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职单招对口升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素材考试复习资料
中职单招对口升学考试复习一、阅读题技巧做题方法:1.归纳段意答:这段(本文)写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怎么样)。2.归纳中心:(1)格式:通过叙述(描写)…歌颂(揭露、表达)了…抒发了(告诉我们)…3、加点字能否去掉?解题步骤:不可以去掉(或者可以去掉,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可以去掉),(接着回答当删除这个字以后意思会变味,如果保留,意思更完整,感情更深厚这样的话)4、简答题:注意:①联系上下文;②与中心挂钩;③答案常可用原文语句。(1)句子在文中的作用:①埋下伏笔;②与上文相照应;③过渡衔接自然;④点题,画龙点睛。(注意①从重点词入手;②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2)、句子含义理解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5、小说题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公式: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5、表达方式及作用:(1)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时代背景、为下文…坐铺垫、塑造人物性格。(2)议论(点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3)抒情(抒发感情)抒情的种类:抒情可以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以通过描写景物来抒情;可以通过叙事来抒情;可以通过议论来抒情;甚至还可以通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来抒情。(4)叙述(5)说明6、记叙顺序(记叙方式或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7、常见描写手法及作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环境来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自然环境描写: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利于塑造人物性格④服务中心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为下文作铺垫社会环境描写:交代社会(时代)背景、人物身份8、常见修辞的作用:①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活泼。(把ΧΧΧ人格话,生动描绘了…)③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罗列了一系列的…增强语势,感情更强烈…)④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⑤对比:通过对比以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⑥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⑦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A、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B、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C、突出文章主题,强调某种观点。⑧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⑨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⑩反语:表达讽刺意味。二、现代文阅读1、散文《我的母亲》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1)、写作手法: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2)、语言特色:这是一篇回忆性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人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2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台湾当代作家。一、核心情感本文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地美好感情。二、“空中楼阁”一语双关,一是指现实中的山上的小屋,有楼阁之形。二是指梦幻的楼阁,喻指作者向往的“独立的、安静的”的生活环境。三、作者以小屋为中心,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小屋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1-3自然段,立足屋外,写了小屋与山的关系;4-7自然段,立足山上,写了小屋与树的关系;第8自然段,立足山下远望,写小屋与树的关系;9-10自然段,立足小屋,写小屋与云霞;11-12自然段,立足小屋,写小屋的空气与光线。13-14自然段,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的情景。四、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屋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地美好感情。3、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一、核心情感课文通过对红柳的美与力量的揭示,赞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和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通过描述砍伐红柳的过程,表达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二、“离太阳最近”的三层含义:一是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二是红柳“离太阳最近”,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三是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三、课文19自然段,“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景象,发人深思。四、本文以红柳为线索:红柳挺立,雪域增色—红柳遭难,毁于人手—红柳消亡,尘沙肆虐。4、《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一、核心情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类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人类应该像山一样去思考,要客观地、从长远利益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嗥叫”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5、散文《合欢树》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双腿瘫痪。一、核心情感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亲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的内心痛苦。二、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三、文章1—6自然段,采用场景化的蒙太奇手法,以跳跃性思维和对比的手法来描写母亲。十岁、二十岁、三十岁、获奖后共四个场景。以作者十岁时母亲的活泼性格和此后作者残疾后母亲的紧张、急切、自责的心态做对比,突出了我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沉重打击,为下文我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心态埋下伏笔。四、“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树和我都在没有长成时经历了挫折,都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顽强地活了下来),是作者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另一方面,合欢树象征着团圆美好的生活,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7、散文《胡同文化》汪曾祺(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一、核心情感1、对北京胡同衰落的叹惋之情。2、对胡同文化中恬淡、朴素内涵的眷恋。3、对胡同文化中封闭、隐忍内涵的讽刺,和其必将在新时代中被冲击、淘汰的欣喜。二、胡同文化的形成:方正的居住格局,影响局限了北京人的生活空间。北京人的主要生活时间,都集中在自己居住的胡同中,由此,形成了胡同文化。因此,文中说“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三、胡同文化的特点:1、第6自然段,封闭保守,“安土重迁”。2、第7自然段,因为生活空间的局限,所以北京人更重视与同一生活空间中的邻居交往。“远亲不如近邻”、“处街坊”、“街坊里道”等。同时,北京人又一般少问或不管他人的事的漠然心态(主要是因为作为皇都,普通人怕多言多问会引祸上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下棋、喝酒、会鸟”的闲逸生活,也是集中在胡同里。3、第8自然段,北京人俭朴,并且易于满足的生活方式。“虾米皮熬白菜”4、第9自然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的”心态。5、第10—12自然段,揭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忍”。8、议论性散文《废墟的召唤》宗璞,女作家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3.“废墟”召唤的是什么?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9、《过万重山漫想》刘征一、核心情感作者以游三峡的所见之景为依托,神思飞杨,在讴歌历史上无数“第一人”首创精神的同时,期望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种首创精神,创造出新的辉煌。二、解题“过”是线索,体现空间切换;“漫想”是组材,反应时间链接,指不受拘束的畅想。三、划线部分填空: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的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四、第10自然段,四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表明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坚定信心,也暗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想要发扬首创精神,就必须具备坚定信心10、《想北平》老舍一、核心情感“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文眼。作者对北平的爱,想儿子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所以,作者对北平的爱,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文章通过抒发这种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二、文章2、3自然段,出现四次“说不出”,是因为作者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三、文章4-7自然段,通过北京和别的城市四个方面的对比,写出了北京的特点。“既复杂又有个边际”--------整体结构“有热闹的地方,…动中有静”------“有热闹的地方,…动中有静”--------环境气氛“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建筑格局“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还不愧杀!”--------生活情趣四、文章选取平凡小事,从小处着眼表达真切浓郁的故乡之情。语言朴实真挚。11、《肖邦的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一、核心情感本文是一篇表现肖邦音乐生活和爱国情怀的散文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肖邦故园,表现了肖邦伟大的爱国情怀,抒发了作者对肖邦的崇敬仰慕之情。二、文章9—12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写了肖邦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三、文章20—27自然段,四季美景和肖邦音乐融合在一起。春天----“酷似一首温柔的曲子”夏天----“那些最成熟的作品”秋天----“忧伤的奏鸣曲,深沉的郁闷”冬天----静寂但不孤独,“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抵御风雪和寂静”12、《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一、核心情感作者通过描写希腊的多处著名遗迹,真正想要阐述的,是通过这些希腊遗迹的现状,引发的作者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思考及对古代文物保护
本文标题:中职单招对口升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素材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1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