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老山界陆定一•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处景物描写)(难点)•3.感受课文中重点词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背景资料陆定一,男,1906年6月9日出生,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陆定一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作者·简介1.诵文两遍,了解文章大意,解决字词问题。2.划出文章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1.诵文,了解文章大意,解决字词问题。惊惶苛捐杂税篱笆骨碌酣然入梦蜷缩闪烁矗立咀嚼呜咽澎湃悬崖马匹灌输打颤jīnghuángkēlíbagūluhānquánshuòchùlìjǔjuéwūyèpéngpàixuányápǐguànzhàn2.划出文章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时间:第2节下午,第2节天色晚了,第23节半夜里,第24节黎明的时候,第31节下午两点多钟,第31节休息以后。地点:——你能找出地点变化的句子?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老山界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翻越老山界用了多少时间?1.老山界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翻越老山界用了多少时间?第一节: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第十四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第二十六节:雷公岩…几乎是90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时间地点事件2-11节12-23节24-31节32-33节(一)合作交流2.生看文,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文章以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弯化,地点转移为顺序,填写下列表格:3.据此,概括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一)合作交流2.本文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写的。请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时间地点事件2-11节12-23节24-31节32-33节当天下午到天黑山沟到山脚攀谈天黑到黎明前山脚到半山腰露宿黎明到下午两点多半山腰到山顶坚强意志休息以后山顶到山下下山(一)解读探究4.主题挖掘,幻灯片显示:⑴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红军如何克服?渲染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⑵文章除详写翻山经过,还化砂笔墨写与一家瑶民的攀谈,这又说明了什么?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一方面,表现红军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4.⑴翻越老山界遇到那些困难?如何克服?渲染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夜宿“之”字路,寒气逼人粮食奇缺,饥寒交迫枪声密集,敌人追击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贫苦百姓热爱红军,倾尽支持红军。红军严守群众纪律,倾尽全力帮助贫苦百姓。反映红军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以及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特点。说明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红军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4.⑵文章除详写翻山经过,还化不少笔墨写与一家瑶民的攀谈,这又说明了什么?与瑶民攀谈(一)总结全文1.本文主要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有条有理地叙进。2.文章中心: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反映红军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二)反馈练习《伴你学》第7页10——16题。1.诵文,找出自认为写景精彩的语段,抄写一遍,简述精彩的原因。2.背诵第23节。(一)复习旧知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有什么作用?(二)检查预习1.朗诵自认为写景精彩的语段,并且简述精彩的原因,可以不全面。2.齐诵第23节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一方面,表现红军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1.翻越老山界遇到那些困难?如何克服?渲染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夜宿“之”字路,寒气逼人粮食奇缺,饥寒交迫枪声密集,敌人追击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一)复习旧知(二)检查预习1.朗诵自认为写景精彩的语段,并且简述精彩的原因,可以不全面。2.齐诵第23节(二)检查预习1.朗诵自认为写景精彩的语段,并且简述精彩的原因,可以不全面。主要写了上山、夜宿、下山的场景。上山:13节,夜宿:23节,下山:32节。(二)检查预习2.齐诵第23节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合作交流1.欣赏写景精彩的语段,讨论深入:景物描写的内容和方法。(二)解读探究2.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合作交流1.欣赏写景精彩的语段,讨论深入:景物描写的内容和方法。例一:13节。例二:第23节夜宿。例三:简述文末32节下山的景物描写。(一)合作交流1.交流景物描写的方法例一:13节的景物描写。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量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有见过的奇观。①描写角度:。②描摹形象:“‘之’字形”表明山势陡峭,山路险峻,爬山艰难。“一直连到天上”显示老山界的高峻,显示红军凌云壮志的英雄气概。③诵读第13节。仰视(一)合作交流1.交流景物描写的方法例二:第23节夜宿的景物描写。A.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主要内容。B.分析第23节的结构美。C.修辞美。D.“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是否矛盾?(一)合作交流1.交流景物描写的方法例二:第23节夜宿的景物描写A.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主要内容:夜宿“之”字路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合作交流1.交流景物描写的方法例二:第23节夜宿的景物描写。B.分析第23节的结构美: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所感所见所闻、所感例二:第23节夜宿的景物描写。C.修辞美。⑴指出语段中采用的修辞方法。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例二:第23节夜宿的景物描写。D.修辞美。⑶回答下列排比句的顺序及表达作用。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①由动物到流水,声音由大到小。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烘托半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的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的表现出来,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气势。(一)合作交流1.欣赏写景精彩的语段,讨论深入:景物描写的内容和方法。例三:简述文末32节下山的景物描写。(二)解读探究2.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把红军的高昂斗志、畅快心情表现出来,渲染红军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红军的精神风貌。(一)总结课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1.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2.描写是为了抒情。《伴你学》第8页13——16题1、预习第四课,将课文读一遍,将字词拼音写两遍。2、写一段景物描写。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写出景物的特征。字数200字左右。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4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