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威戎镇杨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静宁县威戎镇杨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静宁县威戎镇杨桥村新农村建设2、实施地点:威戎镇杨桥村3、实施单位:威戎镇人民政府4、项目负责人:王永宁(威戎镇政府镇长)5、实施年限:1年(2012—2013年)6、项目总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1740万元。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分析(一)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杨桥村位于静庄公路沿线,威戎镇以北,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48户2240人,耕地面积4454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其中川水地880亩,梯田3574亩。境内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7.1℃,年均日照时数达2237.9小时,小区域气候明显,适宜于发展果品、瓜菜等高效特色产业。2011年底,全村挂果园面积达1600亩,果品总产量达1800吨,粮食总产量246吨,农民人均产粮1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二)项目建设的优势与潜力1、立地条件优越,农业基础状况较好。杨桥村地处静庄公路沿线及葫芦河床的平缓地带,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农田灌溉方便,使全镇立地条件较好的村,具2有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良好条件。2、组织实施得力,保障措施健全。根据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部署,镇上及时成立了以党镇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了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村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监督理事工作小组,制定了各类规章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县乡等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3、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村域经济实力雄厚。围绕全镇“以果为主、全镇一品、山川并重、一体发展”的果品发展思路,在现有果园3000亩的基础上,2012年规划新植苹果600亩,累计全村果园达到3600亩,占耕地面积的81%,户均8亩,人均1.6亩,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底,全村果品总产值达6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仅果品、瓜菜两项实现人均增收3100元。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三、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各项社3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杨桥村小康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二)建设原则1、因地制宜,逐步实施。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以民宅建设为突破,以支柱产业开发为支撑,村庄、产业、生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2、项目配套,自主建设。多方争取以旧村改造、产业开发、通达通畅等项目配套支撑,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充分引导群众广泛出资投劳,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先导,群众自筹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进度。3、产业带动,重点突破。始终坚持做大做强苹果主导产业,不断发展薯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4、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立足村情,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农宅建设、产业开发、环境整治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思路,配套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做到一次规划,全面建设,协调发展。(三)项目建设目标力争到2013年,建成经济繁荣、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具体目标为:1、到2013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200元以上,人均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清洁能源得到普及推广。42、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果品、瓜菜等优势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达到3700元以上。3、村社及林带道路铺沙养护,主要干道硬化,给排水设施畅通,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8%。村部、村文化室、村卫生所等公共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全村文化、教育、卫生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4、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得到转变,人口净出生率控制在6‰以内,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树立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知荣明耻,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农村新风尚。初步形成基础教育、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5、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双培双带”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明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主要建设项目及规模(一)产业开发1、果品产业。按照果品为主,山川一体发展的思路,规划新植果园600亩,全村累计达到3600亩,新植果园全面推广生根粉浸根、覆膜、套袋等保墒促活技术,保证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高光效树体改型、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等果园提质增效的标准化管理技术,果品产量、品质大幅提升,优果率达5到70%以上,果品总产量达到1900吨,商品率达到90%,果品总产值达72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200元。2、瓜薯产业。坚持推广幼龄果园果薯套种模式,种植全膜洋芋300亩,套种番瓜300亩,瓜薯产业年收入达到120万元,人均达500元。(二)村庄整治和危旧房改造按照统筹发展、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村容整洁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以川区四社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实施危旧房屋改造362户,硬化村庄主巷道10公里,栽植行道树4000株,铺设排洪渠道4公里,配套完善农电、通讯等公共设施。(三)社会事业建设1、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集村部、村卫室、党员培训、村民娱乐于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1处450平方米,配套建成村民活动健身场地1处2000平方米。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产业开发,每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以上,培训农民400人(次),力争每户至少有1—2名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科技明白人。(四)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3—5名,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定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纵深推进普法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6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规划概算约需资金1740万元。其中整合危旧房改造、通畅工程、财政以奖代补等各类项目资金583.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万1156.8元。分项估算如下:(一)产业开发。共需资金33万元,其中整合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项目资金28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1、果品产业:新植果园600亩×200元/亩=12万元。整合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项目资金配套解决。2、全膜及膜侧洋芋:全膜洋芋及番瓜600亩×350元/亩=21万元。其中,整合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资金配套解决16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二)村庄整治和危旧房改造建设。共需资金1610万元。其中危旧房改造、通畅工程等项目资金483.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26.8万元。(1)危房改造:362户×3万元/户=1340万元。其中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217.2万元,群众自筹1122.8万元。(2)硬化村庄道路10公里×25万元/公里=250万元。其中整合通畅工程项目资金23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3)栽植行道树0.4万株×10元/株=4万元。其中财政配套扶持解决。(4)村庄主干道及公路沿线两侧铺设排洪渠道4公里×4万元/公里=16万元。申请县财政配套资金12万元,群众自筹4万7元。(三)社会事业建设。共需资金95万元。其中整合财政以奖代补资金50万元,申请县财政配套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1)新建村民综合服务中心45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45万元,村民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150元/平方米=30万元。小计75万元,其中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扶持解决50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2)配套完善公共设施需资金20万元。申请县财政配套解决。(四)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共需资金2万元。由部门配套解决,主要用于农村基层组织培训费、活动费、资料印刷费及群众文体活动补助等。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到2012年底,全村挂果面积达到1800亩,果品产量达到1900吨,优果率达到90%,果品总产值达72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200元。新建果树幼园间作套种全膜洋芋及膜侧洋芋等作物600亩,年增收120万元,人均达500元。预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二)社会效益村容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农8村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新成果、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和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繁荣、和谐、文明的新气象,小康目标基本实现。(三)生态效益通过全面治理,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互为补充,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林草面积增加,覆盖率提高到35%,水土保持全面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七、项目建设保障措施(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结合实际,精心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科技培训、专栏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目的意义、总体思路、发展步骤、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联帮共建。逐社召开村民大会,坚持政府引导,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规划制定、项目选择、实施建设的各个环节,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抢抓时机,加快建设的良好氛围。(二)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社会发展需求、人9文地理环境制定规划方案,规划要按照乡镇负责、确定专人、群众参与、专家评估、整合资源的要求,在镇政府的领导下,逐社制定“一表四图一说明”的规划方案(项目建设计划表、村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工程规划图、户型设计图、项目规划说明书),审核通过后实施。民宅建设,实行一户多型设计模式,供群众筛选,力求形式多样,适度超前,美观大方,形成切合当地实际,符合村情民意,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审批,待规划完成后,严格按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坚决杜绝一户多宅,严禁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违犯规划乱拆乱建的现象。(三)靠实责任,齐抓共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各有关单位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一是强化目标责任。严格按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调查研究,宣传发动;亲自抓政策制定,工作部署,集聚各方力量,落实政策举措;亲自进村入户,抓点做样。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坚持进村入户,蹲点示范,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二是强化部门职能。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确保信贷投入,卫生、供电、供水、计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行业优势,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四)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一是责任目标约束机制。结合乡村实际,制定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村规民约》、《门前三包》10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等制度,建立定期检查、民主评议、责任追究等制度,抓好督促落实,防止流于形式。二是日常管理机制。通过多种办法筹资,解决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的费用等问题,保证有人管理,有钱办事。三是活动载体推动机制。依托基层组织、文化站等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和谐村组”、“先进社区”等评比活动,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四是村民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管理制度,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证村民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五)注重示范,培育典型。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注重培育典型,推广典型,依靠典型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
本文标题:威戎镇杨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3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