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外观电柜箱表面无刮痕、赃物、油漆无不均现象,外观无歪斜状态(图1-1);(1-1)电柜门开动无外力干涉并无异响(侧面须有输入、输出出线孔),(见图1-2)。(1-2)门板上如有电气元器件安装,必须有接地螺栓和固定线缆的卡爪;电柜箱应有通风风扇孔(见图1-3)。(1-3)二、制盘、布局1、电柜箱内安装板布局要点:1、主电源交流元器件:分断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滤波器、熔断器、交流伺服驱动器(注:由于这些元器件主要是控制电源的安全通断以及元器件处在高电压绝缘状态。因此这些元器件一般安装在电柜箱正面上部左始端向右排放)。(见图2-1-1)(2-1-1)有的时候会把高度相近、体积相近的元器件排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整齐、美观)。(见图2-1-2)(2-2-2)变频器(变频器安装时应留出足够的供变频器散热及交变磁场的扩散,尽量远离PLC、触摸屏、步进/伺服驱动器;变频器严禁倒置安装)等。(见图2-1-3)2、直流部分:中间继电器、步进驱动器、转换端子台及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是一个交直流变换元件,体积大,需要一定的散热空间,常用支架固定在安装板的空旷部位)等。(见图2-2-1)(2-2-1)3、控制模块(PLC、工控机板卡)○1PLC、工控机板卡应安装在电气安装板的正面(交流元器件的下端)。(见图2-3-1)(2-3-1)○2PLC、工控机是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核心,也是价格昂贵的部件。它上面的LED灯指示着每个部件的工作状态,主要是外部的传感器提供输入信号,再由PLC内部程序做出正常或故障输出。○3PLC上I/O点数越多,代表接到PLC上的控制线就越多,所以PLC应安装在电气安装板的中心位置,便于接线,便于工程师调试时查点。(见图2-3-2)(2-3-2)○4转换端子台、工控I/O板卡的作用是将模块的点位通过插头导线,输出在可以方便接线,有I/O指示及功率放大的集成端子台上、转换端子台、工控机I/O板卡,在安装板上的部位,也可以根据模块之间的连接线长度来安装。(见图2-3-3)(2-3-3)4、电气元器件定位后剩余的空间根据元器件的点位量、用线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规格的线槽。(见图2-4-1)(2-4-1)三、选线、配线1、选线1、选择导线截面积,应该根据导线长期连续安全行动负荷的允许,动力线路还应该满足起动电流的要求,以及导线引起的压降,导线的机械强度等因素。2、通常选择导线按截面流量算:每平方毫米铜线的载流量为4~6A,但是由于环境不同;为了安全,当散热条件不好时一般按下限来选择。(经验数字)。(见图3-1-1)(3-1-1)3、选择导线的颜色:有些客户对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的颜色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规定,按照我国国标:○1交流三相五线制(火线,与A、B、C三相对应的颜色为黄、绿、红;零线为蓝色;地线为黄绿相间)(见图3-1-2);有些外资企业要求A、B、C三相电源颜色为黑、白、红。(见图3-1-3)(上图3-1-2)(下图3-1-3)○2单相电源的相线(火线)颜色为黄色、绿色或红色,零线为蓝色,地线为黄绿相间。日资企业单相电源颜色,火线为白色;零线为黑色;地线为黄绿相间。○3对于直流电源颜色没有明确规定,通常直流电源的正极用红色,负极用蓝色或黑色,或者直流电源正负极同为蓝色,也有正极为红色,负极为黑色,根据客户要求定线(有些客户明确要求交流部分配线同用黄色,直流部分配线用蓝色)。4、控制线的选择:常见的控制线为单芯软线、多芯软线、多芯护套线、多芯屏蔽线,电柜箱内配线用单芯软线颜色常用的有:黄、蓝、黑、红;截面积有:0.3m㎡、0.5m㎡、0.75m㎡、1.0m㎡不等(根据客户要求而定)。(见图3-1-4)(3-1-4)2、配线1、先配主电源和直流电源线,后配控制线,在电柜箱空间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交流配线与直流配线尽量分开(注:有的客户明确要求)。2、按照公司规定,导线与端子台联接必须要套线号管,并压端子;线号管的长短应一致,线号管的外径应该根据导线粗细而定,字号清晰,线号套在导线上应根据从左往右、从下往上的顺序。(见图3-2-1)(3-2-1)3、端子的规格:0.3m㎡~1.5m㎡应选择1.25-3.2端子2.5m㎡应选择2-3或2-4端子4m㎡到6m㎡应选择4-4或5.5-5端子4、裸露铜线穿过端子压线部位并露出压线部位0.5mm,最多不超过1mm;(见图3-2-3)(3-2-3)5、再用压线钳将端子压紧,然后将线号管套在端子的压线部位,如果是0.5m㎡以下的控制线(由于铜线较细)必须将铜线头对折再压端子,10m㎡以上的电线压端子必须使用液压钳(不同型号的端子需用不同的压线工具)。(见图3-2-4)6、电柜箱门板安装的元器件如果较多,根据实际情况也应固定线槽,门板如柜、箱体活动部分的导线应要缠绕管缠绕(导线较多时用结束带包扎)并留出足够的余量再将其两端固定。(见图3-2-5)(3-2-5)四、外部机台、线体元器件的安装和布线1、电柜箱所控制的外部元器件的安装:1、一般是机台、线体或治具等(见图4-1),由于机台上机械部件较多,位置紧凑,电气元件通常选择不影响机械动作、便于接线及操作的部位安装(见图4-2)。机台上下的过线孔必须加护圈或护套,走线及气管的区域应先打好扎线固定座或安装好线槽(见图4-3)。(4-1)(4-2)(4-3)2、机械手、气缸滑轨等行程较长的部件都要安装拖链来保护导线及气管的安全,由于拖链随着机械手气缸的不断伸缩、往返运动,里面的导线容易将内部导电铜芯折断。因此,拖链里安装的导线必须是超软、抗折型导线,严禁拖链里的导线有接头(见图4-4)。(4-4)3、检测工件的光电、光纤及接近开关等元器件必须用扎带固定(见图4-5)(4-5)引线不够长时不可焊接加长,应用对插端子或端子台过渡。每个转换台的I.O点位线号或标签要齐全,置于引线的端部便于查找。气缸上磁簧开关需定位后再固定。(见图4-6)机台上的走线要按区域用绕线管缠绕整齐或用扎线带扎好,并在扎线固定座上扎牢,就近引入电箱或端子台(见图4-7)。(4-7)4、机架上的触摸屏及按钮盒上的配线应尽量整齐牢固(见图4-8),(4-8)每个按钮键用途必须用标牌注明(见图4-9)。机台下面至电箱进出线口及电磁阀安装板间必须安装线槽,电磁阀线上的I.O点线号及用途标签应整齐一致(见图4-10)。下图(4-10)五、控制柜、控制箱与机台、线体的联接1、中小型电箱进出线口处必须安装护圈、护套或电缆接头(见图5-1),(5-1)出线口以外的连线处应安装线槽或用结束带包扎(见图5-2),(5-2)也可用插头形式将电柜箱里的所有进出线引出(见图5-3)。(5-3)2、为了方便分开搬运与治具连接的小电箱,常用航空插头进行连接,大型电柜进出线应安装桥架线槽或地沟。有些设备为了节省空间,直接将机台下面的空间当做电箱,这样就不必另做电箱,机台上的元器件导线直接可以穿过台板上的出线孔接入电箱。3、与线体连接的电柜、电箱,为了方便搬运,线体也要分段,电箱会分离开。因此,每根进出的电缆的端部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并打标签扎在端部(见图5-4)。每个中继盒都应编号,中继盒里与前后的连接电缆都要有编号(见图5-5),这样方便线体分段对接时不会将线接错。(5-5安全事项1、装配电工作业人员技能要求:身体健康、视力良好,机电、自动化及电子专业知识人才,或经过电工上岗培训取得电工上岗合格证的其他人员。进入公司的新员工都应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2、电工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行规要求,安全谨慎,细心的安装每一个元器件,接好每一根导线:本着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和每个元器件的安全使用。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在机台上或电柜箱里需用电钻打孔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铁屑洒落进电气元件里面,造成元件通电短路,损坏元件。3、电柜箱所控制的机台、线体之间,以及柜、箱体与门板间(指门板上安装有电器元件的),必须安装接地线,并与供电系统的接地线接通。接地线的截面积:小电箱不小于2.5m㎡;大电柜或动力控制柜一般不小于本电柜电源线的截面积。4、每台设备安装好进入上电调试前,必须对电柜、箱的主/副电路用仪表,全面仔细地进行有无短路、漏电。元器件的使用电压与实际电压不符等方面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安装调试好的设备,必须在设备牌上注明此台设备的使用电压、输入功率等重要指标,并在电柜、箱的门面上粘有注意安全,当心触电等警示标语。
本文标题:装配电工操作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0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