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其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姓名:许宁毕业学校:西北师范大学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2-18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早期,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由于缺乏正确对待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心理情绪极易波动。有国内外大量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病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学生的主要疾病。一般表现为意志薄弱,极度厌学、逃学、沉迷网络游戏;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学习和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有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暴力倾向;缺少抵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自卑、自闭、身心抑郁、强迫、焦虑、恐惧、逆反父母亲友;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依赖性较强,行动盲目、顽强执拗,不愿与人交往,忧愁伤感、悲观、绝望。调查表明,中学阶段出现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躁狂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例呈递增趋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其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目前主要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1学习类问题2.1.1失落症。进入中学学习后,学校课业负担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面对这些压力,学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做任何事都没有成就感,逐渐的丧失自信心,最后自暴自弃。2.1.2厌学症。有人做过统计,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厌学是目前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也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可见,厌学症对青少年有非常明显的影响。2.1.3恐考症。考试焦虑、失眠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失眠现象更为严重。据笔者调查,在中考、高考前一天晚上因焦虑而失眠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个别学生高考前要求父母陪睡。最后造成在考场上出现种种身体不适的现象,更为严重的就是,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后辍学。2.2人际关系问题2.2.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这指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心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极易积累,导致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2.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中被同学有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尤其是交友方面,学生常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因此这类学生往往会表现的很孤僻,往往是独立独行,造成这类学生在性格上出现独断专行的品格。2.2.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家庭给子女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子女的孤僻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要比父母一方死亡给儿童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的只是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的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2.3青春期心理问题2.3.1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正常心理交流。2.3.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2.3.3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2.3.4性发育问题。性发育过早或过晚都会引起心理障碍。个别学生当看见大家都出现发育的性特征,而自己未能“那样”时,就会出现一种不良心理。具体表现在去厕所、去浴室时羞于让同学看到自己的私处,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小便时神经调节的障碍,这种情况在内向型学生中尤为突出。2.4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来自多方面,包括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和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2.5新环境适应问题刚入校的中学生面临两种新的环境:一个是生活环境。比如同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集体学习中要面对比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另一个是学习环境。学校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小学教育不一样,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学生自己逐渐适应。这两个环境,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自己建构自己的结构,容易造成自我认知结构混乱。2.6网络成瘾问题现代教育已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了课堂。不少学生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泡在网上,聊天,玩网游,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三、应对的策略3.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3.1.1在中学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由于心理学在中学没有很好的基础,也没有专门的课程规划,可以将心理学与体育课结合起来,例如每个班的体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可以每两周轮换上,这样既在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体魄,又可以使学生的了解心理学的一般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在教学中,以全体学生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学习,如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3.1.2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进行个别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在咨询中,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同时,应指导中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轻快的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抑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1.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尤其是对刚刚进入新环境学习的新生尤为重要,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埃森克人格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3.1.3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活动机会每年的5.25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节,在这一天,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主要包括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剧,观赏心理电影等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团体心理咨询,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培养一批咨询员(主要是来心理咨询室访谈的来访中学生),发放焦虑、抑郁、人格等一系列问卷,让这些来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自愈的效果。3.2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现在的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关键的环节,心理学观点认为,一切的学生心理问题都是童年期的创伤造成的,后期的各种环境只是起到了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家庭中建立亦父子、母女,亦朋友式的关系,让他(她)向你坦露心扉,及时解决他(她)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对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则可能是困扰他(她)们的大问题,家长要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排解。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对于学校应该与家庭紧密的结合起来,双方应建立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我想的是,可以在学校的每个班建立一个QQ群,这里面既包括了老师、学生有包括了家长,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由于父母子女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媒介让父母与父母之间、父母与老师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这种纽带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进行这种无差别的联系,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渠道更趋于畅通。3.3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网络已是现在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就是网络成瘾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校应最主要还是以引导为主,这类学生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慰藉,造成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只有在虚拟的生活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举办图片展映,培养学生自我宣泄的方法,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四是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结语:本文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提出一点建议,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是理论知识,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指正。参考文献: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0.2仇忠海,李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3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陈广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广西教育2008.7-8.5史玉晶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2.6戴颖娟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7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5):1095-1099.8安芹,贾晓明,李波.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608.9朱丹,张霞,李静.中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95.10张新乔,黄悦勤.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0):751.
本文标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2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