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2017考试复习科普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科普文阅读教你思维一、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步骤1.速读明旨,标画关键首先采用逐句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即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同时,动笔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2.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一篇科普文章,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科普文章是说明文的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学习这类文章,要认真理解科普说明文的个性特点。3.在准确解读上下功夫所谓“准确解读”,指的是在复杂的叙述材料中,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全面、正确地把握文本信息。如对句子、生动的词语要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4.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和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把握科普文的文学性1.揣摩写作技巧科普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疑问等方法。2.品析文章语言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方面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3.体会情感思想许多科普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思维拓展科普文常见题型答题模式常考题型答题模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定位+提取+整合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手法+内容+效果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准确严谨+生动形象(手法)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理由(内引外联,总分总)(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3题。说不尽的萤火虫考点一科普文的语言[P98]文93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它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答案CE3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分)答案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3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案: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命题分析高考中“科普文语言”类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之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3.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4.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思维建模科普文语言类题目解题技巧1.“双管齐下”辨特点分析科普文章语言特色,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涵咏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2.“有引有析”重实例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最忌空洞概括,要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笔墨深入分析,更可以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泛。不过选择的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了这样的语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3.“明晓一般”巧组织回答此类题目,一般的思路是先概括出文章所具有的语言特点,接着举例,再结合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也可以在明确语言特点后,进行分析,最后举例印证。但是无论是哪种思路,都要注意对语言特点的总体把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36题。34、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答案:(1)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手法,把种子萌芽的过程比作女子分娩的过程,说明发芽过程的不可逆,强调发芽时机的关键,非常生动形象;(2)语言特色:准确严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可信,同时,“大部分”“远小于”等副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科普文知识准确严谨的特点。文10(广东2015.19--21)[P9934--36]解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科普文的语言特色无非两点,一点是说明文本色,准确严谨,往往体现在列数据、画图表等说明方法和副词等的使用;一点是科普文特色,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表现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俗易懂表现在口语、俗语等的使用。35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参考答案】(1)扁蓄等杂草的种子先天休眠,经过冬天才会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会逐渐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第二波寒意来袭,再准备发芽;(2)羊腿藜等杂草有两种种子,一种年初不休眠,一种休眠,使得一年中有多个子代,增加种子的保存率和繁衍的几率;(3)一年生植物的种子会打赌冬天是否寒冷,拼几率;如果侥幸熬过冬天,就可以比起其它种子更先发育,长得更好,结的种子越多,提高了物种的竞争力;(4)冬季一年生植物会通过同时存在不休眠种子和休眠种子来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季发芽,虽然植株小、种子小,但提高了存活的几率。36、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后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参考答案】(1)因为部分植物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对土壤下面不会发芽,经过翻动后到达土壤表层,见到了阳光,便开始苏醒发芽;(2)所以翻动过对土壤有时会把光敏感的杂草种子翻动出来,提醒他们接近土壤表层了,可以发芽了,反而就长出了更多的杂草。命题分析科普文章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们乐于接受所介绍的科普知识,科普文除了语言通俗易懂之外,还常常使用一定的技巧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事物特征更鲜明,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一个新颖、吸引人的标题,自然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所以科普文章的标题的新颖程度、感染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因此科普文的文体特征、表现手法和标题技巧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考点。设问方式: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如果将标题“×××”换作“×××”,好不好?为什么?4.请结合文章探究“×××”这一标题的意蕴。5.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6.为了突出×××特点,文章×××段使用了哪些技巧?7.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思维建模1.分析科普文使用的方法技巧科学小品用得较多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阅读过程中,一要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科普文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这方面可以参考文学类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赏析科普文的标题
本文标题:2017考试复习科普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