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伪鸡瘟,它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三次大流行:1、东南亚经亚洲向欧洲,1926年英国爆发为偶然,经30年传播各地。2、60年,由中东至1973年波及多个国家,起源于鹦鹉3、1981年,鸽子和野鸽,病原新城疫病毒(NDV),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有囊膜,表面纤突,F和HN,单股RNA。NDV基因组编码6种蛋白:L蛋白-RNA指导的与核衣壳关联的RNA聚合酶HN-血凝素(hemagglutinin)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F-融合蛋白NP-核衣壳蛋白P-磷酸化蛋白,与核衣壳关联M-基质蛋白存在于病鸡所有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以肺、脾和脑中含毒量最高,骨髓中所含病毒存活时间最长。NDV分为嗜内脏速发型、嗜神经速发型、中发型、缓发型和无症状型。所有新城疫病毒均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强毒株能在30-72小时致死鸡胚,而弱毒株则可延长致5-7天。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充血和水肿。能吸附于鸡、火鸡、鸭、鹅等禽类以及某些哺乳类(小鼠、豚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这种特性能被特异的抗血清所抑制。常用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1%来苏儿、1%碘酊、5%漂白粉、70%酒精可杀死病毒。分型指标:MDT(meandeathtime):一个最小致死量接种鸡胚使之死亡的平均时间MDT=(第1个鸡胚死亡时间+第2个+第3个+…)/总死亡鸡胚数速发:40-60,中发:48-90,缓发:90-150。ICPI(intracerebralpathoginicityindex):脑内接种致死指数。尿囊液1:10稀释,0.05ml脑内接种1日龄雏鸡。ICPI=(累计死亡雏鸡数X2+累计发病雏鸡X1+健康雏鸡X0)/8天中观察的总数。速发:1.6中发:0.8-1.6缓发:0.0-0.25IVPI(intravenouspathoginicityindex):静脉接种指数。尿囊液1:10稀释,静脉注射0.1ml接种42日龄雏鸡,观察10天。IVPI=(发病鸡数X1+麻痹鸡数X2+死亡鸡数X3+健康鸡数X0)/10天中观察鸡群总数速发:1.45-2.8中发:0.0缓发:0.0流行病学鸡、火鸡、珠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水禽对本病有抵抗力。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但对鸟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流行停止后的带毒鸡,常呈慢性经过,是造成本病继续流行的原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的易感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可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但近年来,常有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症状和病变的新城疫,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鸡冠和肉髯变暗红色或紫色。–病鸡呼吸困难,咳嗽,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或尖锐的叫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可能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不久在昏迷中死亡。1月龄以内的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亚急性或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渐见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头颈向后向一侧扭转,一般经10-20天死亡。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pdx:呼吸困难pdx:脚麻痹,以趾部着地pdx:神经症状,观星状pdx:神经症状,扭颈,转圈病理变化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胀、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明显。嗉囊充满酸臭味的液体和气体。腺胃粘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由小肠到直肠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粘膜上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有的形成假膜,脱落后即成溃疡。盲肠扁桃体常见肿大、出血和坏死气管出血或坏死,周围组织水肿。肺瘀血或水肿。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脑膜充血或出血。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变不甚明显,多数可见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喉头充血,有多量粘液,气管内亦有多量粘液,粘膜充血。一般不出现腺胃乳头出血,但可见腺胃胃壁水肿,挤压时,从乳头孔流出多量乳糜样胃液。另外在回肠壁可见粘膜面有枣核样突起,直肠和泄殖腔粘膜水肿和出血。pdx:腺胃肌胃出血,肠道集腺处出血肿胀pdx:腺胃乳头出血pdx:肠淋巴组织出血,坏死pdx:喉头气管出血pdx:泄殖腔出血pdx: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溃疡pdx:康复鸡产的小型蛋pdx:软壳蛋,蛋壳变白诊断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分离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从鸡群中分离出鸡新城疫病毒,不一定能说明该鸡群就流行新城疫,因为有的鸡群可能存在弱毒力的新城疫病毒(自然或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所以分离出鸡新城疫病毒还得结合当时的流行病学材料、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需作新城疫病毒毒力型测定,这样才能作出确切诊断。防制目前对于本病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预防本病乃是禽病防疫工作的重点,其措施有:1、高度警惕病原侵入鸡群,防止一切带毒动物(特别是鸟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鸡场的人员和车辆应该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苗鸡;新购进的鸡须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并隔离饲养两周以上,证明健康者方可合群。2、合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鸡群的特异免疫力。(1)弄清疫苗的性质、使用对象及方法:Ⅰ系苗(或称Mukteswar株)、Ⅱ系苗(或称HB1株)、Ⅲ系苗(或称F株)、Ⅳ系苗(或称LaSota株)Ⅰ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用于经过两次弱毒力疫苗免疫后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约一年),在发病地区常用来作紧急预防接Ⅱ系、Ⅲ系和Ⅳ系苗都是属于弱毒力的活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其中Ⅱ系苗的毒力稍高,最好不用于1周龄以下的鸡。对于大群雏鸡可用Ⅲ系或Ⅳ系苗作饮水免疫,也可作气雾免疫,但气雾免疫最好在2月龄以后采用,以减少诱发呼吸道疾病。(2)母源抗体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母鸡经过新城疫疫苗接种后,可将其抗体通过卵黄传递给雏鸡,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又对疫苗接种有干扰作用。10天作第一次疫苗接种,在20-25日龄左右作第二次接种。2月龄I系苗肌注。7日龄死苗(油乳剂灭活苗)和活苗同时接种,2月龄I系苗肌注。鸡新城疫的免疫反应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鸡的免疫状况、疫苗类型、接种时的年龄和接种途径及方法等。在有条件的鸡场,最好能建立免疫监测手段,定期对鸡群抽样采取血清,测定抗体水平,从而确定接种疫苗的时机。首免日龄计算公式:4.5*(X-4)+5=天3、局部免疫应答(V4+IV)。4、免疫抑制病的问题。5、加强市场和屠宰场的检疫,严格禁止带毒鸡和污染肉品的转运和买卖。6、ND感染其他动物,如鸽、鹅等。7、一旦发生本病,应封锁鸡场、紧急消毒、分群隔离。通常分为2-3群,即发病鸡群、可疑群、假定健康群。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顺序是假定健康群→可疑群→发病鸡群。应做好对病鸡和死鸡的无害处理,最好就地化制或高温处理。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两周,并通过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一、病原α疱疹病毒,双股DNA血清1型:致瘤的MDV细胞结合血清2型:自然无毒株血清3型:HVT——细胞游离可用特异性单抗来区分重要蛋白与抗原致瘤相关基因:Meq、pp38、132bp重复区(强毒2-3个拷贝、弱毒8-9个拷贝)糖蛋白:gC(A抗原)、gB、gD、gI、gH、gL(基因工程疫苗)其他基因:ICP4反式激活ALVvIL8v-lip体内感染的三个阶段病毒复制生产性感染期:羽囊形成完全病毒粒子——囊膜,抵抗力强溶细胞感染—B淋巴细胞—第二次溶细胞感染潜伏期:被激活的T细胞、仅几个拷贝,不表达病毒抗原转化期:为CD4+/CD8-T细胞二、流行病学1、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MDV,但易感性差异很大,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影响很大(出雏和育雏)。2、病鸡和带毒鸡,经羽囊排毒,排毒时间长,通过呼吸道传播。3、MDV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很大,应激等环境因素也可影响它的发病率mMDV、vMDV、vvMDV和vv+MDV三、症状1、早期死亡2、神经型,因侵害的神经不同而表现不同症状,翅N、颈N、迷走N、坐骨N3、眼型,虹膜受侵害,灰眼4、内脏型,体重减轻,消瘦,贫血,拉稀,衰竭5、皮肤型,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虹膜增生褪色,瞳孔收缩,边缘不整皮肤型肿瘤四、病变1、外周神经肿大2-3倍,横纹消失。2、内脏肿瘤:卵巢、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法氏囊萎缩。3、肌肉、皮肤肿瘤。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ulDisease,IBD)经济意义:①鸡的发病和死亡②早期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1日龄感染,ND抗体抑制最大,7日龄感染中度,14或21日龄感染抑制不明显,感染鸡对IBDV自身的免疫是正常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肾脏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一、病原IBDV: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4种病毒蛋白:VP1、VP2、VP3、VP4血清1型:6个亚型,一个亚型包括所有的变异株血清2型:无毒力,鸡、火鸡中的抗体均普遍存在经典疫苗株:B69、R63、B29GLS变异株:仅有B29,缺R63、B69DS326:缺179、BK44、R63、B694个中和位点抵抗力强,碘化物0.5%的氯化铵,0.05%氢氯化钠能灭活二、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环磷酰胺处理3日龄雏鸡1、与法氏囊有关发病率均大大降低外科手术切除4周龄雏鸡法氏囊2、3-6周龄的鸡易感,3周龄以下的易感为感染后不表现临诊症状,但引起免疫抑制3、病鸡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病毒在环境存活时间长,清除病鸡54天和122天后仍可以使其它鸡感染,小粉甲虫蚴可传播本病。4、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3—5%、15—20%、60—70%,超强毒70%以上。三、症状1、啄泄殖腔(最早症状)2、打堆、腹泻3、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衰竭死4、亚型毒株或变异株表现亚临诊症状,死亡率低,法氏囊萎缩严重pdx:羽毛松乱,蹲伏无力四、病变1、脱水、胸肌颜色发暗,肌肉出血2、肾脏肿大(死亡鸡严重脱水),扑杀鸡正常3、法氏囊,3天开始水肿,4天重量和体积为正常的2倍,5天恢复正常,8天为正常重量1/3,出血、坏死、胶冻状黄色渗出液4、脾轻肿大,有弥漫性灰色小病灶5、腺胃、肌胃结合部出血6、VVIBDV胸腺、盲肠扁桃体、脾脏、骨髓病变更严重,法氏囊病变相似7、变异株不能引起炎症反应pdx:胸肌出血pdx:腿部肌肉出血Pdx:肾肿胀,色淡pdx:法氏囊暗红色水肿pdx:粘膜出血,滤泡坏死呈黄白色pdx:肾脏肿大,苍白,法氏囊肿大,外被黄色胶冻样物pdx: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紫葡萄状pdx: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五、诊断1、病毒分离,经典IBDV:3-5天死亡,胚胎水肿、出血,变异IBDV→胚胎肝坏死,脾肿大2、琼脂扩散,不能区分血清型,只能查出群特异性抗原3、间接ELISA,包被病毒,不分血清型4、AC-ELISA,免疫酶捕捉抗原六、防制1、疫苗的选择
本文标题:83禽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9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