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说课稿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姓名:刘艳菊学校:韶关市第二中学邮编:512026电话:13435125354一、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教材分析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从而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本课时的知识点在大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既是对上一节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动脑能力较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不强。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的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从知识掌握程度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等知识。从学习能力看,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懂得如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分析归纳。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绘图推规律。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3、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热力环流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2、在回顾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地球的状况,并发现赤道低气压和极地低高气压带的形成。3、在回顾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以及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4、在学生不断发现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过程中,结合教师设计的巩固反馈中,学生掌握并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全球分布示意图。5、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导学生发现由此产生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读图、绘图、概括、推理等活动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可知的、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其移动规律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六、教学方法
本文标题: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4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