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解读党的建设跨世纪伟大工程
解读党的建设跨世纪伟大工程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要•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演进•三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高度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概念从何而来?(一)党建“工程”的提出者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1.理论滋养——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1847)、《共产党宣言》(1848)、《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66)等。(二)党建“工程”的渊源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级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政党。”——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2.经验基础——列宁的党建学说(1895-1922)•(1)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2)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学说•(3)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学说(二)党建“工程”的渊源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取得胜利的经验向那些不善于思索或不曾思索过这一问题的人清楚地表明,无产阶级实行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4~245页。•3.实践依据——毛泽东的党建探索•(1)早期的探索(1919-1921)•创办湘江评论和建立文化书社;•组建新民学会和组织出国勤工俭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和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提出在中国建立“列宁式的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党建“工程”的渊源•创办《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口,以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的《湘江评论》创刊发行。该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是“当时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了创刊宣言,并先后发表了20余篇长短文,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文化书社。1920年8月,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磺等联合各界知名人士,在长沙创办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文化书社。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文化书社在全国建立有营业关系的单位达近70处,共计销售《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俄国之研究》等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近200种,以及《新青年》、《劳动界》等杂志40多种。•组建新民学会。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发起组建“以革新学术,石氏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学会要求会员生活严肃、思想进步、有为国家民族做事业的远大志向。•组织出国勤工俭学。毛泽东倡导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先进青年到国外勤工俭学。毛泽东为赴法赴俄勤工俭学的同志们做了筹措路费等大量的具体工作,对于推动勤工俭学的顺利进行功不可没。•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以新民学会的骨干为核心,于1920年11月,在湖南正式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肖铮、彭磺、陈子博、贺民范等6人。•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1月13口正式成立,共有团员16人,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团员。工作中贯彻了积极慎重、注重质量、多找“真同志”和“中坚分子”的方针,到1923年团员发展到700多人。•提出在中国建立“列宁式的党”。•早在1920年9月,他更明确地提出在中国只有建立一个“列宁式的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他指出,我们要从事于根本改造中国之计划与组织工作,确定一个改造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倡导要建立“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3.实践依据——毛泽东的党建探索•(2)发展和丰富(1921-1935)•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武装斗争和组建革命军队;•成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作风建设结硕果。(二)党建“工程”的渊源•3.实践依据——毛泽东的党建探索•(3)走向成熟(1935-1949)•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问世。(二)党建“工程”的渊源简要的小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奠基者。•列宁结合俄国革命斗争实践和党建实践,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创立了列宁党建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342页。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演进•(一)毛泽东同志对党建工程的奠基•1.发起延安整风运动;•2.组织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八大;•3.提出坚定一个思想,践行两个务必和倡导三大作风的号召;•4.文革时期,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失误。(二)党的早期领导集体对当党建工作的贡献•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在遵义会议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成熟的,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创立的,但是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张闻天等人的思想和智慧。•毛泽东党建思想,就横向而言,主要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四个方面。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关键。四方面互相渗透,彼此制约,相辅相成。就纵向而言,毛泽东时代党建思想,主要包括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党员干部标准及党的作风建设等等。•在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成功地缔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党的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法宝。(三)邓小平同志对党建工作的推进•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三)邓小平同志对党建工作的推进•1.支持并高度评价全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活动(1978);•2.提出并落实党在新时期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1978);•3.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加强党内的民主法制建设(1980);•4.主持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5.推动重新建立中纪委(1978);•6.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四)江泽民同志对党建工作的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使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四)江泽民同志对党建工作的丰富•1.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命题。•2.开展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三讲教育”(1995年11月8日,北京视察工作时的讲话)。•3.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七一”讲话)。(五)胡锦涛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完善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七大报告(五)胡锦涛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完善•1.重温“两个务必”,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02);•2.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基础(200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3.提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命题(200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4.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之命题,主持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代表的中央第二三四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和毛泽东党建思想,传承、推进并拓展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来扎实实施。•虽然“伟大的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时代主题和实践环境等都大不相同,但它们有着高度一致的理论本质和思想精髓,“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的工程”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承递进关系。三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高度精神懈怠危险的表现长期执政、稳定执政让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取得的成就让党内一些同志有了自满意识,灯红酒绿的环境让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自我。能力不足危险的表现•有的动手能力差,纸上谈兵、头头是道,真刀真枪、左支右绌;•有的适应能力差,老情况老问题可以应付,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应对,常规工作可以完成,突发事件难以掌控,简单局面勉强支撑,复杂局面难以驾驭;•有的创新能力差,新的社会矛盾找不到解决之道,新的社会症结找不到疏通之道,新的社会关系找不到协调之道,新的社会趋势找不到引导之道。脱离群众危险的表现•有的党员干部不自觉成为了资本的代言人,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在拆迁、征地、企业兼并、环境保护等方面,伤害群众利益。•有的党员干部片面强调区域利益,忽视群众的具体利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处理不好人民内部矛盾。•有的地方开展工作不发动和依靠群众,较多依赖行政手段推行决策,惯于发号施令,甚至在遇到阻力时随意动用强制性力量。•有的党员干部考察调研像作秀,踩点彩排,听不到真话,前呼后拥,看不到百姓。•有的地方“乡里干部住县里、县里干部住市里、市里干部住省里”,“干部见不到群众、群众见不到干部”,与群众渐行渐远。消极腐败危险的表现权力寻租、裙带关系、圈子文化、沉湎于金钱美色等。习近平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存在的问题•1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2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4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5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6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习近平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发展•1.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6-2014.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教育活动时间一年左右,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教育活动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于2014年
本文标题:解读党的建设跨世纪伟大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2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