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邻避“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精)
收稿日期:2016-01-16摇摇摇摇摇修回日期:2016-02-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危险品物流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冶(编号:14BGL139)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钟慧玲(ORCID:0000-0003-4120-7326),女,197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危险品物流;李摇伟(ORCID:0000-0003-2482-2837),男,1990年生,硕士,研究方向:危险品物流社会影响力分析;张冠湘(ORCID:0000-0003-1038-715X),男,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危险品物流与智能物流。“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钟慧玲摇李摇伟摇张冠湘(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摇广州摇510006)摘摇要摇[目的/意义]“邻避冶冲突事件因其潜在负外部效应,容易在网络形成网络舆情,因此研究“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对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媒体、政府、网民、事件和当地公众舆情主体构建“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并通过VensimPLE软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分析灵敏度。[结果/结论]以茂名PX为案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事件易爆程度、政府公信力、信息透明度和环境风险感知对网络舆情热度和当地公众的影响,为控制网络舆情扩散和化解冲突事件提供了建议。关键词摇网络舆情摇邻避摇冲突事件摇系统动力学中图分类号摇G206摇摇摇摇摇摇摇文献标识码摇A摇摇摇摇摇摇文章编号摇1002-1965(2016)03-0111-07引用格式摇钟慧玲,李摇伟,张冠湘.“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3):111-117.DOI摇10.3969/j.issn.1002-1965.2016.03.020ResearchontheEvolutionofInternetPublicOpinionforNIMBYConflictEventZhongHuiling摇LiWei摇ZhangGuanxiang(1.SchoolofEconomicsandCommerce,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摇510006)Abstract摇[Purpose/Significance]NIMBYconflicteventcaneasilyformInternetPublicOpinioninthenetworkduetopotentialnega鄄tiveexternaleffects,consequently,researchonInternetPublicOpinionofNIMBYconflicteventisofgreatsignificancetomaintainso鄄cialpublicsecurity.[Method/process]Basedonthemethodofsystemdynamics,amodelontheevolutionofInternetPublicOpinionofmedia,government,netizen,eventandlocalpublicforNIMBYconflicteventisproposed,andtheauthorswillverifytheeffectivenessandanalyzethesensitivitybyusingVensimPLEsoftware.[Result/Conclusion]TakingtheMaomingPXeventasanexampletosimu鄄late,thesimulationresultshowedthatthemodeliseffective.Theeffectofthedegreeofexplosiveevent,governmentcredibility,informa鄄tiontransparencyandenvironmentalriskperceptiononinternetpublicopinionandlocalpublicwereanalyzedandthensuggestionsforcon鄄trollingthediffusionofinternetpublicopinionandresolvingtheconflicteventwereputforward.Keywords摇InternetPublicOpinion摇NIMBY摇ConflictEvent摇SystemDynamics0摇引摇言“邻避冶,最初由O爷Hare提出,通常是用来描述公众因担心建设一类设施会给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带来负外部影响而引发公众的“嫌恶情结冶,滋生不要在我家后院建设的心理[1]。“邻避冶冲突事件是指一类具有“邻避冶特点的设施选址导致当地公众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如PX事件、北京反阿苏卫垃圾焚烧厂事件、四川什邡反钼铜项目事件[2]。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公众人员财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且需要政府处理的事件[3]。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特点,如日本福岛核泄漏、国内抢盐事件、温州动车事故事件。而“邻避冶冲突事件通常与“邻避冶设施选址有关,其发生并不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特点,是很多城市规划“邻避冶设施不得不面对的“潜在冲突冶,诱发冲突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当地公众第35卷摇第3期2016年3月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情摇报摇杂摇志JOURNALOFINTELLIGENCE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Vol.35摇No.3Mar.摇2016具有很高的风险感知。由于当地公众对“邻避冶设施的风险评估,并不会像科学家那样,采用科学评估方法,事实上,公众一般也不具备评估“邻避冶设施风险的能力,更多依赖于过去经验和主观直觉判断,即风险感知[4]。公众风险感知的高低可以通过对潜在环境风险、生命健康、潜在事故风险等方面体现。例如,当公众认为“邻避冶设施将来对周边环境污染很大,甚至威胁到他们子孙后代安全,那么“潜在冲突冶发生的可能性会很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68亿,互联网普及率48.8%。Web2.0时代,自媒体、社区、微博等应用的涌现,使得网民更容易分享和传播自己的观点与情绪,赋予了网民参与事务更多的话语权,且充当了舆情的“放大器冶“传播器冶。“邻避冶冲突事件一旦爆发,可以短时间在互联网形成不利的舆论倾向,高涨的舆情热度蔓延到当地公众,会进一步放大公众风险感知,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危机们。“邻避冶设施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公众权利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对“邻避冶设施风险容忍度越来越低,因此,研究因“邻避冶冲突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对化解社会危机和舆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摇相关文献回顾网络舆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个人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对与自身相关或关心的各种事务所表达的多种不同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综合[5]。目前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指标评估体系和传播三个方面。在演变机制方面,史波从形成机理、发展机理、变异机理、作用机理和终结机理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内在演变机制[6]。李纲和陈璟浩把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划为潜伏、爆发、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7]。李伟权和谢景把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变过程分为冲突酝酿、凸显、升级和消减四个阶段[8]。网络舆情演变机制方面研究更多是偏重于定性分析。在指标评估体系方面,张一文等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作用机理,从事件爆发力、网民作用力、网媒影响力和政府疏导力来构建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9]。刘樑等把时间结构、事件易爆程度、网民对政府满意度、网民关注度、媒体关注度等作为网络舆情影响力的指标[10]。高航和丁荣贵针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容易引发网络舆情为背景,提出了涵盖舆情主题、舆情信息、舆情传播、舆情受众作为舆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1]。曹学艳等以应对等级为切入点,以事件爆发度、网民作用度、网媒关注度和政府应对度作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二级指标[12]。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多围绕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展开,但指标评估研究缺乏对网络舆情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舆情传播方面,Jiuchangetal.研究了危机信息传播问题,提出了三种信息传播模型[13]。王根生研究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问题,提出了网络群体极化的单极聚化、两极裂化、多极碎化和零极淡化四种现象,并构建了群体极化模型[14]。王光辉和刘怡君以政府干预为切入点,分析事故风险、社会舆论和政府干预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舆论风险的动力学模型[15]。网络舆情如同复杂的社会系统,内部因素错综复杂,具有非线性、高阶次、动态性和多重反馈等特点,而系统动力学擅长仿真复杂的社会系统。如张一文等[16]、余乐安等[17]、狄国强等[18]、向江燕[19]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基于不同问题构建了相应的网络舆情模型。他们模型的网络舆情主体通常界定为政府、媒体、网民和事件本身。总的来说,现有研究缺乏从“邻避冶冲突角度研究网络舆情,以往网络舆情模型往往忽视当地公众对推高舆情热度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问题。2摇模型构建摇2.1摇边界确定及基本假设摇本文在文献[16-19]研究基础上,对“邻避冶冲突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界定为:网民、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政府、事件和当地公众。网民是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通过互联网媒介,能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看法、情绪和意见等[18]。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主要指网络新闻网站、时事论坛等;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和报刊[16]。政府界定为引导、控制舆情发展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机构。事件界定为当地公众反对“邻避冶设施在我家附近建设而引发的冲突事件。当地公众是“邻避冶冲突主要参与者,对当地公众分为关注者、传播者和免疫者。具体而言,部分当地公众对“邻避冶持有强烈的负面态度,就如同“传染病冶源。公众的负面态度以信息方式进行传播,从而使得别人“染病冶。例如厦门PX事件,一条关于PX工厂就如同一颗原子弹的短信在当地公众人群中大量转发,由于短信内容能显著引起公众负面态度,最终暴发大量公众聚集抗议。在事件发生初,公众大量聚集抗议,不是一下子就能聚集那么多人,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如同“传染病冶在人群中传播,使得没有“抵抗力冶的人“染病了冶。这个传染过程可以很好地通过传染病模型(Suscepti鄄ble-Infective-Removal,SIR)[20]来模拟,已有学者用传染病模型研究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群体行为分析[21]、·21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情摇报摇杂摇志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第35卷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传播模型[22],所以采用传染病模型来模型公众负面态度传播过程是可行的。然而,公众负面态度传染过程与网络舆情热度能相互作用,一方面,公众负面态度传播过程会推高事件作用力,进而引发网民关注,媒体跟进报道等,间接作用于网络舆情热度;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热度的持续高涨,又会在一定程度放大公众对“邻避冶设施的风险感知,进行又会使更多人加入到抗议群体中,并且也会迫使政府加大应对力度,进行对劝解聚集公众和控制网络舆情热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把S定义为关注者人数比例,即收到信息但并未传播负面态度的当地公众;把I定义为传播者人数比例,即收到信息但传播负面信息给别人的当地公众;把R定义为免疫者人数比例,即当地公众收到信息并且过去传播信息但现在不传播的当地公众。为简化建模过程,本文做出如下假设:假设网络舆情发起于当地公众传播对“邻避冶设施持有负面态度,使事件严重化,进而引起网络关注;假设事件本身不受其他事件影响,排除其他事件的耦合和衍生;传播者有参加反对“邻避设施冶选址抗议活动较高倾向,关注者和免疫者均
本文标题:“邻避“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