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解析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古代旅行(原始社会末期—1841)近代旅游(1841—二战之后)现代旅游(二战之后至今)第一节古代旅行一、人类早期的迁徙与旅行活动的产生二、古代旅行的发展及其形式三、我国的古代旅行四、古代旅行的特点一、人类早期的迁徙与旅行活动的产生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之前)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人类旅行的起源并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产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旅行的需要。商人开创了人类外出旅行的先河。•一、古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分析•(一)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迁徙不具备移动目的的休闲性、移动时间的暂时性和移动空间的异地性。◇•(二)古代的旅行活动•古代旅行是在人类定居之后,出于商品交换的目的,到异地做短期停留、并返回常居地的一种空间移动和生产经营方式。◇•(三)古代的旅游活动•在古代旅行的基础上赋予了精神享受的兴致和休闲游乐的内容。◇二、古代旅行的发展及其形式时间:奴隶社会(公元前10世纪-公元5世纪)→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初期(公元16世纪-18世纪产业革命)古代旅行首先是在世界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的希腊、罗马发展起来的。(一)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埃及:公元前3000多年。神庙、金字塔吸引大批参观旅行的人。古希腊:公元前2700年。爱琴海三岛和希腊城建有许多神庙如雅典娜神庙,还有不少举行音乐会和运动会的宏伟设施,经常举行各种活动,一直发展至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具代表。在古希腊时代,宗教、商务旅行非常活跃。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由于伊斯兰教教义规定每位信徒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到麦加、麦加那或耶路撒冷朝觐,因而在驿道上朝圣者、游客、商贾络绎不绝,旅行极其繁荣。古罗马:公元前753年兴起,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是全盛时期。领土辽阔,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水陆交通发达,它所铸造的金币成为统治区的流通货币,希腊语和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是西方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二)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时间: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产业革命结束旅行活动远不及奴隶社会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平,更落后于中国封建时期的旅行发展(二)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公元5世纪—16世纪)温泉旅行、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16世纪中叶—18世纪)自然观光旅游: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三)西方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商务旅行宗教旅行求知求学旅行:苏莱曼、马苏第、巴图特、马可·波罗;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消遣旅行:温泉旅行、自然观光旅游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求知求学旅行阿拉伯帝国时期,求知求学旅行盛行。穆罕默德曾教导信徒:“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苏莱曼曾到印度、中国等地经商,著有《苏莱曼游记》,是最早记载中国和印度沿海情况的文献;马苏第曾游历埃及、巴勒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巴图特在外游行长达38年之久,约在1345—1346年间到中国,著有《亚洲非洲旅行记》,记载了中国的城市、商埠、物产和风情。意大利马可·波罗曾在中国任职(元朝)长达17年(1275—1292),1292年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书中以中国为重点,记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H探险旅行意大利籍葡萄牙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于1492年奉西班牙统治者之命,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在以后的3次航行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到达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买加、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地;达·伽马于1491年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经过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航行新路线;麦哲伦、狄加诺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1522年第一次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航海大旅行。三、我国的古代旅行•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官宦旅游(张骞)•国际贸易旅游(郑和)•宗教旅游(玄奘)•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形式)四、古代旅行的特点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贸易经商、宗教旅行仍然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第二节近代旅游一、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近代旅游的开端三、近代旅游的特点一、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新价值)•☆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员•☆国际贸易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近代旅游业崛起二、近代旅游的开端(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570多人,包租专列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这次团体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的开端:1845年8月4日组织了350人的大型旅游团,从莱斯特到利物浦进行为期一周的消遣观光旅游。纯商业性多处停留访问、在外过夜;线路考察,确定游览点和食宿事项;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旅行团陪同和导游,地方导游。托马斯·库克两次活动的区别1841年1845年工作性质尽义务的社会活动有意识的商业活动活动目的禁酒示威游行观光和消遣工作内容只负责组团和领队护送涉及旅行团组织与管理的全部基本工作:考察路线、组织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组团、领队陪同、提供导游等(二)近代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旅游交通、餐饮住宿业、旅游景区都有了较快发展。成立时间所在国家旅行社名称1850美国运通公司1857英国旅游者组织1857英国登山俱乐部1885英国帐篷俱乐部1890法国、德国观光俱乐部1898、1912、1926日本喜宾会、日本观光局、东亚交通公社1927意大利意大利旅行社1929前苏联苏联国际旅行社到20世纪初,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和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三、近代旅游的特点旅游规模扩大旅游者层次更加广泛,旅游者的身份发生较大的变化旅游业诞生旅游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第三节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政治环境、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战后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和支持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一、我国的近代旅游国外商人、传教士、冒险家纷纷来中国,有的还在中国的名胜地区如北戴河、庐山等地,建造房屋,作为居住区,中国几乎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出国旅行的人数大大增加——出国考察游历的旅行者、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现代交通设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内交通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产生了中国近代旅游业。(一)旅行社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1924年春,组织第一批国内旅游团。杭州、海宁观潮1925年春,组织20余人参加的赴日本的“观樱”旅行团1927年春,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独立,改称“中国旅行社”,下设7部1处。——中国人自己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一家旅行社(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促销利用外资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建设避暑区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杭州举办相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三)我国近代旅游的特点旅游业产生,旅游有所发展旅游方式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出境旅游者明显增多入境旅游者逐步增加旅游规模有限二、中国现代旅游初创阶段(1949—1957)开拓阶段(1958—1965)坎坷阶段(1966—1977)发展阶段(1978——1991——至今)调整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一)初创阶段(1949—1957)1、新中国第一批华侨服务社的创立:厦门华侨服务社(1949.12)2、福建省华侨服务社成立:1954.123、华侨旅行服务总社成立:1957.44、中国国际旅行社(国旅)的成立:1954.45、外事型公益性的旅游(接待)事业:苏联、蒙古、东欧各国占95﹪政治接待、国内旅游没有起色、基本不注重旅游的经济作用(二)开拓阶段(1958—1965)1、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2、客源市场发生变化:从东欧、苏联转向西方、南亚、非洲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占86﹪3、五次全国翻译导游工作会议的召开(1959—1966)4、全国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召开(1964.11)政治接待、国内旅游没有起色、基本不注重旅游的经济作用(三)坎坷阶段(1966—1977)1、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文革时期——停滞时期2、中国旅行社(中旅)成立:1974年,与华侨旅行社合署办公3、在探索中积极进取的中国旅游业(1)1971年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2)1972年中美、中日建交:接待日、美游客数量增多(四)发展阶段(1978—1991)中国青年旅行社(青旅)成立:1980.6强化对旅游事业的管理由政治接待向经济创汇转变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共同发展1979年7月15日,时年75岁邓小平卷起裤腿、手执竹杖登临黄山,并于观瀑楼发表被后人称之为“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四)发展阶段(1991后至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业标准管理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旅游教育不断进步我国旅游业经济指标统计三大市场:入境、国内、出境(人次、收入)、旅游业总收入等旅游从业人员数理星级饭店:星级饭店的规模及经营情况旅行社:国际、国内旅行社的规模及经营情况旅游教育培训:开设旅游教育高校数量及在校生数量、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数量等1992年后中央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精神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重点发展第一位);1998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把旅游业与房地产、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3月,朱镕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和扩大消费领域、拉动国内需求时,先后两次提到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首次把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同时列入施政方针的内容中;1992年后中央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精神2000年国有设立“旅游黄金周”,以拉动国内(旅游)消费;2003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上指出:“目前,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跃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已成为旅游大国,……,我们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发展目标: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本文标题: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1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