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1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新质发[2006]73号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新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面履行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依据。一、“十一五”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十五”时期,是新昌质监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五年。在省、市局及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质量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质量综合管理得到加强,我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浙江名牌14个,绍兴名牌38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获得中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家,获得浙江省质量管理奖企业3家;区域经济产品质量整治规范工作成效明显,全县成品轴承合格率从37.9%上升到75.2%;冷配行业44%上升到80%,全县产品质量综合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和完善了标准化体系,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城市和旅游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入,应对技术性贸2易壁垒工作初见成效。医用、电能、民用“三表”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计量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体系认证、条码和代码管理成绩显著;建立并落实了打假辖区责任制,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累计查处违法案件1192件,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821件;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专(兼)职质监员队伍。行风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技术机构项目投入,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明显增强,新增检测办公用房面积7000平方米,建立了绍兴市轴承、冷配、胶丸、绿色农产品等检测中心,与企业合作筹建了金属材料、纺机配件、低压电器配件等的检测中心,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1000万元,年业务收入达500多万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质监工作实践,为“十一五”时期质监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二是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条主线,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层层打好自身建设的基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增强履行职责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时期努力加以解决,主要有:全社会质量意识与地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由于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技术保障相对滞后,质监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增3加区域财富的战略期,是我县构建和谐社会、加速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期,是我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能力的转型期,也是我县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的突破期。全县经济建设将立足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对质监部门在履行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的要求为总目标,贯彻实施“以质取胜”基本方略和“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以城带县”的战略,充分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新跨越,为创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生态新昌、和谐新昌”作出积极的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质监工作,实施名牌战略和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促进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县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履行食品、特种设备等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促进“平安新昌”建设。引导干部职工全面发展,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质监”。4——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质监法制水平,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法治新昌”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技术机构改革,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促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三)主要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县总体质量水平与新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数稳定在95以上。名牌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培育中国名牌产品总数新增8个以上,浙江名牌产品总数新增20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总数新增10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和免检产品数量明显增加。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标准转化率,拥有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5个,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预警机制。能源、资源节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计量基础作用得到加强。企业质量、标准化、计量基础管理进一步深化。——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构建较为完善的食品、特种设备等质量安全监督、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质量水平明显提高,负责直接监管责任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万台事故率控制在0.5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5——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打假治劣力度进一步加强,新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强制性标准得到有效实施,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0%以上。认证、咨询和检测等中介市场的培育和监管成效明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能力一流并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成。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装备总量达到1000万元以上,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加强队伍自身。质监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明显增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更加完善。完成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实验室基地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技术机构拥有高级职称10%以上,中级50%,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0%以上,着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机制。三、主要任务坚持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全面履行职能为己任,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重点,坚决贯彻“以质取胜”基本方略,围绕加快推进全县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全面建设名牌战略和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构建完善品牌建设、技术标准、质量监管、检验检测、惩治和预防腐败五大体系,充分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机制,狠抓任务落实。(一)实施名牌战略,推进质量振兴,打造“品牌大县”一是完善品牌建设体系。围绕品牌的培育、提升、经营和保护,健全品牌建设体系。制定符合全县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的名牌发展规6划,拓展名牌的产业领域,加大生物医药、纺织机械、精细化工、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名牌培育力度。特别要围绕块状特点,重点做好轴承行业区域名牌建设文章。实施“百家企业名牌培育”工程,提高名牌经济的市场占有率。充分运用名牌手段,鼓励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继续探索品牌建设的新载体,扶持更多具有新昌区域特征的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鼓励更多优势产业产品获得免检称号。进一步落实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措施和质量监控手段,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营造崇尚品牌、保护品牌和创新品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健全质量振兴工作机制。组织实施《浙江省质量振兴规划》,开展“质量兴县、品牌兴业”等活动。争取县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施质量奖励制度等激励措施,扶持强势企业优先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力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三是深化质量基础工作。完善全县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息库,健全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开展质量帮扶,提高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积极开展质量认证、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降废减损等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实施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机制一是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实施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推动和监督作用。积极推动行业协会、7技术机构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加快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强化以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和监督稽查为一体的标准化实施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二是构建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以实施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精细化工、金属深加工、高效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市场准入等领域的技术标准为重点,建立以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与新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系相衔接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创新型县城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实施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巩固深化农业标准化,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探索农村标准化工作新路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施“十家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和“百家企业标准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标准化活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全县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开拓服务标准化工作,重点提高餐饮、旅游、社区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水平,建立适应全县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规范和提高服务业质量水平。建立和制订适应“生态县”建设、“平安新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如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发挥标准化的引领和规制作用,促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建设。8四是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依托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信息资源,发挥新昌工作站的作用,推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中介机构共同参与,完善快速有效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机制。加强对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跟踪研究和成果应用,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健全通报制度,强化预警功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突破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全县外向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强化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一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制,构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准入、标准、检验检测和执法检查“四位一体”的监管工作机制。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促进全县食品工业集聚和产业优化升级。预防与监管并重,创新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模式,有效防范区域性、行业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问题。提高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水平和处置能力。坚持扶优治劣两手抓,深入实施食品行业“示范引导工程”,推动食品产业的品牌建设。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完善长效动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加强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高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健全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和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监管信息化制9度,完善特种设备动态信息数据库,督促企业完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新体系。三是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完善执法联动
本文标题: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