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1)新思想的萌发: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代思想解放一个共同目的:四个阶段及四个层次:四个特点:救亡图存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C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年-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体现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2.学习西方和救亡图存相结合3.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4.认识上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由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②西学传入中国。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背景清朝危机四伏,西方资’崛起鸦片战争的刺激代表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意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练习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A.蒸汽机B.火车C.轮船D.汽车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质:√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背景:——“中体西用”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实质:实践: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不改变前提下,利用,维护.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意义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基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练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2.(2009上海)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3.(2007海南)“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4.(2008江苏)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三、资产阶级原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主张: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经济、文化、政治王韬、郑观应等为维新思想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练习5】(2006重庆)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2、派别:1)早期维新派:二.农民阶级(1)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创立拜上帝教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洪仁玕《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未实践。(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2)阶级: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3)思想: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1、背景: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2).维新派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代表(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维新派核心思想)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权实践:意义:西方资’政治学说+传统儒家思想)为什么(特点:②民族危机加深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思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3)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实践:维新变法(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2)意义:①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但没有对封建文化进行全面彻底批判。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009年山东文综(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6.(2008广东)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7.(2008江苏)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8.(2009广东)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9.(2009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核心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主共和思想主要特点: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但又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主张民族、政治和社会革命;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实践活动: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意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推翻了…结束…,建立了…,…思想深入人心。)局限:也没有对封建文化进行全面彻底批判三.资产阶级3)革命派:孙中山为代表三、资产阶级4).激进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资’民主思想传播动摇了统治地位;为创造条件背景兴起内容评价(前期)帝国主义入侵;袁世凯专制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局限:思想: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和北大前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尊孔复古逆流四提倡、四反对(核心思想:民主科学)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偏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性质:作用:主要特点: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思想彻底批判10.(2007广东理基)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11.(2005全国)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1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1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BC14.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封建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1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16.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由于()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核心17、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18、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1)同:都是本国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2)异:A.法国启蒙运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西方文化反对中国封建制度,对中西文明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B.法国启蒙运动有群众基础,而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群众相脱离。C.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召唤出五四运动,比较: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2009浙江文综,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009浙江文综,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2009浙江文综,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