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国外社会学理论教案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教研室高和荣二○○五年二月修订(第二版)2《国外社会学理论》讲课说明一、课程性质《国外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课程,还是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要求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二、总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数为54学时,一个学期集中讲授完毕。三、教学总体要求1、学生要能够掌握国外各个社会学家基本的思想;2、学生能够掌握各个社会学家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力让理论流动起来;3、学生至少能够阅读一本国外社会学理论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其中读书笔记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且注明名著的页码等;4、在老师引导下,能够运用国外社会学家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四、教材选用本课程的教材选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推荐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社会学理论》,该书已经成为国内绝大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教材,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五、任课老师的前期准备国外社会学理论是本人长期以来学习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经过本科、硕士以及博士期间的系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背景。为了准备这门课程,着手进行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理论的研究近1年来,围绕国外社会学理论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如下学术论文: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路社会学探索,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2、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发表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论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发表于:厦门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发表于:北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5、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发表于: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二是对原著的研读近三年来,任课老师对国外社会学家们的经典著作展开了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有的还直接读原文,以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原作者的本意。为此,做了相关读书笔记,作为教学资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原著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能够方便学生直接学习原著。3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第一节社会学之父——孔德生平:(1798—1857),社会学概念的创始人,生于法国的蒙彼利埃市,16岁读大学,曾经担任过圣西门的秘书。主要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著作,提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等思想。一、实证社会学产生的背景1、法国社会动荡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也就是说,传统的思辩哲学无法解决当时法国的社会矛盾,法国出现了急剧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迁。(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代表资产阶级的党派取得了政权,虽然产生了1791年的宪法,但是依然维护君主政体,平民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路易16继续当权。(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政权,逮捕了路易16,于9月22日成立法兰西共和国,而此次掌权的是吉伦特派,代表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3)1793年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颁布《雅各布宾宪法》,但是又保留了平民希望废除的《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人民非常不满,加上内讧,出现了问题。(4)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热月党人发动政变,热月党人上台,社会秩序仍然混乱。(5)1794年11月,发动了“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从1789年到1794年,短短5年时间内,法国连年内战,社会需要安宁,而思辩哲学对此却无能为力!这样,创建新的学科——一门以实用为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成为必然。2、16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已经有了发展,它的思维方式影响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强调注重观察与实验,追求知识的确实性或实证性。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科学。3、个人所面临的不幸:(1)婚姻的不幸:1825年孔德与一名曾经做过妓女的女子结婚,但是此人却经常不辞而别,导致1826年孔德患有精神病而住院;以后,孔德与另外一名女子有过柏拉图式的爱情,但都是没有结果而终,这对他打击很大。(2)学业的不幸:本来孔德师从圣西门,但是1824年,与圣西门发生了著作权问题而分道扬镳,师徒二人从此决裂。(3)生活的不幸:生活困难始终是困扰圣西门的一个大问题。他除了做圣西门秘4书的7年期间有固定的收入外,没有其它收入。他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写作以及做私人教学为主。这就使得他一直生活在窘迫的生活之中。二、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认为,为了摆脱社会危机,重建社会秩序,必须创建一门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即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政治、道德以及宗教等问题上。这就是社会学。1、实证的含义孔德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在孔德看来,实证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2)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是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是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2、实证社会学原则孔德认为,社会学实证主义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孔德认为,社会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采用其它科学方法;它主要依据自然规律去解释社会现象;(2)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孔德认为,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3)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它只与“是什么”有关,而对“应该是什么”不感兴趣,因此,它是价值中立的。3、人类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圣西门早就说过,一切科学都从假说开始,经过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而以实证结束。孔德对此进行了系统化,认为每一种知识、人类的发展都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以及实证阶段。第一,神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以及初级阶段。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往往追求事物的本源,把自己无法认识的对象都归结为“神”,这是一种虚构的状态;第二,形而上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人类乞求于抽象的实体,以抽象的概念、实体代替了神,运用形而上学解释一切;第三,实证阶段,这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努力寻求事物或现象的客观规律性和实证性。也就是说,人类不再探求宇宙的起源、不再探求“事物的原理与原因”,而努力发现事物的实际规律。孔德认为,一方面,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的进化和发展也体现了这三个阶段,处于最高阶段的就是社会学。当然,孔德这样划分有其积极德因素,那就是肯定了人类思想的发展性进步性;但是他划分这三个阶段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依据。5三、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1、社会静力学——关于社会内部结构的学说(1)静力学相当于解剖学;(2)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基础。孔德认为人的本性有两种:利己心和利他心。社会之所以动乱,就在于利己心大于利他心。所以,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利己心等于利他心社会才能够稳定;(3)家庭是利己心与利他心相结合的地方,这是由于在家庭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家庭结成小群体;(4)家庭分工与合作就结成了社会,但是家庭的功能比较单一,而社会功能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进行社会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2、社会动力学孔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有规律的,与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立,社会变迁也应该有三个阶段:(1)军事阶段(中世纪之前):强调君权神授,以城邦制为基础,人们对神、君主无限的崇拜;(2)过度阶段(中世纪至工业革命):由君主制逐渐走向共和制;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类开始设法征服、掠夺自然;到了过渡阶段的晚期,实业家逐渐成为社会的精英;(3)工业社会(16世纪以来):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人类设法开发资源;资本家、实业家成为社会精英;劳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节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生平:(1820—1903),称自己的学说为进化论社会学,当然也从属于实证社会学。我们今天之所以称他的学说为实证社会学,是因为他与孔德一样都属于不承认与任何哲学有关联,这就属于进化论原则。(1)斯宾塞一生当中有很多奇迹,值得我们学习:他一共有9个兄弟姐妹,都身体不好,只有他一个人顽强地生存下来;(2)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只跟其叔叔学习了三年,却能够提出一个宏伟的计划并得以实现,将他那个时代所有理论科学综合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理论体系;(3)他一生受疾病所折磨,采取了很多措施后往往才能够保证每天工作几小时而不至于痛苦,就是这样,却活了83岁;(4)他没有任何财产,尽管是一名伟大的社会学家。综上所述,美国历史学家乔6治萨顿曾经这样评价过斯宾塞:“他不但给了我们知识,而且给我们树立了道德勇气和忠于信念的榜样。”一、“社会有机体”学说在1896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斯宾塞提出了“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著名论断。在他看来,社会本身就是个生物有机体,遵循着生物有机体的一般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都有发育、生长、成熟、衰老等阶段;2、当社会有机体体积增大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也在增大,它们的功能也在增大与分化,并且日益复杂,这样就会导致专业化的产生;3、一旦社会有机体各部分不同,则它们之间必然发生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进化使得这种依赖关系更加显著;4、在简单社会中,社会功能可互相替代;而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协调各部分行动的“管理系统”。二、社会变迁的类型1、尚武社会,表现为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只有一个中心,负责控制社会成员活动;第二,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是先赋的;第三,社会结构几乎不变;第四,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精神特征:如守旧、崇古、服从、依赖等。2、工业社会,尼德兰以来的近代社会类型。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由中央集权向自我管理转型;第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性;第三,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第四,以创新代替保守;第五,用职业的流动代替职业及地位之间的固定不变。7第二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生平: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曾经说过:迪尔凯姆(1858—1917)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的社会学家,也是一位具有正式学术头衔的专业社会学家。1887年法国教育部第一次同意专门为他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开设社会学课程;1898年,迪尔凯姆创办了《社会学年鉴》,专门发表社会学评论及相关社会学文章,传播社会学观点与方法;1913年在索邦大学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学与社会学系,从而使法国成为头等重要的社会学中心。主要著作:1893年《社会分工论》、1895年《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1897年《自杀论》等著作。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当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社会事实的含义: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的,都叫社会事实。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制约性:即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而且还具有一种必须认同、服从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力量。这种强制性力量会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它;二是客观性。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对象,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例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括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三是普遍性。这是由于它具有集体性。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了聚合在一起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其独处时的行为。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2)社会事实的类型在《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一书中,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主要包括:①社会;②政党;③教会;④组织等;二是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它主要有:①道德;②集体表象(价值规范);③社会潮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在1895年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中,迪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
本文标题:国外社会学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1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