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以文化消费“硬”指标衡量文化发展
王亚南: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报告来源:培训部时间:2010-10-19点击:28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报告──2008年各地景气指数排行榜王亚南等*在我国日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部生产成果一并进入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数据,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可以通过文化生产和居民消费统计数据体现出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具体化到文化建设领域,就必须以文化民生来检验文化建设与发展成效;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国策的背景下,更应当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际落实在增进全国各地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民生效应之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历经数年,成功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统计数据,按照各项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实际检验全国及各地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效。前期研究成果已于近两年内陆续发表,先后采用了三项指标[①]和四项指标[②]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主要采用新近研究测试增补后的七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保留使用三项指标、四项指标综合评价,以便与前期研究成果中的历年测评结果协调起来。一、数据演算依据和测评指标这里结合实际演算数据,对演算依据和测评指标进行说明。全国和各省域人均产值可以在《中国统计年鉴》里直接找到基础数据,其余全部数据均需要根据全国及各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统计的基础数据,结合相应范围城乡人口分布数据,推算得出城乡综合总量和人均数值,而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整体的各项数值在《年鉴》里阙如,需要根据相关省域数值再推算得出。(一)数据演算依据2001~2008年全国人均产值及城乡居民综合人均收入、总消费、积蓄、文化消费数据见表1。表1:2001~2008年全国人均产值、收入、总消费、积蓄与文化消费数据年度全国人均产值(元)城乡人均收入(元)城乡人均总消费(元)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元)城乡人均积蓄(消费剩余)(元)200186224058.52003084.7595218.6516973.7605200293984518.91953474.3492287.21131044.57032003105424993.24223794.5750310.53931198.66722004123365644.62434271.5856342.09951373.03872005140536366.59054871.4786394.64081495.11192006161657174.77035404.8803430.64521769.89002007195248475.04186267.9265478.72462207.11532008226989794.87277124.3892507.10832670.4835表1基础数据来源和数据演算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9年卷。其中:表1:2001~2008年全国人均产值、收入、总消费、积蓄与文化消费数据表1基础数据来源和数据演算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9年卷。其中:1.全国人均产值历年人均产值数据直接出自《年鉴》相应年卷,全国总体数据也可通见于2009年卷《2-1国内生产总值》。不过,《年鉴》2009年卷校改了2008年卷发布的2007年全国人均产值数据,由18934元调整为19524元。于是在本项研究中,2007年全国人均产值年度增长指数演算值也相应由117.13变更为120.78,这与截至2007年数据而涉及全国人均产值的前期相关成果有了出入,特予说明。2.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历年城乡人均收入数据系本项研究演算值,演算依据:《年鉴》相应年卷《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相应年度城乡人口分布数据(后同,因《年鉴》未提供2001~2004年各省域城乡人口分布数据,只能按照2000~2005年各省域城乡人口各自的年均增长幅度,推算出2001~2004年各省域城乡人口分布参考值进行演算)。3.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总消费历年城乡人均总消费数据系本项研究演算值,演算依据:《年鉴》相应年卷《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4.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历年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数据系本项研究演算值,演算依据:《年鉴》相应年卷《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之《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统计项中“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小项、《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之《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统计项。5.全国城乡居民人均积蓄历年城乡人均积蓄数据系本项研究演算值,即人均收入与人均总消费之差,也就是全部消费剩余。必须说明,本项研究一向使用“积蓄”概念,以区别于已经存入银行的“储蓄”,“积蓄”理应远远高于“储蓄”;同时也代替经济学惯用的“消费剩余”,“消费剩余”强调的是主动消费,“剩余”不过是被动的结果,“积蓄”关注的是抑制消费,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反而成了“积蓄剩余”。(二)测评指标说明本项研究设计并使用的测评指标一共分为三类七项。1.基础指标: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文化消费总量是文化生产总量实际进入民众生活消费的具体表现,也是文化建设成果实际转化为文化消费民生的具体体现。不过,各地省域大小、人口多少存在差异,地区经济规模、产业基础和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也存在差异,总量数值不具可比性,人均数值则具有一定可比性。文化消费的各项比例值,文化消费城乡比和地区差,均依据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加以演算。2.基本指标:人均文化消费比例值(1)文化消费与产值比例值。居民总消费与GDP比例值可以衡量消费拉动GDP的效应,文化消费与GDP比例值也可衡量文化消费拉动GDP的效应,反过来则是经济增长带动民生和文化民生的实际效应。(2)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值。类比食品消费占收入比重的“恩格尔系数”,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可视为一种“文化民生恩格尔系数”。(3)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值。总消费可分为“非文消费”与“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与非文消费的关系表现为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4)文化消费与非文消费剩余比例值。对应于非文消费便有非文消费剩余,文化消费与积蓄之和即为非文消费剩余,文化消费与积蓄的关系处理为文化消费与非文消费剩余比例。文化消费与产值、收入、总消费、积蓄之间的关系分析是比例值指标的依据。2001~2008年各项数据年度增长指数分析表明,产值与文化消费的相关系数为负值0.3021,体现出一定的增长逆向性;收入与文化消费的相关系数为负值0.0293,显示出增长同步性极低;总消费与文化消费的相关系数为正值0.3834,具有一定的增长同步性;积蓄与文化消费的相关系数为负值0.6498,具有较高的增长逆向性。由此可见,“人均产值3000美元带来文化消费倍增”的“国际经验”不适用于我国,中国民众文化消费表现为一种“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这是本项研究揭示出来的一个重要发现。[③]3.校正指标:人均文化消费比差值(1)文化消费城乡比。表达为以农村人均数值为1来衡量的城镇人均数值倍数比,以城乡比的倒数作为权衡指数值。(2)文化消费地区差。以人均文化消费全国平均值为基准指数1来衡量,取相应范围内各省域离散绝对值(不论高于还是低于皆为偏离)的平均值再补上基准指数1,作为该范围整体地区差,以地区差的倒数作为权衡指数值。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体现出城乡不均衡、地区不均衡的发展缺陷,发展的缺陷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扣除,类似于“绿色GDP”的“节能减排”折算。(三)指标权重分配全国发展不平衡,各地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可比性较差,各项比例值更具可比性,可以衡量各地不同经济背景、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积蓄习惯之下的文化消费民生状况,因而比例值权重高于绝对值。城乡比和地区差权重基于城乡、地区无差异理想状态的测算结果反推:既然城乡比、地区差事实上存在,那么达到“100理想分”的地区应尽量少。经反复赋值测试,文化消费绝对值、4项比例值、2项比差值(分别与前五项结合使用)指标间的权重分配为1:2:2:2:2:5。二、2008年城乡文化消费基本状况按照以上各项测评指标,演算整理2008年全国及各地城乡文化消费基本状况的相关数据如下。(一)文化消费绝对值状况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综合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及其地区差、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自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及其间城乡比见表2,分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按照各地城乡居民综合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年度增长指数高低排列。表2:2008年全国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绝对值状况注:城镇和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数据(2位小数部分)直接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卷。在年度增长指数省域排序栏里,利用全国及东中西部和东北“空白”,置入文化消费地区差衡量数据。表2:2008年全国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绝对值状况地区文化消费总量(亿元)城乡综合人均文化消费人均文化消费城乡差距元年增指数(上年=100)(地区差)省域排序城镇(元)农村(元)城乡比(农村=1)省域排序全国6734.4994507.1083105.9290(1.4581)736.09314.532.3403-黑龙江149.7595391.5281112.07605354.46437.570.81011吉林115.8191423.6249111.21297495.64341.701.45055辽宁190.0440440.4265107.285811475.33387.971.22522东北455.6226419.0018109.8264(1.1747)438.5786393.37211.1149-海南32.1253376.1743121.56371471.13288.491.63317上海304.23441611.4109116.505721708.58855.301.997614河北265.4599379.8254109.65309559.79250.072.238517江苏687.5088895.5436109.4349101048.78713.231.47056山东518.5358550.6380107.193612697.33417.271.67129北京249.15271469.9272104.3714161574.28883.351.782211天津89.8465764.0007103.943817893.73324.472.754423浙江462.0958902.5310103.6620181017.03747.001.36154广东830.7112870.4015103.5206191215.80272.874.455631福建208.3371578.0719101.204924766.83390.151.965513东部3648.0075760.5720106.8222(1.7580)1007.1708448.12922.2475-重庆133.7520471.1236114.58303730.60211.833.449028宁夏22.6333366.2345113.63714578.63192.573.004824陕西169.2150449.8005111.86246584.29351.991.66008内蒙148.2987614.3276110.06698815.18399.352.041316云南117.0618257.6750102.295520438.66168.552.602622广西161.3385335.0052102.250121597.93172.733.461629四川248.0534304.8088102.115122524.95173.263.029825甘肃82.1300312.5192100.122325507.93219.912.309718西藏2.774096.655699.692826214.1362.263.439327新疆55.1350258.728199.20592
本文标题:以文化消费“硬”指标衡量文化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6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