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从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来解读古筝曲
龙源期刊网从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来解读古筝曲作者:肖娇雨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0期【摘要】同一作品经过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解读,经过他们在不同次的表演当中,版本也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每位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每个版本的演绎是否具有合理性,下面就四位演奏家对古筝曲《西域随想》不同的演绎,引发对家族相似式的思考。【关键词】家族相似;文本;型号;演奏【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一、“家族相似”观念(一)对于“文本”“型号”的理解“文本”一词来自于英文text,这一词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也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地方、各种领域当中,因此不太好予以界定,我们可以把文本理解成实际语言的运用形态。在20世纪的哲学美学中,“文本”一词被当作术语且被不同的学派给予不一样的定义,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进行理解“文本”:它可看作是作品的主要属性,可以当作是作品,但在一定程度下也不能算作作品,它展示了作品的基本特征,文本更多是给予创作者或者观众理解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权利,它还能起到调动潜意识的作用,在可以从有意识进入无意识状态下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作品的意义的意义”,其实并不是表示作品的意义。作者通过作品去理解表达的意义,而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样则指“作品的意义”。大部分的人应该深有感触,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变化会对同样的一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解释和诠释。在这里也就是说,有着“第一性”和“第二性”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第一性、原初的“作品的意义”,进行再理解、再诠释的则是“作品的意义”,这对于第一性来讲,第二性是派生的。当然,第二性的意义可能和第一性的意义相符,当然也可能不符。笔者认为“作品的意义的意义”是“作品意义与读者或作者之间的关系”的产物,版本是第二性的,是读者的再编码。(二)“家族相似”观念的理解学者魏特根斯坦则认为,语言只应该有唯一的解释。在哲学家们身上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很多都是因为一词多义语言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到了后期,他通过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就提出了“家族相似”性这一概念。“家族相似”简单来说,就是把语言从简单的一个含义概念经过科学理论的论证转换成了多义性的肯定语言概念。茅原在文本与型号研究中就是把“家族相似”的观念予以应用,刚好通过大量的解释举例说明了“不确定性”与“确定性”,这两者龙源期刊网同在但是这两者又是相对的,就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里就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观众观赏就可能会产生多少的版本。二、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家的解读茅原先生提出只要是符合文本中含义的符号则是合法的成员,反之则属于不符合文本即是不合格的型号。罗兰·巴特指出作品是存在多义性的,有多少人的再解读再编码,就可能会产生多少不同的版本。因此,對于同样一个作品的表达,演奏家们的版本也都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即使是不同的版本之间,也都存在着“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一)筝曲《西域随想》创作背景古筝曲《西域随想》是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根据新疆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极具异域风情图画的乐曲。全曲中以新疆达卜鼓华丽的鼓点做为伴奏全程贯穿全曲,整首作品的主题鲜明,音乐生动,旋律优美、抒情,悠扬的前半段与活泼欢乐的后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浓郁的西域音乐风格,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的画面。因为其创作素材来源于新疆音乐,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巧均借鉴其新疆音乐的特点。虽然只是单一的古筝独奏,但是在听觉上仿佛将人们带入载歌载舞的欢乐气氛之中。(二)演奏家的不同版本演绎1.王中山王中山是著名古筝演奏家,河南南阳(蒙古族)人。他从小学习古筝,从小到大得到数十位民间筝家的悉心指导,有着十分深厚的河南派筝曲的基础。因为一直认为古筝的技法不够丰富难以表达全部的表现力,因此,在古筝上开拓性地创造了左右手轮指、双手摇指等技法,大大增强了筝的表现力。他是当今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中的领导者,他的演奏技法十分娴熟,弹奏的音色柔和饱满结实,音乐的表现十分细腻,不论是十分具有韵味的传统筝曲抑或是技巧丰富的各类现代筝曲,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原曲特征韵味。他的演奏非常具有爆发力,对作品的理解十分深刻,处理也十分细致,并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演奏始终坚持着“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的监督,他演奏的《西域》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把沙漠的变化莫测都展现了出来,在速度、力度等处理上都深思熟虑且音色很实,有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乐句与乐句之间相互呼应,给人以一种畅快之感。2.任洁任洁是江苏南京人,现为青年古筝演奏家,也是中国政府的最高奖、中国音乐最高奖的双金奖获得者。她首演了一批古筝的新作品,她的演奏细腻,曲风温婉,她演奏的感情色彩最浓,如《西域随想》等作品经她的演绎成为此类作品的演奏范本。她对自己的演奏要求十分严格,对谱面的要求必须规范、弹奏的音色饱满而细致入微。如第一段的散板,她对谱面进行了改编,谱面表明弹奏一遍的地方加上了反复,因此在散板整体上未能将那种变化莫测的沙漠情龙源期刊网景演绎得淋漓精致。同时,由于她和曲作者同样是江苏人,因此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她能体会得最深,仿佛能看见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站在沙漠遥望美丽的红衣少女在翩翩起舞的画面。3.袁莎袁莎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古筝表演艺术家,参加过多次国家级重要演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她的个人感情丰富,性格爱憎分明,喜欢古典艺术并且饱含着一种坚韧和执着。她自己的音乐表演风格和看待艺术的视角干净纯洁,可以从她在音乐细微的表达方面看出她对人生的美好祝愿。袁莎在作品的文化背景中融入了自己的理念。作品里面的细节处理,如模仿红衣少女在沙漠中的歌唱,边跳边唱欢快的节奏、古筝与手鼓之间对话的效果,她都处理出了自己的感觉。在演奏的音色方面,她弹奏的时候虽然动作夸张,但是音色很实,有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乐句与乐句之间相互呼应,给人感受到了一幅连绵的美女入西域图。演奏是二度创作,但是袁莎的版本听起来就像在弹奏袁莎自己的作品。正如杨易禾教授形容的:她似乎是站在作曲家前面的人,听众在听的时候却首先看到了袁莎。4.刘乐刘乐,198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金奖。刘乐在金钟奖决赛中,凭借《西域随想》这首乐曲的精彩演绎,获得到了全场的最高分9.921分,最终问鼎金钟。在200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音乐会中,刘乐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首演了来自丹麦的作曲家西蒙安德尔森所创作的新型古筝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开启——ouvertures》,获得金奖。刘乐善于挑战新鲜曲目,演奏风格刚中带柔,经常改编流行乐曲,对乐曲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是筝界的一颗新星。他的演奏最为自由,可能也与年龄有关,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奏时技艺纯熟,他的“第二自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好地表现了《西域随想》中以沙漠作为背景,一位跳舞的女性为基调的画面感觉,他的演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这部作品本质,因此不难理解拿到了金钟奖的最高分了。三、结语总体来说,对于四位不同演奏者、四个不同版本的演奏各有各的特点。虽然这几个版本的演绎存在着不小的差别,但是他们所呈现的本质是一样的,对于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也是差不多的,都基本在一个相对于较为稳定的范围中。不管这些演奏家演绎了多少版本,但是这些都说明了这是筝曲《西域随想》中所包含的,都是通过这些演奏家所发掘出来的东西。他们对于这首作品各有各的理解,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发掘。袁莎注重作品所传达出的柔美古典的感觉,却又不适热情的洋溢;王中山对待作品严谨清晰,整体台风稳重且当中透露着细腻;任洁在旋律方面弹奏得极其优美,演奏的音色空灵透彻;刘乐的演奏情感浓烈,个人风味十足。四位演奏家对于这首筝曲的二度创作其实都是在同一范畴内,也就是说,这都算是一种家族相似,他们对乐曲不同的解读和理解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西域随想》的本质属性。如果回到音乐层面就音乐表演艺术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人所理解的在每个不同的人心目当中,可龙源期刊网能“文本”和“型号”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符合家族相似式的同一,这都符合了作品的本质属性,也发掘了作品的本来面貌,我想这也就是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了。参考文献[1]秧珍珍.风格音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探索[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2017.[2]赵明明.对古筝曲《西域随想》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5(22):26.[3]刘华.王建民及其现代筝乐作品研究[D].昆明:云南藝术学院,2015.[4]郑奕.试谈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两个必须”——读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有感[J].艺术科技,2011(02):39-40.[5]冯光钰.关注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读杨易禾著《音乐表演美学》[J].音乐研究,1998(02):97-98.[6]杨易禾.从音作品的存在方式看表演的二度创作基础(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2):30-37.
本文标题:从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来解读古筝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4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