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阅读:探究意蕴2019年《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第二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种能力点指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浙江卷《汴京的星河》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2018年高考典型题: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3)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3)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4)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题型一探究作品的意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考生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勤劳俭朴,自强不息;②求同务实,谦和持中;③家庭为重,亲疏有别;④伦理为纲,尊卑有序;等等。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爱国爱家,关心社会;②义利兼顾,礼貌文明;③勤奋朴实,勇敢谦和;④标新立异,敬业乐群;等等。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再说通俗简单些,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探究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其出题切入角度有:1.人物形象: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甚至还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2.故事情节(细节):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3.环境氛围: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4.语言表达:透过散文中的描写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5.主题情感:把握文本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都离不开文本主题,有时探究的就是主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6.时代背景: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题型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创作背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和心境等因素。由于受学生知识面窄的限制,“创作背景”不好设置题型,近几年高考题中也没有出现对此项的考查,所以只探究“创作意图”。创作意图指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动机、态度和风格等因素。“探讨创作意图”探究题的出题切入角度有:1.文章写作的设计意图:布局谋篇方面,重在对文章的线索、结构、艺术手法及创作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2.文章写作的社会意图:弘扬某种精神,针砭某种时弊等,重在对作品的影响加以探究。这要求考生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字里行间及注释中了解。2013北京卷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2010全国卷Ⅱ(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2009广东卷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题型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文学作品,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评价,能分辨文章的表现手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从而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由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这里的“个性化”必须是立足自我,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的;这里的“有创意”指的是见解具有独创性,不抄袭他人的说法。见解的独创性,不要求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其出题切入角度有:1.感悟和体验:要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而获得启示(启发);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提出批判或质疑。2.延伸和拓展:由文本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探究社会认识问题,考生可就自己的认知作答。(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高考题练习:12、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13.(6分)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本文标题:散文阅读探究意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6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