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什么是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information)→→•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怎样的?(信息产生)信源(信息传输)信道(信息接收)信宿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动物的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行为特征9:45种类•鸽子喙部感应磁场,靠地磁导航植物的颜色、形状、花对于动物来说是__________。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光敏色素等),等等,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昆虫学家就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收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不足1/3盎司的信息素(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9:429:35说出下列信息是哪一种类型:9:47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1资料2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9:49资料3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用来传递性信号。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9:51资料4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54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但这种信号往往被第三者狼蛛非法利用,结果双双被捕,成了爱情的牺牲品。思考: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来躲避猎捕。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例1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例2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10:01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例3例4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10:03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小结•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范围关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双向性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动力基础决定方向和状态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进行,不可分割,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B、许多指令、数据C、很多信号等D、人的想法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A、光B、乙烯C、蜜蜂跳舞D、生物碱【课堂巩固】DA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A、种群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农民向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目的是()A、杀死昆虫B、延长昆虫的发育期C、干扰昆虫间正常的交尾D、干扰昆虫正常的新陈代谢DC下列不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是()A、动物的耳朵B、植物的叶C、细胞中的光敏色素D、昆虫的前列腺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地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分别是()A、种间互助,警告外激素B、种内互助,警告外激素C、种间互助,性外激素D、种内互助,性外激素9:57孔雀开屏青蛙夜晚在水边发出求偶的鸣叫,与上述行为调节直接有关的物质是A.促性腺激素B.雄性激素C.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D.雌性激素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进而引来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的意义A.诱骗这只雄虫以捕食之B.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C.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D.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1.在600-690nm红光照射下,种子发芽率,这表明红光这种波长的光信号对种子萌发有作用但当种子接受720-780nm远红光照射萌发变受到。2.光作为信息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作用具有性。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之一,它发出的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最高促进抑制两重生态因素物理某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组织一次采集昆虫成虫标本的活动,他们白天捕获的数目为120只,夜晚捕获的数目为220只,他们捕获的蛾类成虫约有()A.120B.340C.220D.280
本文标题: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8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