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7历史高考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十年、新时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中国古代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一、原始社会时代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无阶级、无压迫禅让制刀耕火种,生产力极端低下,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图画文字彩陶画《鸛鱼石斧图》★二、奴隶社会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考点1:西周政权的建立和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镐京。周朝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二、奴隶制社会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2、朝代:夏、商、周(西周、春秋)3、阶段特征:政治——奴隶制度产生、发展、衰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力:作用:瓦解: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除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由于诸侯国势力壮大,西周后期开始衰落易错点特别提醒:分封制在我国不仅仅存在于西周,还存在于西汉初年、明朝初年;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性功臣先代贵族。异性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考点3:西周的宗法制目的:含义:特点:内容:影响: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之间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探究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之间的关系: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分封制的实施,以血缘、姻亲为纽带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而周礼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考点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2、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3、神权和王权相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周初的分封制诸侯服从天子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二、奴隶制社会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2、朝代:夏、商、周(西周、春秋)3、阶段特征:政治——奴隶制度产生、发展、衰落经济——奴隶制经济发展、瓦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1、土地制度:井田制(公田)特点:土地国有层层分封集体耕种不得买卖实质: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王所有制)历程:起源——商朝兴盛——西周瓦解——春秋原因?标志?表现?井田制的瓦解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标志:4、影响: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BC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国有变私有);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佃农);方式的变化(由交纳贡赋到交纳地租)奴隶制社会的经济1、土地制度:井田制2、农业:青铜农具石器锄耕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灭害3、手工业:官府垄断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官府控制商业奴隶制社会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2、朝代:夏、商、周(西周、春秋)3、阶段特征: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文化——历法:夏朝《夏小正》,商朝“殷历”商代甲骨文----汉字成熟的标志三、封建社会1、时间:公元前476年——1840年2、朝代:转型时期:春秋、战国确立时期:秦、汉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时期:隋、唐发展时期:宋、元衰落时期:明、清(前期)(一)封建社会转型时期1、朝代、时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大变革大动荡春秋战国政治特征1、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2、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3、阶级结构变化: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壮大封建社会转型时期1、朝代、时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大变革大动荡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1、原因:2、过程:3、类型:4、结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BC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小农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彻底消灭春秋战国经济特征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2、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改进隋唐完善(耦犁,犁壁;耧车)(曲辕犁)春秋战国经济特征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2、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条件?含义?特点?地位?影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2、条件:3、特点:春秋战国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满足自家生活和缴纳赋税(封闭性)④难以承受封建剥削和自然灾害(脆弱性)4、地位:5、影响:小农经济始终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积极: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消极:在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春秋战国经济特征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2、农业:3、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并存4、商业: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封建社会转型时期1、朝代、时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大变革大动荡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经济1、耕作技术:垄作法(当时世界最先进)2、水利工程:战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艺术、科技1、思想:2、汉字:3、绘画:4、文学:5、戏曲: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流派、意义)大篆、小篆、隶书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诗经(现实主义)楚辞(浪漫主义)艺人出现:优伶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艺术、科技6、天文:战国石申《石氏星表》7、科技:战国司南8、医学:《黄帝内经》战国问世封建社会转型时期1、朝代、时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文化:百家争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政治的互相联系?1、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和政治的变革。2、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出发:经济的变革、政治的动荡、现实的需要3、商鞅改革的背景出发:经济、政治、思想封建社会1、时间:公元前476年——1840年2、朝代:转型时期:春秋、战国确立时期:秦、汉封建社会确立时期1、朝代、时间: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汉朝(前202年——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实现统一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怎样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地位、职权及相互关系、作用?诸卿地位与职权?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1)说一说郡县行政长官的产生、职责?(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3)郡县制的作用与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影响至今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确保皇权独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可言,必须严格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2)君主专制:皇权没有约束和监督,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官僚政治:官为君设,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是专制主义的派生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经济根源:政治前提:理论基础:社会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需要中央集权维护其利益。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衰微导致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历史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其形成。(大河文明)(1)积极作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抗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妨碍了社会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秦汉的政治特征1、秦朝统一: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2、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汉代——中央:中(内)外朝地方: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察举制封建社会确立时期1、朝代、时间: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汉朝(前202年——221年)2、阶段特征: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秦汉的经济特征1、经济政策:秦:重农抑商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经济政策。2、农业:精耕细作耦犁、耧车、犁壁、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3、手工业: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杜诗水排(冶铁)东汉青瓷技术成熟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人,能织出20多个花色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丝绸外销原因?目的?影响?秦汉的经济特征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盐铁酒专营2、农业:精耕细作3、手工业: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青瓷4、商业:“市”的形成和发展:有专管贸易的市,政府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秦
本文标题:2017历史高考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4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