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3
中学生心理健康第1页共25页寻找真正的幸福----之心理健康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寻找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不是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当今社会中,对幸福的渴求从未如此迫切。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起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最近一项调查也指出,将近45%的美国大学生因抑郁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在英国,1957年时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时,只剩下了36%,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而在中国,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想解决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都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积极心理学研究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具有抑郁情绪的不快乐的人,在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他中奖后会快乐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们又陷入了不快乐之中,重新变得抑郁。结果证明金钱只能使一个原本不快乐的人获得暂时快乐,但从一生的角度看,金钱导致的快乐是很短的,而且研究表明过分地追求财富还会造成幸福感的下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幸福与财富、地位……关系非常有限,环境的改变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只有10%。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很快乐。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积极心理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更幸福,无需再等待问题解决或愿望实现。你会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为了同学们能有个美好幸福的人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自我调节,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祝福亲朋好友,祝你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实际上,这种祝福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很难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从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就中职生而言遭受的挫折也是很广的,常体现在:学习成绩下降,升学不理想,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变故,患病伤残,失恋等,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中学生心理健康第2页共25页甚至造成人格的歪曲,而影响一生的幸福,所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为将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比如: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看什么都不顺眼。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某个同学闹矛盾了,该同学说了一些对他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可以说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再比如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在××小学读三年级,学习优秀,被老师和同学选为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他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他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他不愿意,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中学生心理健康第3页共25页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病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同时每年还以0.6%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有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呢?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中学生心理健康第4页共25页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认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做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现在,我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不健康心理对我们的危害。【案例】镇江一女中学生因受批评服毒自杀江苏省镇江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刘婵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中下等,她有点偏科,在所有的学习科目中,她最喜欢语文,最讨厌数学。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小说。同学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喜欢读课外读物的同学一般来说语文成绩都比较好,换一个角度思考,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比较喜欢读课外读物。刘婵娟就是这样一个同学。星期四这一天,刘婵娟借了一本小说,由于时间比较紧迫看不完,上数学课的时候,她就把小说拿出来看了起来,数学老师发现以后就把小说收了去。第二天星期五,刘婵娟很早就来到学校,趁老师还没上班,就蹑手蹑脚地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见数学老师的办公桌没锁,就拉开抽屉,看见那本小说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于是就将小说拿走了。数学老师上班以后,发现抽屉里的小说不见了,就怀疑是刘婵娟拿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第5页共25页数学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婵娟的班主任。班主任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刘婵娟,并且让她写检讨还说检讨要在全校公布,刘婵娟听说检讨还要在全校公布,就流露出不愿意的神情。最后班主任说,如果你不写就不要来上学了。星期六的早晨,刘婵娟迟迟不愿意去上学,当她的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以后,就去了学校,准备向老师认错以请求老师的谅解。就在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刘婵娟在家里想了很多很多,她认为老师不会原谅她的妈妈,还会批评她的妈妈,妈妈会受一肚子的气,回来后,妈妈一肚子的气会发泄到自己的头上,轻者挨骂,重者挨打。刘婵娟觉得很受委屈,于是,她到街上买了一瓶农药回到家里就喝了下去。当刘婵娟的妈妈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谅解,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准备叫刘婵娟去上学时,发现刘婵娟已经服毒自杀身亡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心情一定很沉重,一个花季少女就因为上课看小说而失去了年轻轻的生命,多么惋惜呀!当时,我看了这篇报道以后,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其实,上课看小说或者上这门课看其它学科的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说它平常,说它小,是因为我们在座的不少同学曾经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由于处理得不好,出现了恶果,酿成了悲剧。在这件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很正常的,任何老师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都会采取类似的处理方法。我思考最多的是刘婵娟,我认为,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出在刘婵娟身上,出在刘婵娟的心理上。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刘婵娟没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好的发展结果。具体来说刘婵娟有三个方面的错误:第一,刘婵娟不该上数学课看小说。尽管她不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你可以想办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数学的动机,因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第二,当数学老师将小说拿走以后,刘婵娟没有采取主动的方法。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向数学老师认个错,把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谅解。当班主任让她写检讨并说要在全校公布时,她没有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以恳求老师的宽容。作为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甚至不敢主动地跟老师交流。第三,当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她在家里想的都是消极的,没有朝积极的方面去想。而事情的发展正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老师原谅了她,同意她去上学了。这三点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刘婵娟没有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中学生心理健康第6页共25页有的同学会说,我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为了拿文凭的,至于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都无所谓,我只要拿到文凭,一切都好了,一好百好。果真是这样吗?果真是有了文凭一切都好了吗?我看未必。我再讲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案例】“神童”出家当和尚宁铂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批招收的少年大学生,被称为“神童”。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一直到此时,宁铂走的路都是辉煌的。但是,宁铂并没有
本文标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2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