()来招纳吝惜在这时盾牌打开关隘困乏黄河;护城河2、找出文中通假字。孝公既没(“殁”:死)约从离衡(“纵”;“横”)威振四海(“震”:震动)陈利兵而谁何(“呵”:盘问。)继续3、找出文中的多义词兵收天下之兵(兵器)制其兵(军队)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制其弊(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延开关延敌(迎击)延及孝文公(延续)信皆明信而忠实(讲信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继续爱不爱珍器(吝惜)宽厚而爱人(爱护)因因遗策(沿袭)因利便乘(趁)因河为池(凭借)金金人十二(金属)金城千里(坚固)4、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取、举、割、收——攻取;徒、属——一类人,等人。继续5、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1)名词作状语:(2)动词使动用法:(3)动词作名词:(4)形容词作名词:(5)形容词作动词:①南取汉中:向南。②鞭笞天下(用鞭子)①流血漂橹:使……飘浮。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因利乘便(有利条件)①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②以愚黔首:使…愚蠢。③弱天下之民:使…弱。继续6、口头翻译文句。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1)振长策而御宇内。(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A.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继续(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A(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都城,凭借黄河作为水池,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固定。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渊。返回课文二、三段合作讨论题1、在课文中找出表述惠文、武和昭襄攻取天下所采用的政策和攻取天下业绩的句子。诸侯各国怎样招揽人才?2、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秦始皇“守”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是对外政策?哪些士对内政策?六国招揽人才措施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攻:守:“及至始皇……士不敢弯弓以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陈利兵而谁何。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政策的实质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目的返回四、五段重点掌握的句子请口头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才能不及中人。(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4)天下云集响应。(5)殽函之固,自若也。。(6)非及向时之士也。(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继续四、五段合作讨论题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拿什么与什么对比?得出了什么结论?1、在第四段中找出陈述陈涉地位、才能、军队数量和武器状况、起义结果的句子。2、在3—5段,作者在地位、军多数量、军多素质、武器状况和地理条件等方面,把陈涉与秦始皇进行了对比,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作者在第五段,作者在地位、军多数量、军多素质、武器状况和才能等方面,把陈涉与九国进行了对比。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返回全文写作思路:①秦创业(雄心勃勃)②秦日盛(所向披靡)③秦统一(势如破竹)④秦灭亡(一败涂地)⑤秦教训(仁政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叙事)(议论)论点论据返回《过秦论》内容结构一、兴亡过程(1-4)二、分析原因(5)兴亡崛起(1)发展(2)极盛(3)(4)返回崛起地理据……固;拥……地;君臣固守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政策内……;外……成功拱手而取雄心发展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宰割、分裂诸侯:才多、地广、师众、惨败—请服,请朝兴盛前期:奋余烈,履至尊,鞭笞天下;(攻)取百越,却匈奴。后期:焚百家,愚黔首;杀豪杰:弱人民;(守)践华因池;信臣精卒守要害:传万世灭亡始皇:余威震于殊俗陈涉出身氓隶之人才能不及中人兵力数百疲敝武器斩木为兵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陈涉和始皇的比较项目对象地位出身军队数量军队素质武器状况地理条件陈涉始皇瓮牖枢,迁徙之徒;行伍之间数百至尊王侯之家万乘疲弊之卒良将、信臣、精卒斩木为兵劲弩利兵阡陌之中据万丈之城;金城千里”返回陈涉与九国的比较项目对象地位出身军队数量军队素质武器状况才能陈涉九国瓮牖绳枢,迁徙之徒;行伍之间数百疲弊之卒斩木为兵不及中人君主百万之众名将统率钩戟长铩深谋远虑返回第五段中对比论证思路陈涉九国对比秦国秦朝败胜秦朝最强陈涉最弱小秦国强九国九国强于陈涉九国为秦所并身死国破何也对比陈涉陈涉九国九国秦国秦国秦朝秦朝秦朝秦朝继续分析原因秦陈涉秦朝功业相反国力,天下非小弱地利,崤函自若也地位非尊,武器非銛兵力非抗,战术非及秦国致万乘势,百又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成败异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返回(败)(胜)(败)(胜)1.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组()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倔起阡陌之中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D.约从离衡A2.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因力乘便()A.蒙故业,因遗册策B.因河为池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相如因持璧却立C继续课堂练习3、解释划线的词语:A.秦人开关延敌。()B.余人各延至其家。()C.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D.延及孝文王、庄襄王……()3.判断正误.(1)《过秦论》的作者是东汉贾谊。过,这里是动词。(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做状语。(3)《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全文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中的“为”表被动,“然后以六合为家”句中的“为”是“变为”、“当作”的意思。继续迎击邀请蔓延延续写出句中的通假字1、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2、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3、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5、陈利兵而谁何()6、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殁”“纵”“横”“震”“呵”“崛”“影”返回
本文标题:3[1].11《过秦论》课件8(新人教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0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