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北宋,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什么是理学】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材料一从镇江的宗教文化看理学产生的背景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茅山,道教名山。西汉末年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齐梁隐士陶弘景创立了道教茅山派。(1)魏晋以来,佛、道的盛行对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影响?受到严重冲击(2)、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材料一(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岳麓版教师用书材料二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人教版教师用书材料四(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思想界的什么局面?儒、道、佛三教合流《三教图》(明·丁云鹏)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2、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3、魏晋至隋唐,儒道佛“三教合流”局面形成,为儒学为理论化思辨化奠定基础。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程颐,称伊川先生。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朱熹,称晦庵先生。理学集大成者程颢,称明道先生。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和思想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②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观点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反映北宋二程提出万物本原是“理”反映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气说为中心的天理论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③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观点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三纲五常”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⑥“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观点3:存天理,灭人欲⑤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反映程朱理学把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主张体会:“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天上明月:道心(天理)水面倒影:社会秩序水面:人心(人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事万物皆一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⑦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⑧“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观点4: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反映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的“穷理”方法总结程朱理学的主要主张1.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理在气先”2.伦理观:“人伦者天理也”(二程);“存天理灭人欲”(朱熹)3.方法论:向外、向万事万物寻求天理,格物致知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讲学的地方《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由朱熹编订的儒学教科书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2、陆王心学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宋)陆九渊《象山集》陆九渊(1139-1193)王守仁(阳明先生)(1472—1529)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1).陆九渊的生平:陆王心学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鹅湖之辩117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太简”,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鹅湖寺——鹅湖书院(2).王阳明的生平: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材料二“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知行合一”王守仁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考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②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③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映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观点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④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传习录上》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观点★提示: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①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本源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②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总结陆王心学的主要主张地位世界观方法论陆九渊王阳明开创者集大成者“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宣扬“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文中的“良知”具体指什么?按照王阳明的学说,该如何让这个贼恢复真正的“良知”?羞耻之心。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再用良知去指导实践,知行合一。理学心学世界本源认识论哲学范畴共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本质:理是万物本源,都是唯心主义;目的:都以儒家纲常维护封建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范仲淹——陆游三人的诗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总理引张载此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残忍的童年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三、宋明理学的影响2、消极:A实质,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3、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积极:道德约束: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四、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宋明理学?批判、继承、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包括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A①②B②③C③④C②③④2、以下有关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是唐代以来复兴儒学运动的产物B.北宋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朱熹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D.可以通过《四书章句集注》来了解理学内容BB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的运行法则B、社会的发展规律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5、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CA7、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①“心即理也”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以下哪一观点比较经典地代表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AA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BBA4、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
本文标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5715 .html